临清潭腿
中国北方的武术
临清潭腿是中国北方的武术流派之一,源出于山东临清(今河北邢台临西)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功在武坛享有盛誉。潭腿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气势连贯,起伏转折,节奏清楚。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又融内、外功于一体。
龙潭寺
作者:隋世国
龙潭寺,这里提到的龙潭寺,是唐朝末年宋朝初年时期,山东临清县龙潭寺。即:公元947年间的临清龙潭寺,龙潭寺在古临清县城南七、八里之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庙东侧有一水潭,常年积水,因水深,水色似墨,水中有一土埝,如龙戏水,传说暴雨期间水涨埝高,从不被水淹没,人们也称此潭为“黑龙潭”。水潭西北侧有两眼井,称“龙眼”。古寺旁东侧,水潭西南岸有一古井。今临清也曾称州,龙潭没有重名。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记载龙潭在州西南三十里,相传有水。
因为地理的变迁,龙潭寺现已划归河北省临西县境内。据说是1964年以运河为界,将临清县划为两块。运河东归山东,仍称临清,运河西归河北,称临西县。河北省临西县城设在童村,离古临清县城遗址不到两里地。所以,龙潭寺当今也在河北省临西县内,龙潭寺
体用两全——古规临清潭腿简介 作者:隋世国
一.历史渊源
1.龙潭寺所在地
这里提到的龙潭寺,是唐朝末年宋朝初年时期(即公元947年间)山东临清县龙潭寺。龙潭寺在古临清县城南七、八里之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庙东侧有一水潭,常年积水,因水深,水色似墨,水中有一土埝,如龙戏水,传说暴雨期间水涨埝高,从不被水淹没,人们也称此潭为“黑龙潭”。水潭西北侧有两眼井,称“龙眼”。古寺旁东侧、水潭西南岸有一古井。今临清也曾称州,龙潭没有重名。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记载:“龙潭在州西南三十里,相传有水。”
因为地理的变迁,龙潭寺已划归河北省临西县境内。据说是1964年以运河为界,将临清县划为两块。运河东归山东,仍称临清,运河西归河北,称临西县。河北省临西县城设在童村,离古临清县城遗址不到两里地。所以,龙潭寺当今也在河北省临西县内,龙潭寺(今临西尖冢镇龙潭村)距临西县城所在地童村南不过十里。
2.临清潭腿创始来源
临清潭腿始创于五代宋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大师当时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为宋所灭,大师因回军路远,又被大势所迫,自知难以挽回,当即解散军队,“自焚”隐身,在临清龙潭寺(今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后人尊为“昆仑大师”。
昆仑大师身怀武术绝技,并且精通医术,恐其年久失传,即在龙潭寺内立门收徒以继传承,大师将武术、医术共溶一炉,合成一体,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武术——潭腿。大师因见当时世上所习武功多重拳法,而失于腿法,为填补缺失,精心地研练出腿法传世。因本门派多重腿功、腿法,故用法上讲的是“拳打三成脚踢七”。潭腿的“潭”字是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故而称之为“潭腿”。
据《武备志》记载:宋太祖建立宋朝初年,在长沙举行全国武术大会。赵氏“太祖长拳”因其政治优势,捷足先登第一宝座,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研创的临清潭腿,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尊。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便流传至今,北腿即是潭腿,至此以后天下才有了北腿之称。
清中叶,临清潭腿达到鼎盛时期。清廷为稳固江山,发表《禁武令》,严禁民间习武。临清潭腿受到清政府的围剿。僧格林沁带兵围剿龙潭寺,杀死僧众二百余口,并焚烧了寺院。据有关资料记载,逃出劫难的僧人不过五、六十人,他们分散于全国各地。为保安全,部分弟子隐藏于皇宫大内,才使临清潭腿这一拳种得以保存。1956年,残余寺庙被拆除,之后潭水逐年下降,1958年潭水干枯。时至今日,龙潭仍在,古井尚存,庙基可见。
二.基本内容
1.临清潭腿要义
临清潭腿是一种以腿为主的拳术,有“北腿之杰”之称。临清潭腿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种,钩、撅、镗、带为主要器械,刀、枪、剑、棍为四大名械,看家拳、四平拳和传统八路楂拳等为主要徒手拳路。练临清潭腿,必须精习十路潭腿,而后才能练其它拳械。
主要腿法有踢、撩、扫、点、弹、踹及36天罡、72地煞连环腿等。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手脚并用。
正宗临清潭腿共十路潭腿法。临清潭腿法是内外两功同行,拳脚并用,潭腿不过膝,即七寸潭法。要求二目平视咬下颚,舌尖微舔上膛,遇有津液要下咽,气沉于丹田,呼吸从鼻孔。含虚抱气,不令气散,用意不用力,功在于内,形领于外,蓄精育气,气意双融。讲的是:伸缩吞吐功,阴阳顿挫法,二目传神法,单腰摇曳功,刚柔互用,弹韧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并需身法好、步法快,巧、稳、轻、重、健,身动似槐虫,身法似龙形,闪如清风退拔刀、蹿高纵远似狸猫,步法似蛇形、行走如猫行,抬腿如风、落地如钉,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龙形腿似钻。重点在内功功力上的培养与发挥。强调威则能动,逼则能用,以简克繁、以逸待劳,变无形象,攻缺击要,巧打击梢,出奇制胜,变化无穷。现存有临清潭腿拳器武谱。
2.临清潭腿精义
临清潭腿功法体用全能,有“锻炼身体,祛病养身,延年益寿,自卫防身”四益之说。长期练习临清潭腿可强身健体、消疾祛病,养心壮元,滋力固精、技击防身。临清潭腿十路正宗练法,实为男女老幼皆宜的一种好拳术,像关节炎、神经衰弱、脑力失常、心脏、肺、胃等慢性病症,如能照练,有立竿见影之效。如果照法练习,在十日之内就能精神爽快、身体轻松、食欲增加、睡眠安稳。如久不见好的慢性病症,多则一年,少则七八月,即可病体痊愈,如再久练下去,可一生无病,体力健康。所练的内容功用,是育神养气、滋力固精之法。此拳因有内功的相佐,在技击中能克制强敌和防身自卫。学者如能按法坚持久练下去,内中自会佳境环生、层出奇献,久练可精神饱满,体力充盈,气爽神清,头、颈、肩、肘、腰、背、柱、胯、腕、膝、踝、腿都能得到锻炼。同时可以修身养性、磨练意志,是老少皆宜、男女适用的一种好拳脚。
十路临清潭腿词谱(古规原谱)
昆仑大师正宗传 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顺步单鞭势 二路十字起蹦潭
三路盖马三捶势 四路斜踢撑抹拦
五路栽捶分架打 六路勾劈各单展
七路掖掌势双看 八路转环跺子脚
九路捧锁阴阳掌 十路飞身箭步弹
学者莫嫌势架单 奥妙精深在里边
内外两功并同时 能消除一切病源
勤学多练知根源 学会护身又壮胆
一踢一打增气力 多练多看问根源
学者练到贯通处 伸手还招就占先
3.临清潭腿存真
临清潭腿的功法、用法、练法和套路,从古到今几乎没有失传和添改,这是因为昆仑大师为临清潭腿所订的门规、师训世代相存,成为历代传人、学艺者遵循的宗旨。
临清潭腿对传徒授艺有着严格规定和要求,学艺期间,不守门规、不遵师训、妄为之徒当即除名,拒绝传授。能够遵守门规,方能被吸收为门徒,可传全技,这也是当今临清潭腿传人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古时规定,学习临清潭腿年限为三年为一小成,十年为一大成,学艺十年以上者,方可传全技全谱。学艺年限少者,则按照所学练的内容传技传谱。师长时常提醒,令学生、徒弟和学者读谱、背谱,以便于使学生对动作名称、理论内容记得扎实,并能随时与谱对照,不易出错、少出错,从而达到所学练的动作内容与谱一致。同样,也是用来检查老师在传授中有无差误、是否服谱的一种方式,故言:“练武没有谱、练法难合古、日久有变迁、难免有差误。”教拳、授技、传谱是临清潭腿留古存真的重要手段。
4.潭腿的发展
自昆仑大师宋朝初年始创临清潭腿起,传至明清,达到兴盛时期,相继传入海内外,由此产生了以下流派:
(1)教门弹腿:是昆仑大师后世弟子于明初所传派系。当年,习练者多为临清本地清真教(又称回教),故名教门弹腿。教门弹腿也有十路弹腿法。这个派系重视外功,为求速成,不注重内功的修练,只重于外功功夫,故而对内功的习练很少。所以,在练法中稍有变动,在套路功架上也有相应的改动,属于中上盘腿法。教门弹腿讲究灵活机敏,以求开展。虽然踢腿练习时,同样立地支撑腿不弯屈,但比低盘潭腿正宗法较为省力。这是对教门弹腿的功架改动和练法变动的主要原因。因为,教门弹腿缺少内功的修练,与临清潭腿法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也是区分和记认教门弹腿与临清潭腿的主要依据。
(2)少林弹腿:临清潭腿沿传到明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主持相济禅师久闻临清潭腿名满天下,特地到原山东临清龙潭寺走访。当时龙潭寺的主持僧人为昆仑大师第七十二代再传弟子跃空大师。二僧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两僧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法互换,由于两派的功法内容不一样,皆不能互相照练。原罗汉拳为五百手,改为一百零八手,名为潭腿罗汉拳,至此临清潭腿也有了罗汉拳;少林寺也将临清潭腿的功法按其拳功加以改动,后又添加了两路,故称少林弹腿。这就是少林弹腿的来历,也是临清潭腿的一个分支,除此之外,临清潭腿也相继传入其他拳种。
5.濒危状况
临清潭腿这一流传千年的传统武术文化,自清中叶后受到了很大冲击,至今练习者极少,在发源地河北临西以及现代临清一带早已绝迹。临清潭腿于明朝初叶传至北京,如今只有北京保有临清潭腿传统的技艺和风格。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临清潭腿研究会会长、临清潭腿第97代掌门隋世国先生率领部分会员多次到临清和临西一带考证,才使这一在当地失传的拳种及临清潭腿文化在临西得以显现。北京市武协临清潭腿研究会致力于临清潭腿的发掘、研究、传播,力促其发挥强身健身、造福民众的社会作用,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抢救中华武术文化瑰宝。为使这一濒临失传的临清潭腿武术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而不断努力奋斗。
流派简介
武术流派,源出于临清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功在武坛享有盛誉。潭腿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气势连贯,起伏转折,节奏清楚。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又融内、外功于一体。表演起来古朴大方,高低起伏,对比鲜明,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临清武术界流传着“潭腿本是昆仑传,功法深奥妙无边。若是学得真谛在,交手比试准占先”的歌谣。昆仑即传说中的昆仑大师,乃五代后周时的一员将领,因兵败隐居临清龙潭寺,传下潭腿。后宋太祖召天下比武,临清潭腿一举夺得18家之首,使临清潭腿名声大振。? 练功要领 临清潭腿共有十路,潭腿法内外两功同行,拳腿并用。弹腿不过膝,即七寸弹法。要求二目平视,舌尖微添上腭,津液下咽,气沉丹田。呼吸从鼻孔,含虚抱气,不令气散,用意不用力。功在于内,形领于外,滋精育气,气意相溶。讲的是伸缩吞吐之功,阴阳顿挫之法。单腰摇曳,身法传神。刚柔互用,弹韧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并需要步法快、巧、稳。身动似槐虫,身活似龙形,闪如轻风退拔刀,蹿高纵远似狸猫。步法似蛇形,行走似猫行,抬腿如风,落地如针,拳似流星眼似,腰似蛇形腿似钻。重点则在内功功力上的培养与发挥,强调威则能动,逼则能用,以简克繁,以逸待劳,变无形象,攻缺击要,巧打击梢,出奇制胜。现有昆仑大师为临清潭腿所制定下的古传。
词谱口诀
十路临清潭腿词谱如下:
昆仑大师开始传,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
三路盖马三捶势,四路斜踢撑抹拦。
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
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跺子脚。
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学者莫嫌势架单,奥妙精深在里边。
多练多看问根源,学会了护身壮胆。
内外两功并同时,能消除一切病源。
一踢一打增气力,勤学苦练知根源。
学者练到贯通处,伸手还招就占先。
内容特点
1、临清潭腿法:奠基根深,含义深奥,上、中、下、三盘齐全,左右开练,返复循环,以低势下盘功夫为主。
2、内功功法:沉气稳势,摆架站桩,调息炼气,蓄精育气,培内壮元,静动绵柔。此外还有操手、试力等法。
3、器械众多,不但一般器械应有尽有,还有许多稀有器械如截爪镰、牛头镗等。在拳脚器械的套路中极少有重复的动作。
4、内外两功并重,求得内七外三之法,故多重于内功,调气运劲,用意不用力。不论拳脚。器械都是手足并练,拳脚同功,刚柔相济,弹韧相兼,快慢疾徐,柔而有力,威而不猛,刚中有柔,节奏分明,轻松飘洒。
5、练法要领:上部垂肩坠肘、中部紧背含胸,下部合膝裹胯。内外同行表里相合.讲究阴阳顿挫之法,伸缩吞吐之功,单腰摇曳法,二目传神功,气沉于丹田,津液要下咽,呼吸从鼻孔,含虚抱气不令气散,这皆为内功要领。
6、临清潭腿功法体用两全,正如潭腿四益:“锻炼身体,祛病养身,延年益寿,自卫防身。”所言,即是如能长期练习弹腿可强身健体,消灾祛病,养身壮元,可以滋力故精,技击防身。
7.劲力功法:讲究调气运劲,刚柔松紧,步法稳健,身体传神,矫健有力。功劲要求练出以下几种劲力,即:伸崩力、挤按力、螺旋力、杠杆力、爆发力、自然力以及以柔克刚的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力。
8、临清潭腿把武术和医术相结会,不论站功,还是十路潭腿的练法上,都多重于内功的锻炼与发挥。故而功法奇特,招术实用,变化无穷,拳打三成,脚踢七是潭腿特色之一。共一百零八种腿法,七十二种连环腿,三十六拳脚并用法和单招散式等。
9、身法要点:劲力充实,精神饱满,气爽神清。身动似龙形,步法似蛇形,行走似行,肩胯活如轮,两臂动如蛇。
训练方法
临清潭腿的功法按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要求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练功过程,简介如下:
首先要崴腰压腿
1、崴腰压腿:崴腰分为内崴、侧崴。压腿分内正压、侧压、分腿压、直腿压、高压腿等不同方法。临清潭腿不练后崴腰和后压腿。 2、抻筋活络:主要是增进上肢肩关节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量和上肢运动的敏捷灵活能力。下肢主要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拉长腿部的肌肉和韧带,加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通过这样的抻筋达到上下肢经络的通畅。 3、沉气稳势,要求是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结合手眼身法步由浅至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训练,来逐渐掌握拳术、器械的基本要求,动作与动作之间定势的衔接等要领。 4、摆架站桩:桩法有单鞭桩、伏龙桩、对门桩、推山势、混元极等十几种,主要是以定架稳势调炼气息培养内力。
练习基本腿法
如:迎面腿、夹裆腿、里合腿、外援腿、单飞腿、斜飞腿、十字腿、挂肩腿、单弹腿、跺子等十种。在以上十种腿法练习有一定基础后,方可练习跳跃和简单的连环腿法。跳跃腿法有:二起飞脚、双飞脚、双飞燕、金鸡蹬、旋风脚、拧旋子、回身摆莲、跃身摆莲、野马奔槽、野马奔蹄。基本的连环腿法有:前后扫堂腿、勾挂腿、回马腿、撩阴腿、风摆荷叶、里合外摆腿、踢弹返身腿、截腿、抹腿箭腿、蹬踹腿、汤莲腿、扁跺腿等。
第三阶段则开始
练习步法
如:弓步、马步、丁步、虚步、仆步、歇步、提步、点步、盖步、背步、卧步、登步、跳步、偷步、掏步、挫步、扭步、俏步、摩擦步、玉环步连环步、龙形步、蛇形步、鹤形步、鸳鸯步等。以上各种基本功活和基本动作学会后可以轮流反复进行练习。潭腿谱中说:“练拳不练腿,终归要后悔”,况且临清潭腿功用上讲的主要是腿,所以习练本功法一定要把腰腿功夫练好。
进入学拳的过程
基础拳谱(歌诀)
初习入门基础拳,随势左右两边练。
一路弓步冲拳势,二路钻拳进步拦。
三路贯耳蛇舔腿,四路擦步穿山掌。
五路连拳踢弹腿,六路锁肋跺子脚。
七路挫步缠丝腿,八路伸绷十字腿。
即是操步又习拳,势法功劲内里含。
此八路基础拳是左右并练,内外同功,是学练十路潭腿法的基本功。同时也是为了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从而达到沉气稳势、调息炼气的目的,如此方能逐渐地适应动功,是欲使劲力能顺达传导到梢节而必须锻炼的基础功法之一。
先教架子后传功
十路潭腿,每路八个组。一去练四组,回来也练四组,为一路。每路潭腿都是由几个动作组成。十路潭腿共分为五十个单势子,历代相传。十路潭腿全按八组来练习共四百个势子,可分路习之,不能一下全练下来,这是十路潭腿的练功法。
此外,只会十路潭腿不会潭腿连环拳,只算会一半。潭腿连环拳例举两路,一路名“铁锁链孤舟”,一路名“双峰抱岳”这两路是将十路潭腿联系起来练。双峰抱岳的练法是一去练一、二、三路潭腿,往回练四、五、六路潭腿。再去练七、八、九路潭腿,再往回来练第十路潭腿。往返共为四趟。铁锁链孤舟的练法是一去练一、三、五、七、九路潭腿,回来练二、四、六、八、十路潭腿。往返共为两趟,这全是练单势。以上为临清十路潭腿的练法的开始
临清潭腿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钩、撅、镗、代为主要器械。刀、枪、剑、棍为四大名械。看家拳、四平拳和传统的八路楂拳等为主要的徒手拳路。按临清潭腿传统必须精习好十路潭腿,而后再练其它拳械。
桩功述要
张路平临清潭腿是中国传统武术门派之一,在演练时讲究低盘下势,对等部位的支撑力和运动力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下盘需稳健有力,因此,非常注重桩功的练习。其桩法有单鞭桩、担山桩、三合桩、伏龙桩、伏虎桩、混元桩、对门桩、双掖桩、四平桩、七星桩等十余种,以定架稳势、调练气息、培养内功、修练真气为主。现将几种桩功的练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预备式:
两脚并步站立,全身放松,两手下垂,头颈正直,二目平视(图1)。以下各桩功皆从预备式开始,不再赘述。
三圆桩
练法: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外撇成外八字状。两手心略向下倾,十指微伸,指间如夹物状,意念想象胸前含抱一个纸灯笼,身似腾云驾雾,两脚似踩水悬空,背似虚靠长杆,头如有丝牵顶,鼻孔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二目平视前方(图2)。要点:足圆、臂圆、手圆,足圆是为了使腰保持正直,“百会”与“会阴”成一条直线,鼻尖与肚脐成一条直线;臂圆与手圆是为了加强呼吸,使气自然顺经脉运行,气贯全身与手足指端。
单鞭桩
练法: ①两腿前后开立,站成左弓步型,后脚跟必须与前脚尖成一条直线,后腿绷直,前腿弓出,大腿部要与地面平行。前膝不可超过前足尖,与足尖上下平齐为最合适。前后脚尖微微内扣,两膝也同样内扣。要点:上身的上半部侧向前方,但是下半部即肚脐的位置必须正向前方,称为“单腰法”。注意含胸拔背,舌顶上腭,头要正,颈要挺直,下颏略收。
②接上动,两臂前后伸出与肩平,如担水式,两手握立拳,手腕下挫。挫腕为本流派特点之一,一般立拳拳眼向上,挫腕后,拳眼斜朝向自己(图3)。前拳眼对照鼻尖,二目微视前拳眼,后手拳眼对同侧耳尖。两肩下垂,两肘下坠(图4)。要点:松肩坠肘,头顶“百会”穴与裆中“会阴”穴上下成一条直线,鼻尖与肚脐相对,气沉丹田,舌顶上腭,津液下咽,鼻孔自然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用意不用力
伏龙桩
练法:左脚向左侧迈步,略宽于肩,身略左转,两腿略弯,重心移至后腿成四六步。两脚尖略向外侧,十趾抓地,裹胯合膝,紧背含胸拔腰。同时两掌上举,左右分开,左掌略高于头,掌心向上;右掌从身前提起,向上向外翻,上托高于头顶,垂肩圈肘,掌心上托。两掌指尖同朝左前方(图5)。要点:意念两掌如托物状,脖颈挺直,目左视,上身微向右倾,舌顶上腭,气沉丹田,鼻孔自然呼吸。
三合桩
练法: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二尺许,以站稳舒适为要(可根据身高调整步距大小),合膝裹胯足尖微内扣,站成剪子步型。前腿斜直,后腿微弯曲,全身体重分前四后六于两腿。如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即左手臂举起伸出,掌心朝前,掌腕下挫,坠肘垂肩,伸出的左手要与口平,手指微曲,食指稍高于其余四指与鼻尖相齐。右手下垂,肘微外撑,掌心朝下,五指朝前,手离腹脐寸许,手指微弯(图6)。要点:前膝不可过足尖,胯不可过于足后跟。百会穴会阴穴成一条直线,鼻尖与腹脐相对;身要正,挺颈、收颏,二目平视前手食指指尖。吸气时似开弓,身体有外张之感。
对门桩
对门是指“正胸朝前,两手十指相对,手似两扇门之意” 。练法如下:两脚前后开立,相距一尺半左右,前后脚全脚掌着地,前脚脚尖略向内扣,后脚尖微朝外斜。十趾抓地,脚掌心涵空,前膝微屈,后腿屈膝约90度,胯不可过后足跟。上身紧背含胸,挺直脖颈,微收下颏,两臂由身前慢慢举起,掌心朝内,略与胸高;随后,两臂由内向下向外返转,两掌尖相对,食指微挑,掌心向外,大拇指略曲,手臂同时略向两侧微撑,垂肩圆肘,两掌一同微向前撑(图7)。要点:意念胸前与两臂之间挟抱一个纸灯笼,既不能用力将其抱破,又不能令其脱落。要求舌顶上腭,上体正直,呼吸自然,二目平视前方。
文中所述各种桩法除三圆桩外都是左右互练的,练功地点宜选择空气清新、不易受人打扰的地方,如公园等地。初练时应每天早晚练习,每种应站十分钟以上,以后随着练习程度的加深,可只在每天晚上练习,时间逐渐延长到半小时以上。练功初期,两腿感到酸胀时,可以在结束后用两掌轻叩大腿四周和小腿肚,两掌心要虚涵凹进,拢住气顺势拍向腿部。经常练习,能增强身体各部关节的支撑强度,使身体下盘稳固,既可以达到强筋健骨之功效,又能培内壮气,增长功力。
临清潭腿
作者:魏庆新
临清潭腿是-种以屈伸性腿法为主结合步法丶手法组成旳拳术,因其发腿疾速,劲力脆弹而得名。临清潭腿源出于临清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法在武坛享有盛誉。临清西汉时置县,因傍临清河而得名。临清之名始于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唐贞观元年(627年)临清初隶毛州,当时治所在仓集镇。即现在河北省临西县城(童村)西南之仓上村。龙潭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庙规模颇大,拥有庙地百亩,十里八乡的百姓进香者甚多,每年正月十八为庙会,庙会习俗至今尚存,龙潭寺因临近龙潭而得名。龙潭在今临西县政府约五公里处。当时是-坑塘,长年积水,水深似墨,水中有-土埝,似如戏水之龙,传说暴雨期间,水涨埝高,从不被水淹没,因此称其为黑龙潭。(现在龙潭仍在,但早已干枯无水,2000年10月,北京临清潭腿研究会立龙潭寺遗址碑于此)。明初,王氏和孙氏两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于黑龙潭西侧落居成村,故名龙潭村。龙潭寺后来由盛而衰,主持寺院的何成,系临清老官寨人氏,因独享香烟供奉,显有田产,故将全家移居于此,后形成村庄,以姓和寺院名何家寺,简称何寺。 临清潭腿为昆仑大师所创,大师为五代后周名将(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大师奉命远征东海时(今山东郯城北),后周为宋所灭,回军路远,又被大势所迫,即在临清龙潭寺内隐姓埋名,削发为僧,名昆仑大师。临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民国《临清县志》载,自李唐季世,河北三镇抗命称戈,魏博一带遂为用武之地,五代固之,血战纷纭,赵宋时代,河北驻兵半于全国。五代几+年中就有多次战争。自隋大业四年开发永济渠,临清成为南北通衢的交通要道,宋辽宋金时期,南北对峙,临清一直处于战争犬牙交错的前沿,临清这样的环境位置,又是大师出征东海的必经之路,使得昆仑大师在龙潭寺出家就不足为怪了。昆仑是大师入寺后的法号,大师身怀绝技且精通医术,恐失传,遂在龙潭寺立门收徒,又见流传武功多重拳法,而失于腿法。腿长力大,且极富隐蔽性的特点,故将武术与医术融为一体,研创出以腿功见长,独具特色的潭腿武术。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召集天下比武,选出十八家最好的拳术,定名为宋朝十八家,潭腿被列为+八家之首。后来又精选出六大名门,有潭腿、串拳、大洪拳、小洪拳、华拳和少林拳,简称潭串洪华少。 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叛乱,明武宗朱厚照南下亲征,少林寺相济大师率僧兵同往。在到达临清时,武宗竟然失踪了-个月,臣僚皆不知皇帝哪里去了。相济大师久慕临清潭腿,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寻访龙潭寺的机会。因此,相济大师亲自到龙潭寺与昆仑大师的后辈传人龙潭寺住持跃空相见,英雄相敬,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二人比武切磋,相济使出浑身解数,居然不敌对方腿法,闭关三天冥想,不得其解。结果,跃空大师推门而入,声言愿将腿法传授。但是碍于辈分身份,不得以师徒授以技艺,所以就相邀以临清潭腿与少林罗汉拳互换。明代是中国武术大发展大变化的时代,也是少林武术迅速成长并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旳时代。在明代,少林武僧被国家正式列为“乡兵”(类同于现代的预备役),少林僧兵曾多次接受朝廷征调参加战争。尤其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明中后期,少林武僧名播天下,以至于出现了天下武艺出少林的说法。这次两位大师的相见,使两个优秀的拳种有了重大变化。至此,临清潭腿有了罗汉拳,少林寺也有了潭腿。后来,少林寺又将拳架有所改动,并增添了两路,形成了少林十二路潭腿。至今,在武术界流传有十二路潭腿和十路潭腿的练法。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1507一1560)著《武编》卷五明确记载了习练潭腿的方法:“习弹腿便捷用蹬,以脚蹬竖地上,腿踢去平行不倒为度,习弹腿力用磉石,以踢远磉石为度”。这充分说明弹腿在明代己是-个非常流行的拳种。潭腿发展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并逐渐传入其他门派。如:六合潭腿、查拳弹腿、精武潭腿等。
以下例举几个弹腿词谱即可看出与临清谭腿的渊源关系:
临清潭腿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跺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学者莫嫌势架单,奥妙精深在里边多问多看问根源,学会了护身壮胆内外两功并同时,能消除一切病源一踢一打增气力,勤学苦练知根源学者练到贯通处,伸手还招就占先 《六合潭腿》朱国福、吕光华合编,1933年大东书局出版。本书介绍潭腿,是刘震南传习于上海的十二路潭腿,当时从刘震南习潭腿者,有朱国福、唐豪(著名武术史学家)周启明、刘守铬等。朱国福编写此书时,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六合潭腿歌是:头蹚绝挂一条鞭,二蹚十字绕三尖三蹚劈扎倒掖犁,四蹚撑滑人难当五蹚五花炮拳跟着走,六蹚接拦带点腿七蹚晃拳带晃腿,八蹚硬打硬闯不放松九蹚连环阴膛腿,十蹚见蹚不见蹚十一蹚勾挂连环扫荡腿,十二蹚犀牛望月转回还。
王子平先生所练十蹚弹腿(王菊蓉整理)昆仑大山世界传,弹腿技法奥无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夜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劈盖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世人莫看法式单,多踢多练知根源  有《十二路弹腿歌决》云(康戈武整理)弓步冲拳一条鞭,左右十字奔脚尖翻身盖打劈砸式,撑杈穿撩把腿弹护头架打掏心拳,仆步双展使连环单展贯单脚来踢,蒙头护裆踹两边腰间碰锁分两掌,空中箭弹飞天边钩挂连环机巧妙,披身伏虎返华山 还有其他门派的弹歌词也与以上大同小异,由此不难看出,临清潭腿对其他门派的影响和弹腿上的传承关系。
临清潭腿的“潭”字,是以龙潭寺之潭字取名,而诸家逐渐改用“弹”字,是以功法特点而言,弹意“发腿时出以激力,取弹射之势”。其他门派拳劲不一,特点不同,并相应有所改动,路数上有增有减,逐渐与临清弹腿正宗法相差越来越远。另外,临清潭腿重视内外两功的练习,而其他弹腿只有外功练习,而没有内功训练内容。因此,为了区别辨认,各家政为弹字。但是,我国最早的体育团体精武体育会的“十二路潭腿”仍沿用了潭字,过去凡在精武会学习武术的,都是从潭腿开始,精武会老会员人人善练潭腿,把它作为入门的基础套路。上海教育学院体育系武术教研组组长方长生系精武会王凤岗先生之高足,他在《潭腿对练》(1983年版)一书中明确记载潭腿创自山东龙潭寺,清楚地说明临清潭腿传至精武会的情况。
临清潭腿的功法特点
临清潭腿的主要特点是内外两功并重,注重桩功练习。十路潭腿为根本,站桩调息蓄元神,器械练打须结合,健身防身益寿身。 临清潭腿作为一拳种派别名称,不称为拳而称为腿,就已足见其运动特点,是以腿功见长的一个流派。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是说要发挥腿长力大又极具隐蔽性的特点,交手中能使人防不胜防。“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练腿,终究要后悔”。在行拳和攻防格斗时,下盘不灵活,起腿和迈步感到勉强,导致支撑脚站立不稳,必将失势和倾跌,格斗时只有上肢而无下肢,先自输了半边。“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一是指功德、武德,“文以评心,武以观德”,二是指正确的功法、功力、技巧;三是指内功的练习,即行神运气,调息养神。 临清潭腿讲究低盘下势,偏重于发腿力量,刚脆紧凑,威而不猛,落地生根。内容上左右对称,上下互应,势正步稳,循之有序,手法上有冲、推、劈、搂、穿、砍等,腿法上有弹、蹬、勾、箭弹等,手型有拳、掌、勾,步型有弓、马、仆、虚、歇等,手法与腿法都要求快速有力,“拳似流星眼似电”,眼神专注,快如闪电,身法要求挺胸收腹、直背敛臀,腰身柔韧,两肩松动,步法要求进退迅速,站立稳固。总之,要手、眼、身法、步法、协调一致,手随心转,眼随手到,步随身转,要求做到五到,即:手到、眼到、脚到、身到、步到。演练起来气势连贯、节奏清楚、起伏转折,劲力顺达。
临清潭腿,对肩、腰、胯等部位的支撑力和运动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下盘稳健有力。因此,非常注重桩功练习,其桩法很多,主要有三圆桩、单鞭桩、伏龙桩、三合桩、对门桩等。以定架势稳,调练气息,培养内功,修炼真气为主,同时,通过站桩还可进行自我调解,作为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一个方式。一个高明的武术家,一个受人敬重的武术家,他首先应该是一个谦谦君子,他是健康的楷模,道德的表率。逞勇好斗,以强凌弱,都不配作武术家。 潭腿对练,亦名“接潭腿”或“潭腿对接”,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拆招。它是在单练的基础上的两人进行攻防练习,它的重点要求是实用性。通过两人动作熟练,攻防合理,配合默契的反复练习,培养攻防意识,掌握一定的格斗技术,达到见招拆招,随机应变,获得抗暴自卫的能力。临清潭腿有短拳、碴拳、架子拳、六角式、二十四式等多个套路,器械种类也很多,除刀枪剑棍外,较有特点的是有燕翅镋和拦马橛等。
临清潭腿的发展,同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背景不可分离,它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更替而演变发展。1989年3月10日北京市武术协会临清潭腿研究会成立。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武术协会在山东郓城举办了“中国武术论坛”,临清潭腿和其他15个最具影响力和传奇色彩的拳种一同亮相,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亲临临清,用了一周的时间对临清潭腿进行了实地拍摄,并以《铁打潭腿》为专辑题目进行了播出。2009年,临清潭腿被收录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1月,临清也成立了临清潭腿研究会。临清潭腿作为武术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的风采已逐渐展示于世界,它的技术和理论也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养生和修身养性服务,它已成为传播友谊、增进健康的使者。 武术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武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武术文化和优秀传统,还要勇于吸收、勇于交流,勇于融合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文化,使武术从古典走向现代,变成真正的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中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一个构成部分,我想所有的武术爱好者,所有关心武术的人,都深深期待着这一天。
参考资料
临清潭腿.林晓听风的博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7 14:42
目录
概述
龙潭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