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城城址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连城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西部的九连城乡北3公里,城池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城墙基宽20多米,城垣四周及城角共有角楼和城台残墩28个,每隔百米左右有1个,从每个角度看都有9个,故名为九连城,曾是金代塞外三重镇之一,是“幕府”文化遗存。
历史沿革
金代,昌州(九连城城址)始建,是金代塞外三重镇之一。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因昌州淖盛产硝盐,在这里专设西京盐司;又因水草丰富,张库大道经过此地。
元廷佑六年(1319年),昌州改为宝昌州,也是元代两都巡行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起义军刘福通部将关铎潘诚出师山西,克大同、兴和塞外诸郡,攻克上都,火焚宫殿,宝昌州可能毁于该战役(九连城城址有大火焚烧的痕迹)。
明清时期,九连城城址成为蒙古人的游牧区。
2016年秋,沽源县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在对九连城城址进行考古勘探。
遗址特点
九连城城址呈方形,南北长930米,东西长760米,围墙是土质结构,城池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城墙基宽20多米,每个城墙上都有敌楼,辟东、西、南三门,门宽13米,有郭。城垣四周及城角共有角楼和城台残墩28个,每隔百米左右有1个。从每个角度看都有9个,故名为九连城。
文物遗存
2016年秋,九连城城址南侧发现古代窑址一处,是一处并排两座烧制陶器的古代窑址,除窑体上部坍塌外,地表以下部分保存完好,分别由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床、烟道组成,窑址中出土了部分泥质灰陶片和烧制的等腰叠压三角形陶支堑等,这是一处窑址密集、规模较大的古代制陶作坊,大约面积200米×300米,窑址约30座以上,为半地六式窑炉。
在九连城遗址散布有各种灰瓦、白釉黑边陶瓷以及兰花、兔毫、流彩等各式各样的细瓷残片,这些瓷片都出自宋代定、钧等名窑,在此地出土的大量古币中,祥符、景德、颐宁、至和等北宋钱最多,还有几枚辽代的太平通宝。有一枚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在代州以工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圭监铸的大定通宝,背面有“酉”字。
研究价值
九连城城址南侧古代窑址历史年代为金元时期,是一处新发现未登记在册的古代文物遗址,也是沽源县首次发现的古代窑址,填补了沽源县不可移动文物的空白。
保护措施
1982年7月23日,九连城城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九连城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沽源县人民政府对九连城城址在城墙内外设立保护范围和一些保护设施,保护范围:以城墙基外缘为基线,向东、南、西、北各外扩40米(面积0.768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东、南、西、北各外扩40米,东至东路东草滩,南、西、北均至农田;保护措施:主要是种草种树,恢复他的历史原貌,防止人为以及自然灾害的进一步的侵蚀,成立了业余的保护队伍,24小时对九连城遗址进行看护和保护。
历史文化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宝昌城在兴和西北。金置昌州,寻改为建昌县,属桓州。明昌七年,复置昌州,属德兴府。元曰宝昌州,属隆兴路。明初废。又宝山废县,在城南,地名狗泺。金明昌中置县,属昌州。元废。”元朝史料记载,当年九连城方圆百里,住家100多户。
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
张家口市——西环路——锡海线——张家口北立交桥——张石高速——金农西大街——九邓线——九连城城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