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蜀山位于兰溪市横溪集镇东南2公里处,山体雄伟敦实,形如冠帽,又名冠山。光绪《浦江县志》载:县南三十里,与麂狮岩连其山,突然中起,众峰若拱若揖,左右环卫。西南有石室,元侍制柳贯居其下。
乌蜀山云海:乌蜀山海拔577米,南靠金华山余脉高大群峰,北部则为盆地和低矮丘陵。一年四季常可见云雾缭绕,每当雨后初晴,山体被云雾包围,时而浓厚,时而轻薄,山势若隐若现,蔚为壮观。秋冬季节清晨,盆地内大雾弥漫,乌蜀山上则是远望无穷,可欣赏日出云海奇景。
麂狮岩:麂狮岩位于兰溪市横溪镇集镇东南约一公里许的乌蜀山北麓。是兰溪市众多名胜古迹之一。其岩背靠雄伟敦实,形如冠帽的乌蜀山。岩头由南向北呈阶梯级延伸,山势雄浑,西延一脉,起伏绵延,形似野麂受惊狂奔,岩下一洞豁然,宛如怒狮张口而吼。一麂一狮,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命名为麂狮岩。麂狮岩地理环境优越,风光秀丽,四时变化无穷,岩上松篁交错,繁阴若盖。岩下佳木葱茏,野芳步翠,岩中之洞,高达宽敞,可容数百人之众。里壁之侧洞,曲折蜿蜒,幽深莫测,为当年朱元璋避难脱险之处。侧洞之内有清泉一泓,沁人心脾。
元至正年间,号称儒林四杰之一的翰林大学士柳贯,罢游返里,在麂狮岩上,构庐读书,授徒讲学,潜心著述,留下了珍贵的遗躅。期间,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就曾就读于此。一代名儒借山野古洞,培育出一代文臣,为纪念恩师,不忘根本,故麂狮岩又叫纪师岩。
朱元璋避难“蟢丝岩”
兰溪市横溪镇国庆行政村汤坞自然村上方有一个岩洞,当地人叫“蟢丝岩”,又名“麂狮岩”,岩高数十米,深八九米,洞内面积近千平方米,且大洞中有小洞。
据传,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朱元璋与陈友谅先后揭竿而起,风驰电掣般形成了割据气候。一山不容二虎,朱元璋与陈友谅互不相让,产生火并。陈友谅先发制人,朱元璋连连失利。在浙赣交界仙霞关的一场鏖战,朱元璋的部属被陈友谅杀得片甲不留,他单枪匹马逃到兰溪、义乌、浦江三地接壤的冠山之麓。陈友谅穷追不舍,把朱元璋围困起来。
束手待毙心有不甘,朱元璋挨到一个山岩边,躲进了一个小洞。忽闻洞内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是老鼠发出来的,又似乎不像,静下心来,睁眼细看,朱元璋大吃一惊,发出声音的原来不是别人,是他的妃子苏州娘娘。苏州娘娘与他在一次战争中失散,瞎冲乱撞到了这儿。朱元璋想安慰妃子几句,忽闻小洞一侧响起了陈友谅追兵的马蹄声,心想完了、完了,与妃子一起完了。无意中,朱元璋看到了岩壁上的一只蜘蛛,灵机一动,向蜘蛛发话:“我朱元璋如果命不该绝,请你立马在洞口布满丝网,解我于危难之中。当我得了天下,封你为吉祥物。”
奇迹在朱元璋的眼前发生,蜘蛛爬到洞口,弹指一挥间,洞口布满了丝网。恰在此时,陈友谅的追兵到了洞口。一个追兵说,朱元璋很可能就在洞内。另一个追兵骂他笨蛋,说洞口布满丝网,朱元璋如果钻进里面,丝网岂有不破之理?
追兵远去,朱元璋携苏州娘娘走出小洞,辗转返回安徽的根据地,重整旧部。若干年后,朱元璋东山再起,势不可挡,最后把陈友谅在内的所有对手歼灭,建立了大明王朝。
做了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不食言,他特称蜘蛛为“蟢”,即喜虫,黑不溜秋的蜘蛛成了吉祥物,那个岩洞也因蜘蛛得名,麂狮岩成了“蟢丝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