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乌石围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南乌石围,又名磐石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杨村镇乌石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完工,历时28年,系赖氏先祖赖景星所建。因围屋门前有一块状似蟾蜍的乌石得名。
历史沿革
明万历十年(1582年),赖景星开基建围。赖景星,杨村东水人,用祖上留下的3000多亩杉林山场,经营木排生意,在调运修建王府的木材上赚到了很多白银,成为杨村屈指可数的富户。其后,在粤赣通道横岗隘担任私隘官,主管盐道商务关卡和防盗之事的老父赖绍先商量,请来广东名匠黄师傅,先立祖厅,定好中轴线,后建房。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龙南乌石围建成,耗白银1200两。
20世纪80年代,赖氏家族自发成立理事会,负责维护古村、修缮围屋。
建筑特点
龙南乌石围坐东南朝西北,前方后圆,内方外圆,面阔52.4米,进深42.3米,占地约2400平方米,围屋正面长约60米,至后围圆形底部约70米,围墙高约9米,周围设四个方形炮楼,围前有禾坪、照壁及日月形池塘。方形炮楼高达15米,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许多枪眼和炮洞,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围屋厅后建有走马楼环周拱聚,后院挖有一口泉井。整栋祠堂的山墙,是龙头凤尾翘角的三耙墙,每个翘角上分别安放有狮、象、猴、鹿、鹤等吉祥瓷雕,以起护佑客家乡民之意。
龙南乌石围共有3道门。大门设在围屋正面的中间,走进大门是三进三厅的大厅堂,这是围内客家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大厅两侧是由6间两层房屋组成的6个四合院、36间偏房和3个宽敞的大厅组成的方形建筑体,这是乌石围的核心建筑。环抱着方形大厅群体建筑的是62间房屋构成的半圆形外围屋,朝大厅内的二楼用木板做成走马廊,形成U形通道,以便相互呼应,而朝外的墙上则从上至下分布着许多深邃幽暗的枪眼和炮洞,与围屋前面两边的炮楼一起,形成抵御外敌入侵的火力网。
文物遗存
龙南乌石围大门两边分别立有一只石鼓,石鼓上边各刻有一只石狮;围屋内到处有装饰物,有廊图壁画;屋顶的三耙檐上有几尊狮与象;封火墙垛头的翘角上塑有狮、象、猴、鹿、鹤等造型。
文化活动
历史人物
龙南乌石围明、清两代有举人、进士70多人,其中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的赖国佐曾领五品大夫衔,为此还在围屋里修建了大夫第;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乌石围还出过一位武秀才赖宣平,擅长使用一把重80斤的铁关刀,武功了得;近代,从乌石围还走出了一位旅美的赖正亮博士,担任过美国政府印刷总局技术司司长、美国总统府电脑技术顾问。
传说轶事
相传,龙南乌石围开工时,曾凿开门前那块乌石,不料乌石里竟然飞出一只金鸭子,窝里还有一只,令人瞠目结舌。围屋的主人希望金鸭子能够给围屋带来好运,赶忙填石补复,并把围屋命名乌石围。
活动建设
2001年2月4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现场直播了乌石围全貌。
2012年8月2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赣州旅游风光片》摄制组走进龙南乌石围等围屋采点。
文物价值
乌石围是赣南现存客家围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对于研究赣南、粤北、闽西地区的客家民居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乌石围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彰显出客家人的建筑工艺和客家文化的独特韵味魅力。
保护措施
2018年3月,龙南乌石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龙南乌石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龙南乌石围位于江西省龙南杨村镇乌石村。
交通
龙南乌石围距离广州290千米,距离深圳330千米,与和平接壤。从广州出发,走105国道或者赣粤高速,3个多小时便可直接抵达龙南乌石围。
在龙南坐到杨村的班车,06:30至17:00,每15分钟一班,车费8元,车行2个多小时。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21: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