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以来,在
丹麦的民歌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抒情歌曲。这种歌曲的内容往往和社会风俗有关,如爱情歌曲、历史歌曲、宗教歌曲、宣传道德的歌曲以及有关大自然景象的歌曲等等。
简介
music of Denmark
丹麦位于
波罗的海与北海之间,在14、15世纪时曾是强盛的国家,16世纪后开始衰落丹麦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早期音乐文化史料流传下来的不多。在丹麦的
考古工作中曾发现公元前 800年的
铜管乐器卢尔。但是现存最早的丹麦民族音乐史料,则比卢尔时代晚了2000多年。在这样长的历史中,丹麦音乐的发展情况没有更多的史料可查。
现在人们掌握的丹麦音乐史料是中世纪后期(1300前后)的一种民间歌谣。它是建立在宗教调式上的单声部民间声乐作品,有多段歌词,每一段有叠歌;在内容上,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民间传说、英雄事迹、爱情故事以及颂扬帝王贵族等。19世纪初,在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歌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被学者们收集和整理出版。
丹麦的民间器乐主要掌握在民间流浪艺人手中。他们在各种喜庆典礼上进行演出,用弓弦乐器、笛子和鼓为舞蹈伴奏。16世纪以来,在丹麦民间流行的舞蹈主要有三拍子的波尔斯卡、小步舞、马祖卡和波尔卡等。
丹麦的专业音乐文化,中世纪时主要在教会、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发展。格列高利圣咏在丹麦教堂中有很大影响。16世纪,丹麦教会按照马丁?路德的教义进行改组,教会音乐也从格列高利圣咏转向新教众赞歌。在世俗音乐方面,比较重视吸收欧洲各音乐先进国家的艺术经验。尼德兰音乐家经常来到丹麦国王的宫廷中演出,他们把尼德兰复调音乐的艺术成就带到了丹麦。在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时期,还选派丹麦青年到国外学习音乐。例如M.佩德松(约1580~1623)就曾到意大利向当时威尼斯著名音乐家G.加布里埃利学习。后来佩德松还留学英国。他回国后成为宫廷的重要作曲家,曾创作过一些弥撒曲、赞美诗和经文歌等。
发展历程
17世纪对丹麦巴罗克音乐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D.布克斯特胡德。他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德国,并取得了驰名欧洲的艺术成就。当时哥本哈根的一些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使丹麦的管风琴音乐发展到接近北德风格。管风琴演奏家J.洛伦茨还在哥本哈根举行了每周一次的管风琴音乐会。这是丹麦最早的公开音乐会活动。
18世纪,丹麦的
宗教音乐受到世俗音乐的影响,逐渐越出教堂的礼拜仪式,深入到民间的日常生活到宗教音乐。与此同时,丹麦的歌剧艺术逐渐活跃。当时主要是由法国和意大利音乐家在丹麦从事戏剧音乐活动,还未能产生成功的丹麦民族歌剧。
19世纪是丹麦音乐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浪漫曲、康塔塔、交响曲、室内乐、歌剧以及轻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曲家和作品。在声乐方面占重要地位的作曲家首推C.E.F.魏泽(1774~1842)。他在丹麦音乐史上被誉为丹麦浪漫曲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虽处在19世纪初
浪漫主义思潮方兴未艾之际,但他的歌曲风格更接近于W.A.莫扎特。魏泽的浪漫曲,歌词多选自同时期丹麦诗人之作,音乐比较含蓄、优雅、柔和,体现了丹麦的民族气质。
魏泽也写过大型的宗教康塔塔和歌剧作品在魏泽之后重要的浪漫曲作家有P.海泽(1830~1879)和P.E.朗格-米勒(1850~1926)在交响音乐方面,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N.加德他初露头角的作品是《莪相的回声》序曲。后来他又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此曲以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为人们所称道。与加德同时期的另一位作曲家J.P.E.哈特曼(1805~1900)也对丹麦的交响音乐作出了贡献。
20世纪丹麦音乐的发展趋于复杂,各种流派的音乐对丹麦音乐都产生过影响。丹麦音乐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较大变化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丹麦最著名的作曲家是C.尼尔森他写过6部交响曲2部歌剧和其他许多作品。他是丹麦现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音乐家。
除尼尔森外,重要作曲家还有E.哈梅里克(1898~1951)、P.希尔贝克(1888~1949)、J.本特松(1897~1951)、F.叙贝尔(1904~1955)和S.E.塔尔普(1908~)等。他们大都写过交响曲,其中哈梅里克的5首固定歌调交响曲尤为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有名的作曲家有H.D.科佩尔(1908~)、V.霍尔姆博(1909~)和N.V.本特松(1919~)等。从50年代起,丹麦不少作曲家逐渐脱离了北欧传统,较明显地受到现代先锋派的某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