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门大街是隋唐京师长安城三大内(
太极宫、
大明宫、
兴庆宫)之一的大明宫正门丹凤门的正大街;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比长安城的朱雀大街还要宽,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南面正门,是含元殿正南、距离“四百余步”的正门,文献称门上的楼观为“丹凤楼”。丹凤门是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建设大明宫同时建造的。大明宫的南墙是利用长安外郭城的北墙,即拆开一段缺口而建成这座宫门的。同时建造的还有丹凤门左右的望仙门和建福门。这段作为大明宫南墙的长安城北墙,在开辟丹凤及其左右望仙与建福二门的同时,应是增高城墙与新筑的东、北、西三面宫墙等高,并 将墙上雉堞改设在南面。在建设丹凤门的同时,开辟了正对丹凤门的南北大街,宽“一百二十步”,折合为176米,比长安城的中轴干道——宽151米的朱雀大街还要宽出许多,而成为长安城里最宽的道路、。这条丹凤门大街向南,与通化门内的东西大街作“丁”字交叉。由于丹凤门大街穿过宫前的光宅、永昌二坊,于是形成了“田”字形的四个小坊——西北叫光宅坊,西南叫永昌坊,东北叫翊善坊,东南叫来庭坊。由于丹凤门大街穿过原来的光宅、永昌二坊的位置不在坊的中街而是偏东,所以改造后的四个小坊,其中西北、西南二坊稍大,东北、东南二坊稍小。
由于这座宫门太大,墩台东西长达74.50米,按高四收一计算,台顶东西长也有70.82米,约唐尺二十四丈。这大约就是丹凤楼基座的东西长度。正衙含元殿夯土正阶东西长约60米,加上木构副阶也不过67.64米(含元殿东西通面阔58.21米)。丹凤楼基座的东西长度是70.82米,上面略挑出木结构平座,则门楼的通面阔仍然基本上还是70.82米,比正殿含元殿还大,这就违反宫廷规制了。所以丹凤楼体形必须化整为零,做成一座短于含元殿的殿堂,再加左、右夹庇,这样组合体形达到70.82米是可以的。这种建筑组合,敦煌壁画为我们提供了佐证。推测丹凤楼城观主体九间、两侧夹庇各二间,共计十三间。敦煌晚唐第138窟壁画所示的城门楼观,主楼观屋盖与夹庇屋盖都是四注式;唐朝建筑明间不加大,设定每间为5.20米,则十三间约为68米,就是唐尺二十三丈一尺。进深间寛设定为4.50米五间为22.50米,合七丈六尺五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