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颈槽蛇(Rhabdophis pentasupralabialis Jiang and Zhao,1983)是游蛇科
颈槽蛇属的一种动物。
有颈槽,中段背鳞15行,上唇鳞5 (2-2-1),下唇鳞6为主,颞鳞1+1为主,腹鳞十尾下鳞数平均207. 7 。
颊鳞1;眶前鳞1,眶后鳞2或3,极少数为1;颞鳞1+1,少数为1+2;上唇鳞5,2-2- 1式,少数为4,2-1-1或2-2式,也有一侧为3者,2-1式;下唇鳞以6为主(50%),其次是7(28.6%),再次为5(14.6%),而8与4枚仅分别占3%;前4(很少为3)枚切前颔片。背鳞通身15行,具弱棱,中段两外侧各2-3行平滑;腹鳞雄性(n=96)149-163,平
均154.8枚,雌性(n=49)149-162,平均154. 8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少数标本部分单行,雄性(n=91)53-69,平均60对;雌性(n=43)47-56,平均52对。
雄性半阴茎基部三分之一具纵纹,中段三分之一具环纹,远端三分之一略膨大,被鳞状乳突。浅分叉,顶端呈环状。内侧有一纵行精沟从基部通向顶端杯状部分,因而杯状部在该处呈现缺刻。除精沟边沿平滑外,余均被倒刺,远端三分之一刺较粗大而密集,其余部分刺小而稀疏(江耀明与赵尔苾,1983)。
最初由江耀明和
赵尔宓(1983)在贡嘎山区进行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调查期间采得大量具有颈槽的游蛇,在与同类型标本比较后发现新采样物种与颈槽蛇标本最主要差异为该物种上唇鳞为5(2-2-1),认定其应当为颈槽蛇一亚种命名为颈槽蛇九龙亚种。而后赵尔宓先生(1995)经过详细比较研究后,认定颈槽蛇九龙亚种的分化已达到了种水平,故将其上升为种为九龙颈槽蛇Rhabdophis pentasupralabialis,这一观点在后续的研究中,也被大部分研究者肯定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