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布·伊万诺维奇·乌斯宾斯基
俄罗斯作家
格列布·伊万诺维奇·乌斯宾斯基(Глеб Иванович Успенский;1843年10月25日—1902年4月6日),是一位俄罗斯作家和政论家,与民粹主义运动关系密切,以创作关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现实主义随笔而闻名。
人物生平
格列布·伊万诺维奇·乌斯宾斯基于1843年10月25日出生在图拉的一个小官员之家,曾经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大学读书,但是因为缺乏资金,没有毕业。
1862年开始发表作品,很快成为俄罗斯19世纪60年代民主文学派的代表。1864-1866年在杂志《俄罗斯言论》和《当代人》上发表文章。1868年,乌斯宾斯基成为了《祖国纪事》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和涅克拉索夫以及萨尔特科夫·谢德林成为了文学上的合作伙伴。这一时期,乌斯宾斯基的作品主要以小官吏的日常生活和城市贫苦人民的生活为主题。1902年4月6日,乌斯宾斯基的文学创作因为严重的精神问题受到阻碍,死在诺夫哥罗德的精神病院里。
主要作品
著有特写集《遗失街风习》,描绘普通工人以及小官吏、小市民和小商贩的日常生活。在中篇小说集《破产》中,乌斯宾斯基成功的塑造了反对专制统治的工人形象。还著有特写《岗亭》,岗警是俄国官僚制度的化身。在中篇小说集《破产》(1869~1871)中,作者满怀热情地刻画了一个憎恨专制统治的工人形象,展示了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
19世纪70年代后,乌斯宾斯基到国内外旅行,了解城乡生活,同革命民粹派交往,因而受到警察的秘密监视。70年代末开始,他以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农村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在特写集《乡村日记》(1877~1880)、《农民和农民劳动》(1880)、《土地的威力》(1882)等作品中,描写了农民的破产、富农的增加、村社的解体。他虽然接近民粹派,具有民粹主义思想,却以他的真实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农村的作品“宣判了民粹派的死刑”(G.V.普列汉诺夫语)。
80年代,乌斯宾斯基写了《没有一定的职业》(1881)、《不管乐意不乐意》(1884)及《她使人挺起胸膛》(1885)等特写和短篇小说,表现俄国知识分子在反动年代的精神探索。后期的作品有描写民间生活的《活的数字》(1888)、《走访移民》(1888~1889)等。在特写集《罪孽深重》(1888)中,他初次使用“息票先生”这个形象来表现资本主义势力。90年代初精神病发作。
参考资料
乌斯宾斯基,G.I..《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5 13:2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