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冈栎(Quercus phillyreoides A. Gray)是壳斗科,
栎属常绿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纤细,灰褐色,
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窄椭圆形,叶缘中部以上具疏锯齿,两面同为绿色,叶柄被疏柔毛。雄花序纤细,花序轴被黄褐色绒毛;壳斗杯形,包着坚果,小
苞片三角形,果长椭圆形,果脐平坦或微突起,3-4月开花,9-10月结果。
常绿灌木或
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纤细,灰褐色,幼时有短绒毛,后渐无毛。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窄椭圆形,长2-6(-8)厘米,宽1.5-3厘米,顶端钝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缘中部以上具疏锯齿,两面同为绿色,老叶两面无毛或仅叶背中脉被疏柔毛,侧脉每边8-13条;叶柄长3-5毫米,被疏柔毛。
雄花序长2.5-4厘米,纤细,花序轴被黄褐色绒毛;雌花序长1-4厘米,花柱长1.5毫米,柱头2-5裂。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2-2/3,直径1-1.2厘米,高6-8毫米;小苞片三角形,长约1毫米,覆瓦状排列紧密,除顶端外被灰白色柔毛,果长椭圆形,高1.5-1.8厘米,径约8毫米,果脐平坦或微突起,直径3-4毫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乌冈栎因生长的环境不同,生在山顶、山脊和人为干扰较频繁地方的,常生长成灌木状,叶短小,长2-5厘米;生长在环境条件较好地方的,常生长成乔木,叶长5-8厘米,果实也较大。
分布于中国
陕西、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1200米的山坡、山顶和山谷密林中,常生于山地岩石上。
利用种子播种繁殖,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沙藏,在1月份播种,发芽率100%;其幼苗发育良好,主根在土中不规则伸展、较细,弯曲,侧根发达,而扦插繁殖,乌冈栎难于生根,常规的技术手段如IBA诱导、遮阳处理等均对其根部愈伤的形成没有多大的影响,其生根周期较长,且成活率不高。
绿篱是园林绿化中的一种重要配置手段,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苟穿篱”等诗句的写照。而选作绿篱的植物必须具备寿命长、枝叶繁茂、适应性强、耐修剪等特点,这样才能使绿篱起到分隔空间、范围,衬托景物,美化环境及防护作用等。乌冈栎属于常绿植物,其叶呈深绿色,枝繁叶茂,枝叶的颜色在四季轮换中没有太大的变动,景观效果较为稳定;它萌蘖性、再生性强,适合于各种绿篱造型的修剪,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乌冈栎的叶、花、果均小而密,适合于绿篱作为背景墙的功能。因此,选择乌冈栎种植于庭院四周、一般建筑物边缘、喷泉、背景图等,具有极佳景观效果。中国使用的绿篱植物较为单调,乌冈栎不仅绿篱植物增添了选择,而且其造型、养护等各方面均不亚于其它常用的绿篱植物。
盆景起源于中国唐朝,它是风景园林花木景观的艺术缩制品,能在咫尺空间集中体现山川神貌和园林艺术之美,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作为盆景艺术主材之一的植物选材,除了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如生长缓慢、耐剪耐扎等)以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学性,即树姿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等。乌冈栎大多生长于山势陡峭的悬崖或山脊上,土壤瘠薄、保水性差,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其具有极高的耐贫瘠的特性;其次,乌冈栎的枝条一般多集生于主干,树顶收得顺,并可做极佳的艺术造型;另外,它的根系十分发达,显示出它的苍老古朴、姿态奇特之美。经过合理的养护,一盆精美的苍老、悬根、枝展、叶茂的盆景就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孤植是利用树冠、树形特别优美的乔木树种,单独种植形成一个空间或图面的主要景物的配置形式。作为景观要求的孤植树,要求树形端庄或姿态优美、冠大荫浓、寿命长,或是单纯作为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乌冈栎树冠浓密,枝条形态奇特,可在庭院内、亭台前后、路旁、草坪上孤植。一般而言,孤植的乌冈栎要求树形开展或挺拔,并能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幅和谐的构图。不同的孤植地对乌冈栎的选材有不同的要求,如若置于假山或山岭之上,则要求其树干斜展,枝叶精干,显示出苍劲有力的形态之美;如果孤植于草坪或绿地中央,则要求其树冠丰满、枝繁叶茂,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行道树是城市景观最直接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因此对于一个地区行道树的选择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还应考虑经济价值、景观效果等方面。一般而言,作为行道树树种应具有抗性强、适应性高、养护简单等特点。乌冈栎本身就能够生长于较为恶劣的山地环境,因此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对土壤适应性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同时,乌冈栎作为行道树的养护较为简单,没有太高的要求,如去除飞絮、清扫落叶、施肥等。但是,由于乌冈栎的生长比较缓慢,因此它不适宜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基调树种,而适宜于次级行人道或乡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