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忘返(拼音:lè ér wàng fǎn)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
史记·秦本纪》。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
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乐而忘返”。
成语故事
西周时,赵氏的先人
造父,能识别千里马,喜欢收藏天下的名马,还很擅长驾驭良马狩猎。当时周朝的君主周穆王也痴爱良马,喜欢狩猎。
周穆王有诸侯们进献的很多好马,但他手下的那些马夫却不懂良马的习性,难以驾驭那些马。当他知道造父擅长驾驭良马,便召来了造父,专门为宫廷驾驭马车,管理马匹。造父收藏了六匹千里马,这六匹马都比宫中的那些马要好。造父不敢将这些马私用,想把这六匹名马进献给周穆王。可君王所乘的都是八匹马的座驾,这六匹马进献给周穆王又不够。于是造父就去产名马的潼关桃林苦苦寻觅了两匹难得的名马,凑足了八匹毛色纯正的千里马,进献给了周穆王。
爱马的周穆王见了造父进献的这八匹宝马,十分高兴。他重赏了造父,并立即为这八匹千里马专门打造了新的马车,定制了华丽的鞍饰和车饰,让造父驾着这八匹名马所拉的马车同他出游。造父驾着这八匹千里马,驰骋飞奔,让周穆王感到十分惬意。周穆王对造父愈加赏识,并时常和造父骑马同游。
有一天,周穆王让造父随同他一起驾车去打猎。造父驱赶着马车载着周穆王奔驰,千里马纵横驰骋,随行的侍卫怎么追也追不上造父驾驭的马车。造父和周穆王不知不觉地奔驰到一处风光秀丽的域外之地。那里景色迷人,猎物众多,周穆王玩得十分开心,竟然舍不得离开,不愿返回到都城的宫殿中去。周穆王和造父在远离都城的千里之外狩猎游玩得流连忘返,可朝廷里却出了大乱子。
徐国的诸侯徐偃王乘周穆王出游时谋反作乱,准备举兵攻打周王的都城。得知了这个情报,周穆王手下的大臣紧急派出信使骑着快马追赶周穆王。信使快马加鞭地追赶了很久,才总算找到了周穆王,向他禀报了徐偃王要谋反的事。周穆王一听,感到大事不妙。心想,这下完了,这千里远的路程,即便赶回都城去,怕也是几天后了。到那时,徐偃王恐怕早已谋反得逞了。造父显得不慌不忙,他驾着八匹马拉的车,载着周穆王风驰电掣地一路狂奔,居然一天就奔跑了上千里的路程。周穆王及时赶回了都城,指挥将领们平定了叛乱。
造父立下了大功,周穆王为了感谢造父,就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封赏给了造父。从此以后,造父的家族就被称为赵氏,造父也就成为了天下赵姓的始祖。
成语寓意
乐在其中,乐而忘返,乐善好施,乐道安贫。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从事某项事业当作一种享受,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保持着良好的心态,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的了。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脚步是轻盈的,脸色是安详的。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沉浸在工作中,陶醉在工作中,充分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快乐地工作,就会乐而忘返。
成语运用
“乐而忘返”指快乐得忘记了返回,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乐而忘返”也作“乐以忘归”。
唐·
房玄龄《
晋书·苻坚载记》:“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元·
程钜夫《邻州大开元寺喜和尚塔铭》:“七岁随亲入佛庐,即乐而忘返。”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空身出来,游资所需,只在炉火,所以乐而忘返。”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二四回:“屈申一见了酒,不觉钩起他的馋虫来了。左一杯右一杯,说也有,笑也有,竟自乐而忘归。”
清·周飞熊《竹峰续禅师语录序》:“凡所过名山大川、丛林古刹,即流连不舍,乐以忘归。”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小朋友,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