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米耶湖(Lake Urmia in Iran),又称乌尔米耶湖、尔米亚湖,属于咸水湖,位于伊朗西北部,
西阿塞拜疆省和
东阿塞拜疆省之间,靠近伊朗与土耳其边界,形状像一只海马(与里海相似),最长两端长140公里,最宽55公里,最深约16米,面积曾达4500平方公里,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
历史发展
旧名“雷扎耶湖”,湖名因湖边的
乌尔米耶市而来,尔米亚源自古叙利亚语,是“水的城市”之意。
1605年,
阿巴斯大帝在
乌尔米耶湖战役中大败约瑟夫-锡南帕夏率领的土耳其军队。
在1930年代初,
巴列维王朝时期,因
礼萨汗之名,曾经名为“礼萨耶湖”(波斯语:دریاچه رضائی),在1970年代中,改为当代的名字。
地理环境
湖盆位于
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巨大的中央低地的底部,海拔1,275公尺(4,183呎),水深春季为4—6米,夏季仅1—2米。盐度春季为8—11‰,晚秋为26—28‰。西面和北面群山围绕,南面有高原,东面有高原和火山锥。南北湖长约140公里(87哩),东西宽约40∼55公里(25∼35哩),面积变动于5,200—6,000平方公里之间,最大深度16公尺(53呎)。塔勒赫河与扎林内河分别自东与南注入。湖的南部有小岛屿约50座。湖岸线随湖的水位涨落而变化。水位高时,东岸及南岸大片土地被淹,变为广阔的盐沼。湖岸大部为含盐过多的荒地,部分地方有集约化农业。湖岸地区基本无人居住。西岸平原上有
雷扎耶城。
湖水没有排水口,所以含盐量很高,是死海盐度的1/4,含盐量春季为8∼11%,秋末达26∼28%。主要盐分有氯、钠和硫。湖内只有少数能耐盐的生物。大量的水藻为湖虾提供了食物,但造成沿湖岸有难闻的气味。湖岸有麻鸭、红鹳、鹈鹕以及候鸟栖息。
乌鲁米耶湖提供着46万公顷土地的水源需求,除此之外该省还有102个岛屿、潟湖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水文地理
在水文地理方面该湖有一制约因素:缺少一个排水口。这个大型水系面积约52,000平方公里(20,000平方哩),但由于没有排水口,所以季节性变化常很大。主要支流有东北部的塔勒亥河(Talkheh),此河汇合了萨巴兰(Sabalan)和萨汉德(Sahand)丛山的融雪,还有南部的两条河——札里内河(Zarineh)和锡米内赫河(Simineh)。这些河流入湖中的水量在一年中变化很大:春季塔勒亥河和锡米内赫河的注入量都能达到57立方公尺/秒(约2,000立方呎/秒);而在乾旱的夏季,流入速度则降到只有3.7或1.7立方公尺/秒(130或60立方呎/秒)。这变化造成湖水本身水位的涨落,涨落差为0.6∼0.9公尺(2∼3呎)。除有季节性水位变化外,还有较长期的水位波动,每次持续12∼20年,水位涨落幅度在1.8∼2.7公尺(6∼9呎)之间。
生物资源
乌鲁米耶湖中有百余个岩石小岛,是各类野生
候鸟(包括
红鹤、
鹈鹕、
琵鹭、朱鹭、
鹳、
翘鼻麻鸭、翘嘴长脚鹬、
长脚鹬、
海鸥)的过境栖息地;因湖水含盐分约为海水六倍,浓度太高,不适合鱼类生存,只有一种浮游生物,
丰年虾(或称卤虫,Artemia)能够生存,具经济价值。乌鲁米耶湖已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之
生物圈保留区,同时大部分区域伊朗政府已列为国家公园。
主要桥梁
由于乌鲁米耶湖是东、西阿塞拜疆两省首府,
乌尔米耶市与
大不里士之间的主要障碍,伊朗政府于1979年即着手兴建跨湖大桥,后因伊朗革命而暂停,2000年又恢复兴建,原预计于2005年完成,但因工程上遭遇很多困难,至2006年第一季仍在施工中。
拯救计划
由于蒸发加剧和入湖水减少,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面积迅速缩小,到2011年8月,湖区面积已经不到鼎盛时期的40%。此外,该湖还面临盐碱化、沼泽化加剧等问题。有专家警告,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乌鲁米耶湖到2014年将彻底消失。
2011年9月,乌鲁米耶湖附近居民举行游行活动,抗议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拯救正在干涸的乌鲁米耶湖。当地官员也对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可能引发的环境灾害表示忧虑,要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
2011年9月5日,伊朗环保官员表示,伊朗政府正计划采取多种措施拯救乌鲁米耶湖,内阁会议上有关预算得到了落实。一些措施已经开始执行,比如把邻近省份
库尔德斯坦省的河流引入乌鲁米耶湖,这项工程已经完成了15%,另外还在研究从流经伊朗的国际河流——
阿拉斯河引水入湖方案,方案确定以后也将很快执行。政府还计划3年时间改变当地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另外,在湖区实施
人工增雨也是政府计划采取的一项措施,有望每年为当地增加60毫米的降雨量。
相关资料
2021年9月,航天员刘伯明拍摄的乌鲁米耶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