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是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由省教育厅和九江学院共同建设,归属
九江学院,并接受省
教育厅指导。
一、引言
九江是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庐山是千古文化名山。千百年来,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并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 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 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作为整个华夏文明中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庐山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世界所注目。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周瑜在宫亭湖驻军,慧远在东林建寺,陶渊明在柴桑归隐,庐山文化迎来了她第一个文化创造的高峰。而从三国到近现代,有无数的文化巨匠、政治贤达、民族精英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踪 迹。现代学者胡适1928年游历庐山,曾对庐山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作了高度概括:“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 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当然,这三大趋势远远不是庐山文化的全部。以宗教而论,庐山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同山;以教育论,与白鹿洞书院同样影响深远 的,还有理学宗师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以山水田园诗而论,有以谢灵运为开端、陶渊明为宗师,积累一千多年的山水田园文学宝库;以政治文化而论,中国近现 代诸多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与领袖人物,都与庐山有着深切的关联;以军事文化而论,一代名将周瑜、岳飞都曾经在这里督师鏖战,朱元璋鄱湖大战的传奇至今都广为 流传。此外还有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中国近现代文化守成主义的代表“陈门四杰”等等,这一个个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桩桩影响深远的政治历史事件,在中 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实版图中,毫无疑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文化名胜中,庐山文化始终以其特有的,那份清新隽永和恢弘旷达的 神韵与气象,令历代文人学士所向往。
二、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6年3月,是九江学院全面整合学校的人文社科资源,突出九江学院人文研究的特色,重点投入和建设的一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打造高校人文研究的品牌,已成为目前高校办学的一个普遍的共识。而培育高校的人文精神,既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引 领,也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对历史文化精神的发扬。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尤其要重视从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料,并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深 入开掘和研究,形成自己的办学和教育、研究的特色。
九江学院合并前的四所高校,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本土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并都取得过一些比较突出的成绩,也汇聚了一批从事地域文化研 究的研究队伍和研究资料。其中陶渊明研究、周敦颐研究、黄庭坚研究、庐山旅游建设文化研究、九江历史文化研究等,都已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特别是 九江学院学报的“陶渊明研究”专栏,自八十年代创立以来,坚持了二十余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全国“研陶”中心。同时,依托这个基地,推出了一批“ 研陶”专家。应该说,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是九江学院合并组建以来整合研究资源,形成研究优势,打造研究品牌的重要举措,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 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绩。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由学院领导欧阳春副校长担任中心主任,下设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陶渊明研究所、青阳腔戏曲研究所、庐山旅游文化研究所、庐山宗教文 化研究所、九江非物质文化研究所、庐山建筑文化研究所。围绕庐山及赣北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展开广泛的研究活动。下设一个办公室, 独立建有一个资料室,一个青阳腔艺术陈列馆。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九江学院现有的学科和人才资源,从文化传播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政管学院、土木学院和学报等单位吸纳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 诣和对庐山文化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的专业教师,做为中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同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省内及九江地区聘请了一 批在庐山文化研究方面有影响的知名专家作为中心的研究人员。
目前,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九江学院学报开设了“陶渊明研究”和“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两个研究专栏,与白鹿洞书院合作编辑出版《书院论坛》年刊。同时成立“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庐山文化研究丛书”。
《庐山文化研究丛书》以开放的研究平台和精诚合作的研究机制,吸纳国内外精英人士参与庐山文化研究,并支持出版他们的研究成果,努力打造具有较多学术创见和研究特色的学术精品。
《庐山文化研究丛书》计划每年出4—5部学术专著,围绕庐山文化研究的相关专题,形成庐山文化研究的研究系列。已经出版了《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包括《慧远法师传》《湖口青阳腔》《陶渊明寻阳觅踪》《点击大师的文化基因——庐山新说》《白鹿洞书院艺文新志》五部专著。《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于2009年11月出版,包括《庐山文化大观》《庐山文化读本》《瑞昌剪纸》《陶渊明与道家文化》《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研究》五部专著。
三、研究方向、成果及特色
近年来文化研究中心围绕以庐山为中心的赣北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建筑、艺术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共 出版专著27部,三年来在核心期刊共发表重点研究文章2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0项(其中9项为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所获得)。庐山文化研究 中心已基本上形成了以“陶渊明研究”、“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青阳腔戏曲研究”、“庐山宗教文化研究”、“庐山旅游与建筑文化研究”和“九江历史文化 研究”为特色的六个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
1、陶渊明研究:
吴国富、龚斌、李剑锋的陶渊明研究在陶学研究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吴国富的《论陶渊明的中和》、《陶渊明浔阳觅踪》,龚斌的《陶渊明集校笺》、《陶渊 明传论》,李剑锋的《元前陶渊明接受史》,《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研究》等著作在陶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已连续举办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陶渊明是九江地区的文化名人,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江地区有关陶 渊明文化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如保存和开发陶渊明的遗迹,建设陶渊明纪念馆,开展以陶渊明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开展以陶渊明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等。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陶渊明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陶渊明研究的特色之一:历史悠久,影响较大,而且有《九江学院学报》的“陶渊明研究专栏”作为依托阵地。我校的陶渊明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84年, 我校的学报(哲社版)的前身《九江师专学报》就开设了“陶渊明研究专栏”,此后20年一直坚持开办,发表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文章340余篇,其中有一大批 国内外著名专家发表的研究文章,使得我校成为国内公认的陶渊明研究的主要基地,许多有影响的陶渊明研究文章都在这里面世。以学报为龙头,发动了一批教师参 与研究,20多年来,有许多教师程度不一地进行了该项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积淀。九江学院组建以后,《九江学院学报》继续开设“陶渊明研究专栏”,除继续发 表校外专家的文章之外,也积极鼓励本院系的教师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文章,使我校的陶渊明研究有了一个稳固的依托阵地。
陶渊明研究的特色之二:积累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才。在良好的陶渊明研究氛围中,我院积累了一批陶渊明研究的专门人才,如徐声扬先生,从1984年到 2003年,发表陶渊明研究的文章约30篇,其中有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如陈忠、梅俊道教授,长期担任学报编辑,为专栏的长期开办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并且发表了许多有关海外陶渊明研究的文章。吴国富副教授从2000年开始陶渊明研究,已经发表陶渊明研究的文章11篇,其中《陶渊明以诗立言辨析》被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详细摘录,产生了一定影响。完成专著《论陶渊明的中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获得陶渊明研究的省级项目2项。在九江学院迅猛 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又有几位学术潜力很大的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加入了陶渊明研究的行列,为陶渊明研究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
陶渊明研究的特色之三: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固定的特色课程,形成了陶渊明研究的有力保障。早在九十年代,我校就成立了学术机构“陶渊明研究中心”, 九江学院组建以后,陶渊明研究中心归文化传播学院管理,人员与经费有了更多的保障。该中心经常开展研讨活动,组织研究活动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例如1998 年、2000年、2007年,就三次组织了“中日陶渊明学术研究研讨会”,日本国六朝学术会的主要成员、国内各高等院校的陶渊明研究专家都参与了大会,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陶渊明研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专题之一,不定期的在中文专业开设。九江学院组建以后,又将《陶渊明研究》作为中文专业 指定的选修课程,课程建设的各方面目前已基本完成,取得了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2、庐山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
闵正国、李宁宁、秦川、高峰、郭宏达、吴国富、郑连聪的白鹿洞书院研究主要围绕着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典籍、人物、教育制度以及书院的现代意义等方面展开研 究,同时展开对“周敦颐与濂溪书院”、“朱熹与宋明理学”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已结集出版《周敦颐研究》、《朱熹与教育制度》的著作,并在学报上发表过文章 20篇。近几年,着重在书院文化的历史传承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沿革和古籍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陆续出版了《白鹿洞书院艺文新 志》、《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朱熹白鹿洞书院与都昌》等著作,另外李宁宁的《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大学建设》这个课题被列为2007年江西省教育规 划项目。
为全面推动书院文化的研究,2007年成立了“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由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与白鹿洞书院合作编辑出版年刊《书院论坛》,在 《九江学院学报》开辟“九江白鹿洞书院研究专栏”,并在传承书院文化、弘扬传统国学等方面开展了多项活动。2007年7月,与台湾龚立逑基金会、北京大学 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成功举办了“庐山国学讲习营”,台湾10多所著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生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青阳腔戏曲研究
刘春江、陈建军、欧阳时来的青阳腔戏曲文化研究,通过对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 刘春江研究员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对青阳腔的老艺人演出进行录音录像,对青阳腔的曲谱、脸谱、戏服等大量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刘春江、陈建军撰写的专著《湖口 青阳腔》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青阳腔音乐研究》等著作也基本完成。同时欧阳时来发表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市场机制研究——以青阳腔为 例》、《青阳腔脸谱艺术浅谈》等多篇文章。“湖口青阳腔研究”正在申报2008年国家社科项目。九江学院高度重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投资建设青阳腔 艺术陈列馆,和湖口合作建立青阳腔艺术传承基地,这种率先进行的高校与地方合作开展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 响,《光明日报》2007年6月13日以《高校与地方联姻传承保护国宝——江西九江采取措施抢救青阳腔》为题作了详细的报道。
4、庐山宗教文化研究:
龚斌、吴国富、王贤淼等有关净土宗、庐山道教以及民间宗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慧远开创的净土宗,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将 它列入重点研究的范围,将龚斌的《慧远法师传》收入《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出版。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研究,我们积极开展与东林寺的合作,协助东林寺成 立净土宗佛教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佛教研究杂志,并获得了由东林寺赠送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的佛教典籍《大藏经》一套(100册),为开展宗教文化研究提供 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的资料。庐山的简寂观道士陆修静,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大的贡献,庐山的太平兴国宫,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道观,宋元之交,兴盛于北方 传入庐山的全真教,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王贤淼出版了专著《中国城隍信仰》,吴国富出版了专著《全真教与元曲》,在《中国 道教》上发表了有关道教研究的文章4篇,目前正在积极从事东晋道教与陶渊明关系的研究。另外,庐山作为“五教同山”的名山,其他宗教文化现象也比较突出, 研究中心也积极准备开展这些宗教的研究。同时,庐山宗教建筑也具有旅游审美的功能,研究中心将这方面的课题列入研究范围,目前已有欧阳毛荣发表有关研究文 章2篇,朱平成功申报了庐山宗教文化旅游的省级项目。
5、庐山旅游建筑文化研究
庐山近代别墅群是庐山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心将此列入研究范围,其中如徐效刚、罗时叙、欧阳毛荣、朱平等的有关庐山的文化历史、旅游、 别墅建筑、石刻及书法艺术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著作有徐效刚的《庐山学——庐山文化研究》、《庐山典籍史》,对庐山文化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 梳理,并首次进行了庐山学的理论构建;罗时叙的《庐山别墅大观》、《点击大师的文化基因——庐山新说》等,对庐山别墅群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研究,为深入研 究庐山旅游建筑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九江历史文化研究
吴清汀、罗龙炎、梅俊道的九江历史文化研究也富有特色,他们围绕九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地域文化特色、民俗民风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研究开始于1984年,在《九江学院学报》及前身《九江师专学报》上连续发表了黄庭坚研究的文章23期75篇文章,还积极参与举办两次 全国性的黄庭坚学术研讨会,出版《黄庭坚研究论文集》,点校《山谷题跋》。梅俊道的《黄律卮言》、《古典文化论丛》以及对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研究都很有影 响。从1984年到2007年10月,仅在《九江学院学报》上就发表有关九江历史文化的研究论文122篇,内容涉及九江文史的各个方面,如庐山及大京九、 墨人、一门四杰、许德珩等,2006年学报配合研究将栏目统一为《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得到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的表扬。其中罗龙炎的《红尘论》以及对九江山水文化的研究很有创见,吴清汀的《烟水亭》、《浔阳楼》、《名城九江》、《九江名胜传说》、《美味百趣》以及《中国魅力城市——九江(大型画册)》等 著作,对了解九江地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四、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围绕九江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一方面凭借自身研究力量进行学术研究,同时与各类研究机构及行政部门开展合作研究;另一方面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把庐山文化推向国内外。
2007年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与白鹿洞书院联合成立了九江学院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书院论坛》,并与北京大学文化资源中心、江西师范大学、台湾龚立逑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暑期庐山国学研习营,来自海内外几十所高校的博士、硕士生参与了这一活动。2008年11月、2009年4月,连续两年与郑州大学联合举办“白鹿——嵩阳书院文化之旅”,成为极具特色的高校文化交流活动,河南电视台、九江电视台、浔阳晚报等媒体进行跟踪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的文化保护和文化共建活动。与湖口县政府联合组建了青阳腔戏曲中心,开展了民间戏曲进校园的大型文艺活动,并合作建立“青阳腔戏曲艺术传承基地”,建立青阳腔艺术陈列馆。2007年6月13日的《光明日报》以《高校与地方联姻传承保护国宝——江西九江采取措施抢救青阳腔》为题作了详细的报道。紧接着,学校又与瑞昌市政府建立瑞昌剪纸的传承培训基地。同时,建立了以展示湖口草龙、星子砚台、瑞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为内容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陈列馆,继续挖掘研究和保护九江地方文化。
继1998年、2000年“中日陶渊明学术研究研讨会”之后,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于2007年、2009年两次组织了国际陶渊明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五十多位专家参与了会议,与会专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对九江学院25年来坚持的陶渊明研究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依托九江学院成立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备会,使九江学院的陶渊明研究走向了世界。
2007年、2008年,研究中心与九江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体育局合作,举办了两届“国际龙狮文化高层论坛”,并编撰了论文集,这一活动提高了九江地区龙狮文化的知名度,使这里成为国际龙狮文化的活动中心。
五、发展规划
1、继续做好“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计划每年出版4-5部学术研究专著。
2、进一步完善庐山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的资料收集和建设,使其成为全国庐山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心。
3、逐步建立和完善庐山文化研究的科学体系,在现有庐山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庐山文化研究的理论系统,最终建立和完成“庐山学”,使其成为在国内有影响的研究学科。
4、继续深入和拓展庐山文化研究相关课题的研究,其中以下八个方面的研究做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1)历史上九江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等事件 的系列研究。包括三国、东晋、南朝在江州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南宋岳飞在九江的活动、太平天国在九江的历史、民国政治与庐山、毛泽东与庐山等内容的研究; 以及九江的米市、近代的开埠、九江与鄱阳湖黄金通道的关系等研究;(2)庐山的宗教文化研究。包括东林寺净土宗佛教、云居山佛教、庐山太平宫道教、近代庐 山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研究;(3)庐山教育文化系列研究。包括周敦颐的濂溪书院、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宋代书院与宋明理学等的研究;(4)庐山山水旅游文 化研究。包括以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等为代表,历史上众多文人名士游览庐山的佳篇,作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旅游文学的研究;(5)陶渊明诗文、思想、生 平、文化影响研究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庐山隐逸文化的研究;(6)地方文化名人及其典籍的系列研究。例如黄庭坚、陈寅恪等地方文化名人的研究;(7)建筑文 化系列研究。例如庐山近代别墅的研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风俗研究;(8)、九江地区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的系列研究。如湖口青阳腔、武宁打鼓歌、瑞昌 剪纸艺术等民间艺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