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机场(Lishui Airport)是4C级军民合用国内支线机场,位于中国浙江省
丽水市莲都区南明山街道,东北距丽水市中心约15千米。
历史沿革
1934年9月28日,丽水机场开工,性质为军用机场,场址为丽水城东的天王畈;12月26日,丽水机场一期建成,跑道呈西南向东北走向,为军用航空补给站。
1937年8月,丽水机场设置临时航空站。
1938年2月6日,丽水机场开始遭受日本侵略者轰炸;4月,丽水机场扩建工程开工;7月,丽水机场扩建完工。
1939年8月,丽水机场新建2条隐蔽跑道;10月,丽水机场2条新跑道完工。
1942年6月,丽水机场被抗日军队在撤退时轻度毁坏;8月26日,丽水机场被日本侵略者严重毁坏。
1944年8月26日,丽水机场被日本侵略者二次占领并彻底毁坏。
1946年6月20日,丽水机场设置空军管理机构(温州空军站丽水机场管理处)。
1947年5月14日,丽水机场被确定为军用保留机场。
1952年11月,丽水机场计划扩建,原址向外扩展至长2500米、宽2000米,但后搁浅。
1960年,丽水机场区域被农垦,仅跑道保留原貌。
1964年,丽水机场交由地方代管。
1966年8月,丽水机场跑道修复并复航,以执行给林区喷药治虫任务;10月,丽水机场停航。
1977年,丽水机场申请军民合用,但并未获批。
1988年7月,丽水机场军民合用工作再次启动。
1993年5月6日,丽水机场实行军民合用由原址扩建调整为迁建,专家建议选址于碧湖盆地。
2008年12月,丽水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启动,老机场区域改建为湿地,以缓解丽水城市内防洪排涝压力,新机场则实行军民合用。
2010年12月,丽水机场迁建选址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推荐场址为横岗场址。
2013年9月,丽水机场迁建选址优化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优化场址为南山场址。
2016年12月30日,丽水机场迁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批复立项。
2017年10月20日,丽水机场迁建获中国民用航空局出具可行性研究行业审查意见。
2018年6月,丽水机场迁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9月30日,丽水机场迁建工程土石方试验段开工。
2019年9月23日,丽水机场总体规划获批;11月8日,丽水机场迁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批)获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批复。
2020年1月14日,丽水机场迁建工程正式开工;8月20日,丽水机场迁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二批)获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批复。
2022年12月23日,丽水机场迁建工程航站区开工。
2023年11月,丽水机场迁建工程土石方工程通过验收;12月12日,丽水机场迁建工程跑道开工。
2024年8月23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正式分配并批复丽水机场三字代码为“LIJ”,标志着丽水机场在全球民航运输体系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身份证”。
2024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准新建丽水机场命名为“丽水机场”。10月24日,丽水机场跑道全线贯通,总体工程完成98%,预计11月底具备校飞条件。
2025年2月14日,丽水机场校飞工作正式启动。3月,丽水机场工程(第二批)民航专业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3月18日,丽水机场航站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丽水机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硬件设施
航站区
丽水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12100平方米,建筑高度23.95米,为地上二层前列式构型,设有3部登机廊桥;地上一层为迎送客大厅、行李提取大厅、远机位候机厅、贵宾厅、业务用房;地上二层为候机厅、出发/到达廊道、两舱旅客贵宾、商业用房;另有航空货运站建筑面积813.5平方米,航管楼与塔台1492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的使用需求。
飞行区
丽水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C,民航站坪设8个C类机位,其中3个为廊桥机位;跑道长2800米、宽45米,两侧道肩各宽1.5米,跑道两端和距跑道西端600米、东端400米处各设1个C类掉头坪。
建设规划
根据《浙江丽水机场总体规划(2019年版)》,丽水机场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按年旅客吞吐量1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万吨的目标建设,航站楼扩建至2万平方米,民航机位扩建至9个;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50年,按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万吨的目标建设,新增一条长2800米的平行滑行道,航站楼扩建至5.4万平方米(含国际航站楼),民航机位扩建至23个。
价值意义
丽水机场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丽水打造“铁、公、水、空、管”五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更是丽水主动融入“国内3小时”交通圈的“硬核支撑”,对于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丽水发布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