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得张乔消息》是唐代
郑谷创作的一首
五言律诗。此篇寄怀诗友,同时反映战乱后江淮一带凋蔽景象,忧伤之情溢见行间。首联写友人的离去;次联写对友人的牵挂;第三联写景;末联写诗人心中的悲伤。全诗用语形象贴切。
作品原文
久不得张乔消息①
天末去程孤②,沿淮复向吴③。
乱离何处甚④,安稳到家无⑤。
树尽云垂野⑥,樯稀月满湖⑦。
伤心绕村落⑧,应少旧耕夫⑨。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张乔:池州人,与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
②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典出
杜甫《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去程:去路。
③淮:淮水。吴:吴地,范围在江苏的南部和浙江的北部。沿淮向吴指张乔自长安还乡的路程。张乔身在长安,作者有《
访题进士张乔延兴门外所居》诗。
④甚:厉害,严重。意谓到处兵燹战乱,无处可得安宁。
⑤安稳:平安顺利。无:问词。
⑥野:田野。
⑦樯:桅杆,这里代船。
⑧落:一作“路”。
⑨耕夫:农夫。
白话译文
你一人前往远方多么独孤,船沿着淮水行进转向三吴。
沿途何处遭乱破坏最厉害,不知你此时已平安到家否?
树林的尽头云挂接近田野,船的桅杆稀疏月光溢满湖。
心怀悲伤的情绪绕着村转,应是少了旧日耕作的农夫。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战乱不断,大顺年间(890年~891年),张乔离京返乡,诗人牵挂朋友的安危,遂作此诗寄怀友人,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兵燹战乱的忧虑之情。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因乱离而怀念友人的诗,在寄怀诗友的同时,反映了战乱后江淮一带的凋蔽景象,忧伤之情溢见行间。
首联写友人张乔的离去。去路遥遥,友人孤身一人,好像要到天的尽头;沿着淮水,友人乘舟东下,又转向三吴。次联写对友人的牵挂。政治混乱,给百姓带来忧患,何处最深,不知友人是否已经平安到家。前二联写时局,写牵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想念和关切。第三联写景,景中含情。远处,树林的尽头,云挂低垂,接近原野;近处,帆船的桅杆,稀稀疏疏,月光满湖。“垂”“满”等字状云写月,形象贴切,使景物尤为清丽。但这旷野垂云、满湖月光静静地伴着诗人,更增添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惆怅之绪,更烘托出诗人因乱离而怀友的沉重担忧之情。末联写诗人因故交的离去,心里极度悲伤,便绕着村落转悠,感叹农民被征兵役,田园荒芜,无人耕种。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离乱的景象,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战乱流离的悲凉氛围。
名家点评
明代
钟惺:“至情(‘乱离’二句下)”。(《《
唐诗归》)
明代谭宗《近体秋阳》:“坦挚入情,致令读者亦依依系想(‘乱离’联下)。写摹闲阔,思路笔致,迥不同于人(“树尽”联下)”。
清代
陆次云《晚唐诗善鸣集》卷下:“其念甚深,岂独怀友”。
清代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守遇登第在光启三年……迄唐之亡不过再传十四五年间事耳……其诗忧伤凄厉,亦不免为亡国之音矣。看其刻意用力,是从贾氏门中来(‘树尽’联下)”。
清代
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晚唐于诗非胜境,不可一味钻仰,亦不得一概抹杀。予尝就其五、七律名句,摘取数十联,剖为三等,俾家塾后生,知所择焉。如……“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五言之次也……上者风力郁盘,次者情思曲挚,又次者则筋骨尽露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牵挂友人和感念时局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清婉浅切,很能代表郑谷的诗风”。
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887年)进士,官右拾遗、都官郎中等。以《鹧鸪》诗闻名,人称“郑鹧鸪”。诗多写景咏物,亦有一些关心社会及民瘼之作,诗风通畅清新。著有《宜阳集》,已佚,存《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