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镇,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处
东川区西南部,东邻
铜都镇,南接
红土地镇,西与
汤丹镇毗邻,北与
铜都街道隔江相望,距东川区人民政府24千米,区域总面积131.6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乌龙镇户籍人口为26346人。
建置沿革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设乌龙讯。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回三甲。
民国时,设乌龙乡,属巧家县。
解放后,划入会泽县新村区,设乌龙乡。
1956年,划入东川矿区,属新村区。
1958年,属东川市。
1959年,成立乌龙公社。
1963年,分设乌龙、坪坝、马店3公社。
1964年,乌龙、马店合并为乌龙公社。
1965年,乌龙、坪坝合并为乌龙公社。
1984年5月,设乌龙区。
1988年1月,乌龙区改为乌龙乡。
2005年12月,由乌龙乡改为乌龙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下辖碑棋、跑马、店房3个社区,坪子、园子、土城、马店、半坡、水井、坝塘、包包、大村子、瓦房、大水井11个行政村;下设98个村民小组、102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乌龙镇下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碑棋社区、店房社区、跑马社区、大村子村、马店村、土城村、园子村、半坡村、坪子村、坝塘村、水井村、包包村、大水井村、瓦房村,镇人民政府驻店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龙镇地处
东川区西南部,东邻
铜都镇,南接
红土地镇,西与
汤丹镇毗邻,北与
铜都街道隔江相望,距东川区人民政府24千米,区域总面积131.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乌龙镇地处小江深大断裂带西支,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海拔2794米,最低点海拔1089米,高差1705米。乌龙镇地势呈山区、半山区、坝区、河谷等多种地理结构。
地方特产
气候
乌龙镇属南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气温高,干旱少雨;多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16.8℃,极端最低气温13.5℃;7月平均气温32.8℃,最极端最高气温35.8℃;最低月均气温4.8℃,平均气温年较差14.4℃,最大日较差4.8℃;生长期年平均156天,无霜期年平均3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47小时,年总辐射128.9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820.4毫米,最大雨量850.5毫米,最少雨量600.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乌龙河属小江流域的一级支流,全长38.3千米,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在梭山三江口与大白河、块河汇聚流入小江。
自然灾害
乌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泥石流、山体滑坡、旱涝、崩塌、霜冻冰雹、地震等;山体滑坡主要发生在每年5—10月的雨季天。
自然资源
2011年,乌龙镇有耕地1.9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0.2万亩,森林覆盖率20.41%。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总人口有26343人,其中城镇人口9710人,城镇化率36.8%;另有流动人口486人。总人口中,男性12806人,占48.6%;女性13537人,占51.4%;以汉族为主,达24547人,占93.1%。2011年,乌龙镇人口出生率4.2‰,人口死亡率1.3‰,人口自然增长率2.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0人。
截至2017年末,乌龙镇常住人口为15494人。
截至2018年末,乌龙镇户籍人口为26310人。
截至2019年末,乌龙镇户籍人口为2634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乌龙镇地方财政收入182.4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19%。
截至2018年末,乌龙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截至2019年末,乌龙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乌龙镇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5.6%;粮食作物水稻、玉米为主;粮食产量12288.5吨,比2010年增长22.9%,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800亩,产量2886吨;小麦种植面积12170亩,产量1019.5吨;玉米种植面积13932亩,产量6140.9吨;豆类种植面积1860亩,产量201.9吨;薯类种植面积7157亩,产量1982.7吨;油料种植面积1100亩,产量123吨;蔬菜种植面积4030亩,产量8442.7吨,其中叶菜类116亩,产量257.1吨,瓜菜类414亩,产量871.8吨,茄果蔬菜类692亩,产量1247.5吨,水生菜类5亩,产量13吨。乌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乌龙镇生猪饲养量2.8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羊饲养量2.4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牛饲养量6243头,年末存栏1342头;家禽饲养量10.6万羽,上市家禽9.7万羽。2011年,乌龙镇生产肉类6300吨,其中猪肉2483吨,牛肉3500吨,羊肉266吨,禽蛋9.2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05亿元。2011年,乌龙镇水果种植面积6520亩,产量165.4吨,其中梨种植面积46亩,产量62.6吨;柑橘类种植面积4亩,产量3.5吨;桃种植面积436亩,产量26.8吨;葡萄种植面积3179亩,产量3.5吨;石榴种植面积8亩,产量2.7吨。
商贸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有商业网点83个,有集贸市场1个,职工369人。2011年,乌龙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0.48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3%。
邮电业
2011年,乌龙镇邮政业务收入为450万元,其中纯收入1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15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6人,教职工7人;小学8所,在校生1320人,教职工94人;初中1所,在校生720人,教职工62人。
文体事业
2006年,乌龙镇组织了农村文艺调演;2007年8月,还参加了东川区组织的酒歌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有博物馆1个,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个;图书室14个,藏书7000册;还有文化小广场等娱乐设施。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有体育场地16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运动会、全民健身日活动;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4个。2011年,乌龙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3.44%。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7月,乌龙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24户,人数33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41户,人数2103人;农村五保供养26人,支出7.8万元;发放房屋重建补助、临时生活救助、大病救助、残疾人托养补助、五保户各类救助、高龄老人高龄补助及保健金90.8万元;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2.84%;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44%。
基础设施
2011年,乌龙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0个,固定电话用户336户;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0户。
2011年,乌龙镇有发电厂1个,输电线路14条,供电14个行政村,共有用电户6574户,用电普及率100%。
2011年,乌龙镇有水源1处,铺设干线水管26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年工业用水12万吨,生活用水1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78.3%,年人均生活用水11吨。
截至2011年末,乌龙镇有花坛34个,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
交通
2011年,乌龙镇投资1100余万元,实施乌龙一园子一马店公路硬化14.47千米;投资40余万元,实施坝塘村石头地公路硬化1.5千米。乌龙镇有新羊公路过境。
历史文化
乌龙镇因有五个龙潭而得名“五龙”,清初以谐音改为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