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井直径0.6米,深1.7米,口小底小腹大,最深处为螺形尖底。旁刻“丹井”二字,字体苍劲古朴,为明代军事家、诗人、戏曲家
汪道昆手书。汪任兵部左侍郎时,曾和戚继光一道,在浙闽沿海指挥抗倭战争,运筹画策,功冠一时。距丹井30米处,又有“药臼”,直径1.5米,深1米,自日向下游倾斜、据说黄帝炼丹时常在此捣药,故成臼状。丹井、药臼看起来似人工所凿,其实都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冰川裹带而来的冰川砾石布于溪中,石上丹井、药臼则由冰川溶蚀、搅拌,加之常年雨水冲刷而形成、这种罕见的井、臼,乃是冰川特殊加工的“珍品”,亦是稀有的自然景观。南宋进士程元岳写有《观黄山仙人药白》诗一首:“药臼空遗千载名,丹成人向九天行。我来欲觅刀圭剂,只听寒泉佩玉声。”
1. 丹石之井。
2. 炼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灵运》:“乳窦既滴沥,丹井复寥泬。” 唐 顾况 《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 许椽 仙居丹井在, 谢公 游策碧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