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汉语词汇。拼音chéng shì,释义乘机,趁势;乘着一定的势头。出自《
孟子·公孙丑上》。
《
孟子·公孙丑上》:“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明 施耐庵《
水浒》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本月十五日见本官
衙内许多银酒
器皿,因而
起意,至夜乘势窃取入己。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八回:“晋侯欲专大义,以服诸侯,恐主公分其
功业,故遣人止我之不如乘势而下,共迎天子,岂不美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
蔡东藩 《
清史演义》第二回:“努尔哈赤不待图伦兵
列阵,即纵马直出。当先踹入敌阵中,部众乘势跟上,逢人便杀,见首辄斫,仿佛是生龙活虎一般,图伦兵从未见过这般
厉害,
霎时间纷纷退走。”
茅盾 《子夜》七:“他就乘势笑了一笑,算是默认了屠维岳的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