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日语:东京メトロ丸ノ内线;英语:Tokyo Metro Marunouchi Line),是日本国
东京都第2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于1954年1月20日开通运营首段工程,于1962年3月23日开通运营全线工程,标志色为红色,主线标志字母为M,支线标志字母为Mb。
历史沿革
1925年3月30日,日本国内务省公布《东京都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图》,其中包含修建东京都市第4号线(新宿站至大冢间站)的计划,规划线路全长20千米。
1942年6月,东京都市第4号线赤坂见附至四谷段(1.2千米)开工建设。
1944年6月,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外战争压力增大,东京都市第4号线停止施工。
1946年12月7日,《东京都轨道交通复兴计划》公布,东京都市第4号线的规划长度更改为22.1千米。
1949年12月12日,东京都政府确定将于1950年修建东京都市第4号线池袋至神田段。
1951年3月30日,东京都市第4号线池袋至神田段建设工程在池袋站东出口举行开工仪式;4月20日,池袋至神田段工程正式进场施工,线路全长7.7千米。
1953年11月4日,因神田站建设方案在预算、工期、技术上遭遇困难,东京都市第4号线建设工程决定改经
大手町站。
1953年12月1日,东京都市第4号线池袋至新宿段被命名为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
1954年1月20日,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池袋至御茶之水段(6.4千米)开通运营。
1956年3月20日 ,御茶之水至淡路町段(0.8千米)开通运营;7月20日 ,淡路町至东京站段(1.4千米)开通运营。
1957年12月15日 ,东京站至西银座(现
银座站)段(1.1千米)开通运营。
1958年10月15日 ,西银座至霞关段 (1.1千米)开通运营。
1959年3月15日 ,霞关至新宿段(5.8千米)开通运营,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全线(池袋站至新宿站)开通运营。
1964年8月29日,丸之内线西银座站改名为银座站。
1959年3月14日,新宿至荻洼段和中野坂上至方南町段同时开工建设。
1960年10月21日,东京都市第4号线新宿至荻洼段和中野坂上至方南町段被命名为营团地下铁荻洼线。
1961年2月8日,荻洼线新宿至新中野段(3.0千米)、中野坂上至中野富士见町段(1.9千米)开通运营;11月1日,新中野至南阿佐之谷段(3.1千米)开通运营。
1962年1月23日,南阿佐之谷至荻洼段(1.5千米)开通运营;3月23日,中野富士见町至方南町段(1.3千米)开通运营,营团地下铁荻洼线全线开通运营。
1964年9月18日,荻洼线东高圆寺站开通运营。
1972年4月1日,营团地下铁荻洼线并入丸之内线。
1988年10月17日,丸之内线投入02系列车进行运营。
1995年2月28日,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主线停用500型列车;3月20日,丸之内线
霞关站及其他部分车站遭受恐怖袭击,即“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乘客伤亡。
1996年5月28日,丸之内线
西新宿站开通运营;7月18日,丸之内线全线停用500型列车;7月20日,举行500型列车告别运营仪式。
1998年3月7日,丸之内线全线导入CS-ATC系统,使主线整体运营时间缩短2分钟。
2003年1月24日,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举办开通运营50周年纪念活动,部分列车模仿原500型列车的样式进行改装,并在车内运用八音盒播放怀旧音乐。
2004年4月1日,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原运营方“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进行民营化改革,改制为”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营团地下铁丸之内线”更名为”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
2004年5月8日,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支线各站安全门安装完毕,中野新桥站与中野富士见町站增设无障碍电梯;7月31日,丸之内线支线不再在列车内进行售票,实行在车站检票进站的运营模式。
2005年3月,丸之内线主线列车为适应单人驾驶模式进行改造。
2006年4月28日,丸之内线主线(池袋站至荻洼站)各站开始安装安全门。
2007年9月,丸之内线主线各站安全门安装完毕。
2008年,丸之内线主线开始实行单人驾驶模式。
2019年2月23日,丸之内线开始运行2000系列车,为3节编组;7月5日,丸之内线方南町站站台延长改造工程完工,可停靠6节编组列车,故丸之内线增加少量6节编组2000系列车进行运营。
线路站点
线路参数
车站列表
线路走向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主线整体呈半环形(C字形),位于东京都西北区域,起于杉并区荻洼站,后沿青梅大街向东,于新中野站进入中野区,于西新宿站进入新宿区,在新都心桥路口离开青梅大街,向东南方偏转,下穿新宿商业区,后沿新宿大街继续向东南行驶,在四谷路口改向南行驶,在国会议事堂前站进入千代田区,向东转向,下穿日比谷公园,在银座商业区改向北行驶,下穿东京火车站,于御茶之水站进入文京区,在本乡三丁目站向西转向,后再逐渐变向西北方偏转,最终进入丰岛区,到达池袋站。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支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起于杉并区中野坂上站,后与主线共用一线,沿青梅大街向西行驶,后向南转向离开青梅大街,在中野新桥站进入中野区,随后向西转向,进入中野富士见町站,再向西南行进,进入终点站方南町站。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主线各站首末班车时间如下所示。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支线各站首末班车时间如下所示。
客运流量
2019年,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日均客运量达334.38万人次,年客运总量达12.2亿人次;其中,主线日均客运量为326.29万人次,年客运总量为11.9亿人次。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6节编组02系列车运营于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主线,共计53列318辆,每列可容纳792人;该型列车于1988年首次生产为铝制结构,每节车厢最长处达18米,最宽处为2.83米,高3.495米。其车头扁平,车身为银色,配有红色饰带。
3节编组02系列车运营于丸之内线支线,共计6列18辆,每列可容纳383人;该型列车于1996年首次生产,为铝制结构,每节车厢最长处达18米,最宽处为2.83米,高3.495米。其车头扁平,车身为银色,为与主线列车区分,其车身还配有红黑相间的饰带。
6节编组2000系列车运营于丸之内线全线,并计划于2023年前将所有车型替换为该型号列车。
运行系统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设2座车辆段,分别为中野车辆段、小石川车辆段;设1条车辆联络道,位于赤坂见附站至国会议事堂前站间,供东京地下铁银座线列车前往丸之内线中野车辆段进行维修。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全线采用ATO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CS-ATC系统(
日本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列车,实现列车半自动化运行,并与其他
东京地下铁线路合用一座总指挥中心。丸之内线各站均安装了列车定位停止装置(TASC),以及安全门。
文化特色
线路名称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以“丸之内”命名,是因为该线路经过了
丸之内(Marunouchi)地区。丸之内地区以东京站为中心,是日本东京的商业街之一。
标志特色
东京地下铁丸之内线的标志由外侧为红色的空心圆和黑体英文字母M组成。其中,红色的外圈表示了线路的标志色,黑体英文字母M是丸之内线英文名称“Marunouchi Line”的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