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寨
香港历史城区
九龙城寨(Kowloon Walled City),又称九龙砦城,位于今九龙城区的一座围城,属于香港历史城区,于1993年被拆除。
简介
九龙旺角以北有一条界限街,它将九龙半岛横向一分为二,街南部分称九龙,街北为新界。界限街东街口通往启德机场,启德机场北面就是著名的中国内地与香港,英国三不管的九龙城寨。九龙城寨公园原是香港政府、英国与大陆之间的三不管地带,因当年清政府签订割让条约时,声明这一块位于香港境内的土地仍属于中国,但后来中央人民政府也不想深入此地来打扰、或是被当成挑衅的行为,渐渐的就成为无政府的贼窝。许多在香港犯了法的人就逃到这里,然后落地生根,又因这里无法可管,自然贩毒、走私、杀人、抢劫的乱事不断。
九龙城寨只有6英亩大,约2.7公顷,曾是一块被英国割占而仍是中国行使领土主权的地方,身份非常特别。原来在《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议定,中国官员仍可驻扎九龙城内,并保留附近码头以便往来。城寨因此成了“界中之界”。但实际上,清朝、国民党时期和解放后,中国都未在此治理;英国虽不断觊觎,都无法得逞。结果城寨成了“三不管”地方,寨内藏污纳垢,环境恶劣。
发展历史
九龙城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国的宋朝时代,原是防卫外敌的据点。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却让九龙寨城仍然归满清派兵管辖,城寨更是清朝官员办公的地方,地位约等于现代的领事馆。英国曾一度于1899年入侵城寨,却发现城内空寂无人,并放弃占领、管理寨城和驻兵。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间,这群清朝驻军仍然留于寨城内的衙门及其他建筑物。九龙寨城于是成为当时“感受旧中国”的旅游点。
1941至1945年,日本侵华,日军占领香港期间,为了扩建启德机场的明渠,拆毁了全部城墙。日本投降后,露宿者开始在九龙寨城聚居,并于1948年成功抵抗英国政府进入整顿。由于皇家香港警察无权进入,当时的中国政府又拒绝管理,九龙寨城顿成罪恶温床贫民区,更有以“三不管”(即中国不管,英国不管,香港不管)来形容当地的管辖权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难民从华南地区涌入香港,并聚居于九龙寨城,港英政府最终完全放弃管理,寨城沦为三合会活跃地带,成为贩毒、卖淫、赌博等非法行为的温床。此外,由于港英政府当时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城寨也成为无牌牙医诊所和冒牌货贩卖点的集中地。
1973至74年间,香港警察派出过3,000人强进寨城,铲除寨城内的黑帮势力。寨城后来“绝地逢生”,钢筋水泥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非法扩建、僭建严重,街道狭窄如走廊。居民用水来自八条公家的水管或水井。由于建筑完全不经规划,寨城环境卫生恶劣。1980年代初期,有推算寨城居有35,000人,而罪案率也比香港平均数字高得多。
1984年,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处理香港问题,1987年两国共同决定清拆寨城,迁徙居民。九龙寨城在1993年前拆清,曾经让艺人成龙拍摄《重案组》电影,并容许一群日本探索家以一星期时间描绘寨城地图。
有指九龙寨城在拆毁之前有50,000多名居民;以寨城面积0.026平方公里推算,城寨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0万人,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历史事件
英军强占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位于香港九龙东北部,今启德机场附近。面积约2.67万平方米,现有居民5万。九龙城寨始建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依山而筑,历5年而成。原四周筑有城墙,城宽220米,长119米,高约6米,东南西北各有一门,南门为正门,面海而立。原城内有一座龙津义学,与城寨同时兴建。清初,该地无寨城之设,1682年(康熙二十年)清派兵驻守,后又筑九龙炮台。1898年英国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其中对九龙城寨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又议定,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明确规定九龙城仍归中国管辖。
1899年4月16日,英国正式接管新界后,便于4月18日,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求撤走九龙城寨的中国官兵,撤消中国对城寨的管辖权。5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下令占领九龙城寨。5月16日,英军在九龙城码头登陆,皇家威尔逊火枪队员和100名义勇军在旧海关大楼前集合开进城中,中国官兵没有抵抗,英军实行武装强占,驱逐了清政府派驻城寨的官兵。清政府对此表示强烈的抗议。
1899年12月27日,英国发布《枢密院关于九龙城寨之训令》,借口中国官员在九龙城内各司其事,已被发现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单方面宣布九龙城寨已成为“女皇陛下香港殖民的一部分”。当时,清政府发出严正声明,九龙城寨是中国的领土,管辖权仍属中国。
公园
九龙城寨清拆后,香港政府将原址改建为公园。原来计划名为“九龙城寨公园”,但清拆期间经老居民指引,发现了一些古代文物,包括:两块寨城南门(即旧日寨城的正门)原址出土的花岗岩石额,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字样;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建筑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众为免石额被日军破坏,将之拆下埋于寨城内泥土中。政府遂将公园改名为九龙寨城公园,这些文物都安放于“南门怀古”景区。昔日三进四厢的衙门“大鹏协府”,则在修复和重建后成为展馆,陈列了与寨城历史有关的石碑(包括张玉堂拳书“墨缘”、“寿”字及载有衙门士兵出差配饷开支纪录的光绪十二年《刊刻会议》)、寨城的历史图片等。
整个公园以江南园林规格建造,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共八个不同景区。除展示寨城文物的“南门怀古”外,另有景点如邀山楼、六艺台、归壁石、童乐苑、敬惜字纸亭等。广荫庭则摆放岭南派四季盆栽,并有一幅以啤酒樽、碗、碟碎片和剩余建园材料砌成的“五福寿鹤图”。
九龙城寨公园与毗邻的贾炳达道公园相连,形成面积庞大的公众休憩地方。
地区文化
泰国人在九龙城聚居,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香港经济起飞,泰国的年轻女孩为了更好的出路,由媒人牵线到香港相亲,相亲成功便成为“过埠新娘”。泰国华人不少祖籍潮汕,后代懂潮州话。由于语言相通,不少泰国女孩在香港找到潮州人作为另一半。九龙城本是潮州人聚居之地,自然而然多了不少来自泰国的新娘。随着九龙寨城于1995年清拆完毕并被改建成公园,启德机场于1998年因位于大屿山的新机场建成而停用,到了90年代中后期九龙城的人气降了一大截,那才是九龙城“小泰国”真正成型的时候。这里被称为“小潮州”“小泰国”,文化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九龙城的特色。
文化创作
2024年5月18日,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入围第77届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该片自5月1日上映以来,截至19日上午11时,港澳地区总票房达6322万港元,总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登上香港电影史上华语片总票房第5位。由郑保瑞执导的香港动作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大获成功,香港旅游界期待该片能带动旅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12: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