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春镇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辖镇
丽春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东北与天彭镇隆丰镇接壤,南与致和镇相邻,西与桂花镇交界,西北与都江堰郫县隔河相望。区域总面积77.1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丽春镇辖区户籍人口68337人。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属彭县西乡禾川里。
1958年,设丽春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0年8月,乡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丽春镇辖官渠、花街子、白鹤、清河、花棚、君平街、谭家场、石匣、黄竹、景林、天顺、合江、保平、蒲阳、元义、天鹅、白果、联合、红旗、碧鸡、土溪、塔子、东风、跃进、长廊、利和、黄龙、花草、黄鹤、青光30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1年10月,丽春镇辖5个社区、13个行政村:花街子社区、谭家场社区、君平街社区、花棚社区、航动社区、景林村、利和村、黄鹤村、碧鸡村、塔子村、东风村、白果村、天鹅村、合江村、黄龙村、花草村、长廊村、元义村。镇人民政府驻丽蓉大道28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丽春镇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东北与天彭镇隆丰镇接壤,南与致和镇相邻,西与桂花镇交界,西北与都江堰郫县隔河相望。区域总面积77.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丽春镇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势南北高于东西。地形分为平坝和浅丘。主要山丘有塔子山,境内最低点位于蒲阳村,海拔602.3米。
气候
丽春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5.6℃,1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低气温6.2℃(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4.7℃,极端最高气温35.2℃(1997年9月8日)。最低月均气温2.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6.6℃(1994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9.6℃,最大日较差17.9℃(1997年9月7日和2000年5月12日)。无霜期年平均273天,最长达322天,最短为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31小时。年总辐射8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一般为1月5日~次年1月4日)。年平均降水量893.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6天,最多达175天(1975年),最少为127天(1987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17.1毫米(1990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84.8毫米(200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月最多。
水文
丽春镇境内最大的河道蒲阳河青白江属沱江流域,境内长度为10千米,流域面积为1.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3%,年径流量17.1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丽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经济损失为5.4亿元。
自然资源
丽春镇有农业耕地面积6.8万亩,可利用林地面积1.2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丽春镇辖区总人口6781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905人,城镇化率35.3%。另有流动人口4219人。总人口中,男性34026人,占50.2%;女性3786人,占49.8%;14岁以下8049人,占11.9%;15~64岁52225人,占7%;65岁以上7538人,占1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7585人,占99.7%;有藏、羌、、壮、土家、苗、回、布依、蒙古、满、傣、仡佬12个少数民族,共227人,占0.3%。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藏羌、彝、壮、土家5个民族,其中藏族8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7%;羌族76人,占33.5%;彝族18人,占7.9%;壮族13人,占5.7%;土家族12人,占5.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1人。
截至2017年末,丽春镇辖区常住人口6.6万人。
截至2019年末,丽春镇辖区户籍人口6833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丽春镇财政总收入为48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99元。
截至2019年末,丽春镇有工业企业128个,其中规模以上有1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57个。
农业
丽春镇是国家(省级)重要的优质粮油蔬菜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2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4亿元,2011年达到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2011年,丽春镇生产粮食26347吨,其中水稻21267吨,小麦1181吨,玉米121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2430吨,其中花生239吨;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69957吨,主要品种有菠菜、芹菜、白菜、萝卜等,其中萝卜3396吨,菠菜481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1.9万头,年末存栏6.6万头;牛饲养量300头,年末存栏1000头;家禽饲养量209万羽,上市家禽189万羽。2011年,丽春镇生产肉类12416吨,其中猪肉8930吨,牛肉42吨;禽蛋2704吨;畜牧业总产值1.7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2万亩,其中防护林500亩,经济林4000亩,竹林25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80万株,林木覆盖率35%,活立木蓄积量6.8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1800吨,主要品种有柚子、梨、柑橘等,其中柚子500吨,梨800吨。渔业以养殖淡水鱼为主。2011年,渔业总产值0.1亿。2011年,丽春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50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大蒜、蔬菜、地瓜、辣椒、花生、花卉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辣椒、地瓜、花生等。
工业
丽春镇形成了以通用零部件制造、治金、电力、医药、建材、机械加工、家具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通用零部件制造、家具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工建材、食品加工等工贸型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00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500万元,2011年,丽春镇达到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职工0.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0.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家。
商贸
2011年末,丽春镇有商业网点500个,职工926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9.3%。
金融业
2011年末,丽春镇各类存款余额695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3985万元,比上年减少2.6%。
邮电业
2011年,丽春镇邮政业务收入36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60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2011年,丽春镇有幼儿园(所)13所,在园幼儿17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3所,在校生2514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73人,专任教师14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2011年,2011年,丽春镇教育经费0.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3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1.8%、3.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69.2%,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丽春镇卫生院1个;病床1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固定资产总值109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2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2011年,丽春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42.6/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7万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丽春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3户,人数147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7人次,支出176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5户,人数2122人,支出50.7万元,月人均17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23人,支出60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3人,支出22.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6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92人次,共支出29.9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12人次,支出192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1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2万元;社会福利费64.6万元。新增就业人员350人,有46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0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全年组织34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丽春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千米,投递点2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4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5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6万件,征订报纸1万份、期刊0.1万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5万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21.5%,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5.8万户,比上年增加1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5.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150千米,主干电缆达8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5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3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3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
基础设施
能源
丽春镇有发电企业3家,2011年发电0.5亿千瓦时。其中500千伏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50千米,用电负荷1万千瓦;35千伏变电站1座。
交通运输
丽春镇已形成由成汶铁路、安彭公路、北桂公路天唐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丽春镇客运总量80万人次,货运总量65万吨。铁路成汶线,呈东西穿境而过,境内长8.2千米,为重轨65型铁路,设有丽春站、谭家场站2个站,通往都江援、青白江、成都火车北站。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丽春镇境内广植牡丹,取“美丽的春天”之义而得名。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丽春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6: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