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怀·株昭》是西汉辞赋家
王褒创作的一首诗,是《
九怀》的末篇。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诗人眼中的理想社会,完美朝政。但现实当中,奸邪当道,君子被逐,贤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全诗句式工整,想象丰富,诗人的悲伤情绪在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汉谏议大夫王褒读屈原的作品,推崇其温雅的为人,辞藻的华丽,却身处污浊,遭遇混世,没有人能够认识他的价值,因而作《九怀》追思怜悯屈原。《九怀·株昭》是其中第九首,也是最后一首。
《九怀·株昭》全诗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从首句到“鹑鴳飞扬”。诗人用了大量比喻,“随珠”“和氏璧”“太阿剑”“千里马”“凤凰”等来指责当世奸邪小人却占据高位,忠臣君子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甚至遭受排挤。以此来抒发诗人的悲伤,即首句“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悲苦的人生令人叹息。
第二层从“乘虹骖霓兮”到“涕流滂沲”,描写了诗人去国飞天的幻想,试图退隐朝政,归隐山林,不问世事,解脱自身。但诗人心中对君王还心存幻想,不甘心就此退出仕途。矛盾的心情充斥诗文,悲伤失意的情绪诉诸文字。
第三层从“乱曰”到末句。这一层描写了诗人理想的社会,完美的朝廷。期望君王能拨乱反正,能让像诗人这样的贤者充分为君王效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这既是诗人的理想,却也是诗人的悲哀——在黑暗的社会绝无可能实现。
王褒(约前90年—前51年),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少年时期就善于写诗,工于作赋,对音乐也有较高的天赋,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有赋十六篇,其中《
洞箫赋》为早期的咏物之作,较有名。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原有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
王谏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