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部乐》是隋代隋炀帝所著的作品,可称之为《炀帝
九部乐》和《隋制九部乐》。“九部乐”一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隋代。
隋文帝在公元589年灭陈完成了国家统一,结束了持续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分裂局面。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于是形成了中外、南北、雅俗、宗教、世俗各种音乐大融合的繁荣景象。
隋文帝极重视音乐,文帝开皇初(约581~585)制
七部乐:①《国伎》、②《清商伎》、③《高丽伎》、④《天竺伎》、⑤《安国伎》、⑥《龟兹伎》、⑦《文康伎》(即(
礼毕))。隋大业中(605~608),增《康国伎》、《疏勒伎》成
九部乐,并将《清商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
⑤
康国乐————《康国》在今中亚乌兹别克一带,《旧唐书·音乐志》载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年)娶突厥女子为后“于是龟兹、安国、康国之乐大聚长安”。
根据历史学家
向达考证,龟兹琵琶七调起源于印度北宗音乐。
龟兹乐娑陀力(
宫声)来自印度北宗音乐的Shadja,般赡调(羽声)来自印度北宗音乐的Panchama调。
龟兹音乐传入中国,在唐代演变成为唐代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