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临湘花鼓戏),湖南省
临湘市传统戏剧,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形成于清道光年初的龙窖山(旧称药姑山)下的尤港河上游地区,流布于以临湘龙窖山为中心的湘鄂赣毗邻地区的岳阳、平江,湖北的通城、赤壁、崇阳、通山,江西的修水、铜鼓等地。
文化特征
临湘花鼓戏的特点就是土生、土长、土气、土味。即演的地方事,唱的地方人,说的地方话,拉的地方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北艺术。
代表剧目
临湘花鼓戏主要代表作有:传统戏:《王妹子回门》《孟氏割股》《董永卖身》《韩湘子化斋》《孟姜女》《雪梅教子》《张广大拜寿》,现代戏《村官本是打工仔》《大兴与兰兰》《堂客拨的扶贫款》等。
保护措施
2006年,临湘花鼓戏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临湘花鼓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花鼓戏(临湘花鼓戏)》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临湘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