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硫异烟胺
有机化合物
乙硫异烟胺(Ethionamide),化学名称为2-乙基吡啶-4-硫代甲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0N2S,主要用作抗结核病药,临床上主要常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和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化学式:C8H10N2OS
分子量:166.243
CAS号:536-33-4
EINECS号:208-628-9
理化性质
密度:1.17 g/cm3
熔点:164 °C
闪点:133.2ºC
折射率:1.599
外观:黄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微溶于水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50.08
摩尔体积(cm3/mol):142.0
等张比容(90.2K):393.9
表面张力(dyne/cm):59.1
极化率(10-24cm3):19.85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2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互变异构体数量:7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1
重原子数量:11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47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药品简介
功能主治
对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抗菌活性仅为异烟肼的十分之一。本品口服易吸收,体内分布广,可渗入全身体液(包括脑脊液),在体内全部代谢为无效物。对渗出性及浸润性干酪病变疗效较好。单独应用少,常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和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
用法用量
1日量0.5~0.8g,一次服用或分次服(以一次服效果为好),必要时也可从小剂量(0.3g/日)开始。
药物毒理
本品为异烟酸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不明,可能对肽类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本品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取决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低浓度时仅具有抑菌作用,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抑制结核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本品与丙硫异烟胺片有部分交叉耐药现象。
药代动力学
口服迅速吸收(80%以上),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体液中,在各种组织中和脑脊液内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接近。本品可穿过胎盘屏障。蛋白结合率约10%。服药后1~3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有效血药浓度可持续6小时,t1/2约3小时。主要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1%为原形,5%为有活性代谢物,其余均为无活性代谢产物。
药物相互作用
1、与环丝氨酸同服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全身抽搐症状。应当适当调整剂量,并严密监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
2、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可能加重其不良反应。
3、本品为维生素B6拮抗剂,可增加其肾脏排泄。因此,接受丙硫异烟胺治疗的患者,维生素B6的需要量可能增加。
注意事项
1、服药后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胃部不适等症状,多于服药2~3周后发生,如不能耐受,可酌减剂量或暂停服药,俟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如合用碳酸氢钠,或服肠溶片,可减轻反应。在发生呕吐时,可同时使用止吐药物。
2、少数患者有糙皮病症状、精神抑郁、视力紊乱和头痛、末梢神经炎、经期紊乱、男子乳房女性化、脱发、关节痛、皮疹、痤疮等。
3、20%~30%病人可对肝功能有影响,引起氨基转移酶升高,并可发生黄疸,故每月应测肝功能一次。
4、孕妇和12岁以下儿童禁用。
5、大剂量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结核治疗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3/力克肺疾、加替沙星、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微卡/18力克肺疾、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结核内科收治的包括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在内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2例,采用上述方案治疗21个月。治疗过程中每月检查肝功能、痰结核菌、血常规、尿常规,每3个月拍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片。结果32例完成治疗后痰菌阴转率为94%,随访12个月痰菌复发率为16%,肝功能异常率为19%,静脉炎为3%。结论本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满意,药物副作用小,但费用较高,可用于临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应用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后,尤其是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结核菌群中存在耐药菌。随着抗结核化疗在全球广泛推广,不合理、不规律化疗导致结核菌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加。耐药性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全球结核病防治中的一个难题。我院自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例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3/力克肺疾、加替沙星、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微卡/18力克肺疾、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方案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短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1)复治排菌患者;(2)痰抗酸菌培养阳性且为人型或牛型结核菌;(3)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4)心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5)年龄在18~60周岁。
病例来源3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19例,女13例;18~20岁2例,21~30岁8例,31~40岁13例,41~50岁5例,51~60岁4例。
抗酸菌检查32例患者痰抗酸菌检查均为阳性,人型结核菌25例,牛型结核菌7例,除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耐链霉素8例,耐乙胺丁醇11例,耐吡嗪酰胺2例。
既往史32例均为复治患者,肺结核病史1~5年12例,6~10年13例,11~20年5例,21年以上2例。
病变情况及类型32例患者均为继发性肺结核,有5例同时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病变限于一个肺野者3例,2个肺野10例,3个肺野11例,4个肺野7例,5个肺野1例。
临床表现咳嗽31/32(97%),咳痰28/32(88%),发热26/32(81%),气短20/32(63%),胸闷13/32(41%),盗汗8/32(25%)。
方法
肺结核透析片
治疗方案3/力克肺疾、加替沙星、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微卡/18力克肺疾、吡嗪酰胺和(或)乙胺丁醇、乙硫异烟胺。力克肺疾0.3g/次,每日3次口服,加替沙星0.4g/d,1次静点,卷曲霉素0.75g/d,1次静点,微卡首次注射在化疗开始的第2~4周,每隔2周注射1次,共6次,每次22.5μg。治疗期间检查强化期3个月住院治疗,每个月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痰抗酸杆菌3次涂片,每3个月拍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片,每3个月做1次痰结核菌培养。全程中有医务人员或家属督导保证按时用药。
治疗效果(1)观察治疗后3、6、9、12、15、18个月痰菌情况,停药后1、3、6个月痰菌,X线胸片或CT情况。(2)临床诊断标准:体温在7天内降至正常为显效,7~14天降至正常为有效;咳嗽、咳痰在14天消失为显效,15~21天消失为有效;无力、盗汗在21天内消失为显效,22~28天内消失为有效。(3)X线或胸部CT情况:病灶较原来减少2/3为显效,减少1/3~2/3为有效,小于1/3为无变化。
结果
痰涂片或培养阴转情况3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经上述方案治疗3个月痰菌转阴78%(25/32),6个月转阴88%(28/32),12个月转阴91%(29/32),18个月转阴94%(30/32),2例在完成18个月时仍阳性;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痰菌转阳2例(6%),6个月痰菌转阳4例(13%),12个月痰菌转阳5例(16%)。
症状、体征变化发热1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咳嗽31例,显效2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7%;咳痰26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8%;咯血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无力24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8%。
影像学变化32例完成治疗后X线胸片或肺CT片,3例渗出性病变完全吸收,24例以渗出伴干酪性病变者有18例明显吸收,5例伴有胸腔积液者3例积液完全吸收,2例形成包裹积液伴胸膜肥厚。
药物不良反应32例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均常规给护肝片,有胃肠道反应者给胃黏膜保护剂。不良反应最多的是肝功能异常,多为转氨酶升高占19%(6/32),但均未超过120u/L,其次为16%(5/32)出现胃肠道反应,3%(2/32)出现静脉炎。上述反应均较轻微,在对症和密切观察下继续治疗逐渐消失。
讨论
与乙硫异烟胺结合药物利福平
近20年来,以含异烟肼和利福平为主药组成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病例逐年增加,给结核病的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采用含力克肺疾、加替沙星、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并微卡为主药组成的治疗方案,疗程21个月,疗效较满意,痰菌阴转率为94%,复发率为10%,症状、体征改善率在90%以上,影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与吸收,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无因药物不良反应停止治疗者。笔者认为该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效且较安全,但费用较高,是值得推荐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方案。
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乙硫异烟胺致儿童及青少年不良反应的数量、类型、分布和特点。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5年~2006年关于乙硫异烟胺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收集16岁以下(含16岁)青少年及儿童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给药方法、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和转归等,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0%以上,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短,2h内出现者占一半以上,类型及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结论:对乙硫异烟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乙硫异烟胺(azithromycin,AZM)是红霉素的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相比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组织药物浓度高、抗菌谱广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亦增高,且新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为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可靠,为儿科临床医师在使用该药时提供参考,现将其所致儿童及青少年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文以题名为乙硫异烟胺检索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5年~2006年的有关文献,逐一查阅文献,排除标准:(1)非不良反应案例报道文献;(2)成人不良反应案例报道;(3)重复报道。收集16岁以下(含16岁)青少年及儿童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进行归纳和总结。
病例情况
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29篇共36个病例,其中男21例,占58.3%,女15例,占41.7%;年龄7个月~16岁,其中≤2岁10例(27.8%),~6岁12例(33.3%),~12岁10例(27.8%),~16岁4例(11.1%);32例(88.9%)静脉滴注给药,4例(11.1%)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是静脉滴注即刻发生过敏反应,最长是口服8d后出现严重肝损害。0.5h内出现ADR14例(38.9%),0.5~2h出现ADR5例(13.9%),2~24h出现ADR3例(8.3%),1~6d出现ADR9例(25.0%),7d以上出现ADR2例(5.6%)。另有3例ADR出现时间不详。36例乙硫异烟胺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不良反应中,有3例(8.3%)剂量偏大或过量,其中1例严重过量,另有3例剂量不详,其余30例给药剂量基本合理,占83.3%。
不良反应表现
除一般的消化道不适和轻微的皮肤过敏外,乙硫异烟胺在儿童及青少年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疹、中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肾损害等,其中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
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36例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8例,有1例为口服给药(乙硫异烟胺颗粒,服药后10min即开始出现不适),其余7例均给静脉滴注,输入即刻即出现反应。过敏性休克4例,均为静脉滴注,输入后10s~15min即出现反应。过敏和过敏性休克各有1例死亡,两例年龄均<2岁,其余病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荨麻疹及药疹
共有6例,年龄20月~8岁,其中荨麻疹4例,多形性红斑1例,过敏性红斑1例。1例20月男性幼儿在口服乙硫异烟胺颗粒15min后出现荨麻疹,1例6岁女童口服乙硫异烟胺颗粒20min后出现过敏性红斑。6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处理后均完全恢复。
肝肾损害
出现肝损害3例,其中严重肝损害1例,肝毒性反应2例,3例均为年长儿,年龄分别为13岁、10岁、14岁,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均在原发疾病治疗结束后2~3d开始出现不适。严重肝损害病例主要表现为出院3d后神志不清,时而烦躁、谵妄,口唇、面部紫绀,轻度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巩膜轻度黄染,双侧瞳孔直径5mm,光反射迟钝,鼻翼扇动,颈抵抗(±),肝颈回流征( )。2例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停用乙硫异烟胺后2d出现乏力、厌食、恶心、腹部不适,无黄疸、腹泻,血清ALT72.4U/L,AST66.3U/L,HbsAb( ),余项均正常。肾损害1例,为2岁患儿在静脉输注乙硫异烟胺后1h出现血尿(红细胞: ,蛋白: )。4例均在及时处理治疗后完全恢复,随访未见异常。
心动过速
3例全为男性,均为静脉给药。1例在治疗6d出现可逆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另外2例静脉输注开始80min、120min后出现心动过速,心率分别为170次/min、200次/min。3例经及时处理后均完全恢复正常。
嗜睡
郑昌玲报道,乙硫异烟胺静脉滴注引起4例小儿出现嗜睡。女3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7月、22月、27月和1.5岁,出现时间2~4d,除嗜睡外未见其他不适,停用乙硫异烟胺后嗜睡迅速缓解,随访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醉酒样反应
董开宥[6]报道1例5岁男性患儿,因支气管炎并哮喘给予门冬氨酸乙硫异烟胺(博抗)1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以40滴/min静脉滴注,当药液注入体内约100mL时,患儿突然啼哭不止,主诉心中难受、恶心,醉酒样面容。第2次重复用药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停用乙硫异烟胺换用头孢呋辛,续用其他药物,未再出现不良反应。
肢体末梢紫绀
王莲红报道,1例16岁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予乙硫异烟胺0.5g静脉滴注,无不适,次日发现双手青紫但无其他不适,继续输入乙硫异烟胺约40min后发现双手青紫加重,无其他不适,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5min后青紫减轻,液体输完后青紫消失。
精神错乱
治疗呼吸道感染
邱雪雁报道一8岁男性患儿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门冬氨酸乙硫异烟胺0.25g加人5%GS25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穿琥宁0.2g加人10%GS100mL静脉滴注,安痛定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回家。患儿回家后,口服了一些平时常用的“感冒”药,体温反复,12h后,患儿出现精神错乱(T38.2℃),表现为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出现幻觉。再次就诊,给予安定镇静处理,精神错乱症状逐渐缓解。第二天改用头孢类药物加穿琥宁继续治疗,口服药不变,体温反复时高达39℃,未再出现精神错乱症状,治疗5d痊愈。锥体外系反应
张新春报道1例11岁患儿因支原体感染予红霉素静滴3d后改用乙硫异烟胺治疗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神志清,精神萎靡,皮肤无皮疹,头后仰,双目凝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肝脾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升高。查体:T36.7℃,P92次/min,R30次/min。即停用乙硫异烟胺,肌肉注射东茛菪碱及静脉注射氟美松,1h后患儿锥体外系反应消失,头颅CT、脑电图检查无异常,观察2d无不适,继用红霉素治疗至痊愈。
踝关节疼痛
王雪洁报道1例8岁患儿因支原体肺炎予乙硫异烟胺缓慢静滴至第3d,滴完换滴维生素K1注射液时,患儿出现脚踝关节疼痛症状,遂停用维生素K1注射液。但在第4d继续输注乙硫异烟胺时,患儿疼痛症状加剧。随后停用乙硫异烟胺注射液,并于次日改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患儿自述再无踝关节疼痛症状。
视物旋转、步态不稳
邓益斌报道一4岁患儿因咳嗽半天自服乙硫异烟胺颗粒150mg(未服用其它药物)约20min后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步态不稳,但无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无耳鸣及声嘶,无腹痛腹泻。查体除步态不稳外未见其他症状体征。该患儿半月前曾服用过同一盒药,未出现任何不适。遂停用乙硫异烟胺,予大量饮水,静脉滴注头孢唑林、维生素C及补液治疗,约6h后患儿头晕及视物旋转消失,步态平稳。
盗汗
曹辉报道1例7岁患儿在静脉滴注乙硫异烟胺的6d中,每日入睡后颈部均大汗淋漓,而躯干及四肢未见出汗,直至治疗结束停用乙硫异烟胺后,随访1周患儿未再出现盗汗,也无其他任何不适。
讨论
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乙硫异烟胺在儿童及青少年引起的不良反应有下述几个特点:
1、不良反应以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0%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龄前儿童生理、机能与成人差异较大有关,一方面也可能与学龄前儿童易患感染性疾病、乙硫异烟胺使用频率较高有关;
2、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短,2h内出现者占一半以上,提示在用药开始后,不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口服给药,即需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3、乙硫异烟胺引起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和抢救后致死率较低,但2岁以下婴幼儿静脉给药时潜在危险较大,临床给药时应慎重选择给药方法,并需密切观察;
4、仍有少数病例存在给药剂量不当,给药时应当引起注意;
5、乙硫异烟胺不良反应的类型呈多样化,各临床医师一方面要多阅读文献和多思考,一方面应重视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特别是少见病例,以共同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抗结核病药分析
抗结核药物具有肝脏毒性,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正确认识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并积极做好肝毒性的预防工作,是药物控制结核病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点。抗结核药物单用时的肝毒性
1、异烟肼(雷米封):致肝毒性发病率约10%,多见于治疗的第十周内。绝大多数病例停药后肝功能可自行恢复;约1%的患者可发生症状性肝炎,多发生在用药的3个月内(短的一周,长的一年)。黄疸为基肝毒性的主要症状,伴厌食、恶心和呕吐的临床表现,一般无发热、关节痛的皮疹。异烟肼引起肝炎与其直接毒性相关,非免疫因素引起。近年研究证明异烟肼引起的肝炎是细胞色素P450介导所致毒性代谢物引起的。
2、利福平:为细胞色互素P4503A酶强力诱导剂,可致肝脏损害,主要致胆汁郁积,与异烟肼联用时肝毒性发病率增加。
3、乙胺丁醇:Gulliford等报道乙胺丁醇引起胆汁郁积性肝炎一例,激发试验阳性。乙胺丁醇致轻度肝损发病率为5%-37%,多见于用药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患者。
4、吡嗪酰胺:主要副作用为肝脏毒性。早在50年代,推荐每日用量40-50毫克/公斤,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和症状性肝炎,分别为20%和10%,甚至发生重症肝炎或死亡。由于吡嗪酰胺在痰中能快速杀灭结核杆菌,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将其列入标准抗结核方案,每日30毫克/公斤,连续使用两个月比较安全。但高剂量(每天剂量大于30毫克/公斤)、长时间用药致肝毒性发病率增高。
5、链霉素:致肝脏毒性少见。
6、氨硫脲:致轻度肝功能异常发病率为18%,少数病例可发生症状性肝炎。
7、对氨基水杨酸钠:致肝炎表现为肝细胞性、胆汁郁积性或混合性。
8、喹诺酮类抗蓖药:如氧氟沙星、司巴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据报道致肝酶水平升高的发生率达20%-40%,少数病例出现症状性(肝细胞性或胆汁郁积性)肝炎。
9、其它药物;乙硫异烟胺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平高的发生率为3%-56%,肝细胞黄疸发生率为2%-4%。卷曲霉素和环丝氨酸可致轻度肝酶升高,后者可致症状性肝炎。丁胺卡那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致肾毒性,很少引起肝毒性。
抗结核药联用时的肝毒性结核病患者常接受多种具有肝脏毒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其肝毒性发生率比单一用药高,如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较为常见,利福平致肝毒性较少,但与异烟肼联用时肝功能导演明显增加,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发生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发病率为10%。两药联用致肝炎发病率较高,且发生时间亦较早,异烟肼致肝损害多在用药一个月之后,而两药合用则发生在15天之内。利福平为强力酶诱导剂,可诱导异烟肼代谢,从而加重异烟肼的肝毒生。利福平诱导细胞色素P450,增加异烟肼的无活性成分,从而可解释利福平加重和加快异烟肼的肝脏毒性。此外,异烟肼与吡嗪酰胺合用也可致肝脏毒性发病率增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发生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促发因素。因此,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用致肝毒性的抗结核药物可能促发肝病。如链霉素具有肾毒性,是异烟肼或吡嗪酰胺引起重症肝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是有害的。
R63:Possible risk of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可能有损害未出生婴儿的危险。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07 18:42
目录
概述
化合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