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庄
济南市东郊地名
义和村地处济南市东郊城乡结合部。现有居民449户,1700人,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亩,村办企业20处,其中,工业企业12处,商业企业8处,集体固定资产达1亿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全村共有中共正式党员60人,1995年成立了义和村党委,下设四个分支,两委成员由五人组成,有三人交叉任职,全村划分为21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兼村民代表21人,青,兵,妇等群团组织健全,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村民学校,人口学校等活动场所设施齐全
简介
多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发扬团结奋进,务实求效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喜事新办,丧失从简,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法制教育常抓不懈,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连续多年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村委会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区、镇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0年被评为省级综合实力百强村,2006年被评为济南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党委被评为历下区“五好村党支部”。
发展历史
义和村属于丘陵旱区,自然条件差,过去是有名的穷村。早年间叫王二躲庄,据老一辈人讲,过去北方有一个叫王二的佃户,因交不起地主的地租,只好背井离乡躲进南山的旮旯里定居下来,来往的穷人多了,就成了村落。以后,为图个 吉利,改名义和村。村名好改,可恶劣的环境条件改不了,村子建在山头的一面山坡上,七零八落的梯田,高低落差近 50 米,春秋滴水贵如油,夏季满地滚石头,人畜饮水就靠接雨、接雪。直到建国初期,面貌依旧。粮食亩产也就一百五、六十斤,难以糊口,人们过得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连年吃国家的返销粮。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 1961 年起,我们开始搞一些如打旱井、修水坝等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62 年解决了吃粮自给, 1973 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以后年年卖余粮, 1978 年粮食生产迈上了大台阶,亩产达到 1194 斤,结束了以地瓜干为主食的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 1989 年实现了吨粮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义和村的发展更是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为改变“单一经营、守土受穷”的状况,经过反复探讨、论证,我们确立了一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振兴经济之路。从 1980 年起,我们靠山吃山,建起了料石开采、石子加工、烧石灰、淋灰膏一条龙的企业—石料厂,当年建厂,当年尝到了甜头。 1984 年我们又建起了砖厂,仅这两项,村里一年净收入几十万元。从此,一发不可收,背靠大一企业,为大企业拾遗补缺,先后建起了建筑队、运输队、保温队,并不断上新、创新,上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发展一个,每年上 1 — 2 个项目,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到 20 个企业,村办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第三产业得到了大的发展,个体民营企业红红火火,村经济总收入连年增长,各项公益福利事业蓬勃发展, 1992 年 被列入历下区首批小康村。
经济发展
义和集团总公司简介
山东义和集团总公司地处济南市东部开发区内,近靠小鸭集团、济南钢铁厂、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几大国营大中型企业,新建的世纪大道、 13号路和通往济南国际机场的工业南路等几条主要道路纵横交错,穿村而过。交通通讯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该公司成立于 1993年9月,是一个跨行业、多结构、多层次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综合企业集团,隶属于姚家镇,占地1平方公里,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职工12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5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主要行业为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油漆保温、汽车修理、商贸等,主要产品有9大类16个品种,主导产品聚丙烯获省乡镇企业优秀成果特等奖,市场销路好,产品供不应求,太空棉填补了省内空白,“PP”、“PE”塑料编织袋畅销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集团技术力量雄厚,水、电、气等设施齐全,各项公益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95乡镇企业评价排序中荣获“中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1000家第322名和“中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1000家第433名,1996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荣誉称号,跨入了国家级行列,并被济南市乡镇企业局评为“市十大明星企业”。
义和编织厂
义和编织厂,主导产品聚丙烯,获省乡镇企业优秀成果特等奖,市场销路好,产品供不应求,太空棉填补了省内空白,“PP”、“PE”塑料编织袋畅销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基础设施
义和小学
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义和庄小学
校长:周勤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义和
邮编:250101
老年活动中心
义和村委会专为退休的老年人提供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义和宾馆
义和宾馆。目前有村民徐记祥私人承包、及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环境幽雅。
联系地址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义和庄村民委员会
公交车线路:47路 99路 10路 122路 318路
义和庄坐落在济南市东郊。占地700多亩。轻骑路、经十东路、凤凰路,世纪大道(一号路)。贯穿东西南北。农村人口1600人。厂矿企业30多个。小学,幼儿园各一所。交通便利,47路99路10路122路公交车一路直达。
旧村改造
基本情况
义和村地处济南市东部开发区内,占地面积(包括旧村址)不足700市亩,现有住户600户,人口1700余人,人均占地四分地。东邻济南炼油厂居民住宅区、厂区,西邻山东警察学院,近靠小鸭集团、济南钢铁厂、济南高新开发区等几大国营大中型企业,新建的世纪大道、13号路和通往济南国际机场的工业南路等几条主要道路纵横交错,穿村而过。交通通讯发达,地理位置及周边居住环境十分优越。
必要性重要性
回顾历史,义和村幅员辽阔,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上千亩耕地包围村庄四周,村民日出劳作,日落而息。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本村土地逐年减少,全村总占地面积减少到现在的700市亩。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济南炼油厂多年来征用本村土地 15 00余亩。2003年东区工程道路建设、工业南路拓宽占地200亩。2004年历下工业园的建设,本村又有近1000亩土地被储备,全村1700人生活在南北700米,东西500米的土地上,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基本上没有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村民已不再以耕种土地为主要谋生手段,发展个体民营企业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民失去了大量赖以生存的土地,但劳动保障尚未纳入城市保障体系,村民的生活、就业、生存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困难,村两委不等不靠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口。经全方位论证,我们认为只有进行旧村改造,充分发挥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才是义和村的唯一出路。这样,可以腾出土地,一方面可以较妥善安置好本村村民居住,稳定民心;一方面可以节约部分用地作为村民的生活保障用地,建商品房,以此收取租金,作为村民因土地减少的补偿;剩余部分土地搞好房地产开发,作为安置村民的安居乐业工程,从而较好的解决好“三农”问题。
加上义和村的区域位置十分特殊,它地处高新园区,又处在经十东路、工业北路、凤凰路等几条交通要道旁,紧邻石化园住宅区、雅居园住宅区、济南炼油厂住宅区等,义和的建设应该与济南市的大规划和总体定位一致,总体风格相符,也就是说,它的区位条件决定着它必须改变现状,必须进行旧村改造,与周边环境相一致,建成高新区配套基地。因此,义和村旧村改造势在必行。
打算和设想
义和村旧村改造范围东至济南炼油厂,西至 山东警察学院东墙 ,南至世纪大道,北至工业南路。根据济南市东部新城区的发展,本村旧改并不是只在细微处修修补补,而是要动“大手术”,对全村进行全面换血,以全新的面貌替换现有的旧貌。规划范围内,其中510亩发展义和苑住宅小区,规划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3万平方米,地下停车位2600个,彻底改变义和村旧貌。建就要建精品,要与城区高水平楼房接轨,把当前建设和远期利用结合起来,做到设施齐全,配置高档,力争50年不落后。在楼前广场空地,建设高标准居民休闲健身广场。同时将结合排洪沟建设,将排洪沟两岸硬化、绿化、美化,摆放石桌石凳,开辟沿河小公园,为居民提供高档生活环境。建成后的居民小区一部分供给本村村民居住,一部分用以满足社会低层次阶层的生活需要,成为与高新园区相配套的生活后勤服务基地,还有一部分则作为商品房推向市场。
随着济南市东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们设想借助几大主要干道,建设三条各有特色的商业街。一是工业南路两侧,是义和村的商贸集中区,路北沿线500米,路南1000米,商品房林立,形成规模较大的商业一条街。二是老刘志远路两侧,汇集多家民营个体业户,发展成高科技民营企业一条街。三是世纪大道两侧路南2000米,路北500米,新建一批高档写字楼,1- 3 层搞商业,实行对外招商租赁。
改造的前景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符合民意,深得民心。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震撼人心,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农业、农村、农民的春天到来了,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力争三 --- 五 年完成。第一年先在现有空地上规划 150 亩,建设村民住宅,首先保障村民全部搬迁;第二年建设商业用房,解决失地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第三年 后 建设配套设施,提高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通过旧村改造,开发以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龙头的新产业,建设村民理想的新家园,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村庄发生质得飞跃,加快农村城镇化速度。旧村改造完成后,村民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住宅区全部是新型小高层住宅楼,分 80 平方米、 120 平方米和 140 平方米等几种户型,村民根据家庭情况自主选择,配有宽带网、闭路电视、电话、车库、地下室,集中供热、供气设备设施功能齐全,水、气、路、电更加科学、合理,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村民的住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建设生活保障用房 10 万平方米,按每天四角算,去除村中各项开支等运营成本,为村民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每人每年可享受 5000 元的生活保障金,再加上开发分红一块,解决了失地后的村民生活保障问题;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建设设施一流的学校、幼儿园、医疗中心、物业管理中心、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茶亭、书报亭等配套服务设施,解决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活动难问题,同时解决了失地后的村民就业问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村民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对村民进行广泛的经济社会知识、实用技术、专门技能等知识的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使义和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旧改后,义和的交通将更加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不仅让居民住得舒适,还能提升房产价值,使居民从中获利,同时满足周边园区对职工住房及生活配套设施的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已强烈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这是村民心中的渴望,也是村民的美好憧憬。
工作措施
村两委会十分重视旧村改造工作。为使旧村改造工作顺利开展,村里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多次与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商谈旧村改造工作,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旧村改造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经充分研究,村两委提出了以下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1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方针为目标,构建和谐村居,提高村庄整体发展水平。
2 、目标任务:从规划建设入手,逐步实现村民居住水平较大提高,旧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地面积和公共开敞空间明显增加,旧村内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同时,配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旧村物质形态、经济结构、组织形态以及文化形态全方位转变,把旧村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型文明社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
3 、基本要求:一是有序推进。根据全村的具体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积极推进。二是创新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提高效能,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造模式和机制,完善决策和执行体系,深化细化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措施,使旧村改造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确保质量。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四是统筹发展。着眼于保证村民生活居住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社会稳定,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产业的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集约利用土地,集聚生产要素,构筑发展优势。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6 08:4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