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宏
东吴将军
习宏,生卒年不详,习珍之弟。曾在东吴入侵蜀汉时建议哥哥习珍伪降,约樊胄举兵。习珍死后,弟弟习宏落在东吴,有问必不答,终身不为孙权发一言。
家庭成员
兄长:习珍,三国时蜀汉将领。先主刘备时曾任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
兄子:习温,三国时襄阳人,历任吴国长沙、武昌太守,选曹尚书。
兄弟事迹
习氏贞良,付与重任
庞林妇,同郡习祯妹……魏文闻而贤之,赐牀帐﹑衣服,以显其节义。
——《襄阳耆旧传》
习珍,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
——《襄阳耆旧传》
不同于魏有王沈、吴有韦昭(即韦曜,避司马昭讳),蜀由于诸葛亮领导下是一直没有官修史书,由此,蜀汉无论在《三国志》,或裴注,甚至是《三国志集解》,蜀的篇幅都是最小的,蜀汉许多英雄人物没有得到传播。至《三国演义》,蜀汉人物虽然得以抬头,以浓重笔墨描写,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在元朝说书戏剧之后成书,新增的故事,其杜撰性质几乎已被后人认定。由此,想找一些《三国志》没有怎么提到的蜀汉新人物或新事迹,也真的很困难。偶阅《襄阳耆旧传》,得二忠烈人物,因此向大家分享之。
习珍,蜀汉裨将军,零陵北部都尉。由于史料记载其人甚少,表字不详,当然也无法知道他是何时开始追随刘备。不过习珍是出于《襄阳耆旧传》,可以知道他是荆襄人士,那至少是刘备到达新野之后才认识的。而且从其姓氏也可以看出,习珍是属于荆州习氏,出身不会太低。因为根据庞统的弟弟庞林的妻子即是习祯的妹妹。庞德公和黄承彦这一伙人皆是荆州上流社会的人物,能和庞统的弟弟结亲家的习氏自然也不会差得太远,也许是文化之家,也许是富户。而且习氏多出人物,有点像“马氏五常”,由此推断习氏在荆州的社会地位决不会低,虽然比起蒯蔡两大家族还相去甚远。这里顺便提一句,《桌游志》第十八期的漫画说庞统是矮丑穷是不合适的,即使根据《三国演义》,矮和丑是逃不掉了,那么穷却是万万不沾边的。
习珍是什么时候被任为裨将军,不可考,也许是刘备入蜀之后才任命的,也许是刘备早在就任荆州牧时就任命。裨将军这个职位不高,但在当时关张赵都只是第五品级以下的杂号将军来说就不算低了。黄忠在刘表手下干了多年,也必须等到曹操南下才升为裨将军的。
除了裨将军,习珍还被赋予一个重要的地方职务,就是零陵北部都尉。我们知道,都尉是一个很低的职位了,但却是非常关键,因为都尉能管当地军务。刘备夺荆南四郡时,零陵太守刘度基本是直接投降的。为了表示恩宠,估计太守这个职位还是仍由刘度担任。这个刘度不管是刘表旧臣还是曹操南下时临时任命的,都不会被刘备所信任,更加不会指望刘度守得住零陵郡。因此刘备委任习珍为零陵北部的都尉,管辖零陵北部的军事,应该还赋予一定数量的部队。零陵是荆南四郡中处于南方的一个郡,习珍管的是零陵北部,地域处于四郡的要冲,可想而知,习珍所守的地方相当重要,刘备对他也是相当信任。零陵北部,不仅是对荆州南面的一个重要支撑,在215年孙刘重新划分荆州疆界之后,零陵北部还是对东吴的一个前线阵地。
巧计伪降,誓死抗吴
“驱甚崩之民,当乘胜之敌,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不如暂屈节於彼,然後立大效以报汉室也。”
——习宏
珍从之,乃阴约樊胄等擧兵,为权所破……珍擧七县,自号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
——《襄阳耆旧传》
——《江表传》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为荆州一事,孙刘差点打了起来,刘备亲自从蜀中出来,率五万大军坐镇荆州,关羽引三万兵下益阳准备放手一搏,鲁肃和甘宁等亦在前线准备和刘军拼命。却因为曹操已下汉中,孙刘再次讲和,并重新划分荆州。不知道替蜀汉扬名的《三国演义》为何不书此事,搞得刘备好像还一直借南郡不还似的。其实孙刘的荆州问题已经在这次解决,南郡确
实划在刘备一方。同样划在刘备治下的还有零陵和武陵两个郡,习珍驻守的零陵立即变了前线,责任重大。
四年后,孙权撕毁盟约,向荆州发动突然袭击,大军压境之下,由于关羽北伐,各地抽调了不少兵力,零陵郡所剩兵力不多,难以抵抗吴军,多数的县均望风而降,而习珍坚守不降。弟弟习宏就建议,如果硬是守下去,必然不敌东吴,不如留有用之身。于是习珍伪降,然后约樊胄(可能就是樊伷)举兵,可惜樊胄不是什么能干之人,根据潘濬的观察,樊胄就是个虚有其外,而实无才干之人,还举出实例。结果潘濬只是带了五千人,就歼灭了樊胄的夷兵。盟友既灭,习珍无可奈何,但仍扰动七个县誓要与东吴抗争到底,并自号邵陵太守。
这个时候大概是荆州已被东吴吞并、关羽已死之后,却又在刘备举兵报复之前,那就是刘曹相继称帝之时。我们后人去看,总想习珍为何不等待刘备东征之时才来配合举兵?但习珍当时又怎么知道刘备何时过来报复东吴?又不想像廖化那样孤身入蜀,而是想凭自己还在荆州有点号召力的时候,举兵以图蜀中的救援,可惜刘备的复仇计划还不是在此时执行。
烈兄报国,贤弟无言
珍谓群下曰:“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卽仗剑自裁。刘备闻珍败,为发丧,追赠邵陵太守。
——《襄阳耆旧传》
弟宏在吴,凡有问,皆不答。张邵伯难宏曰:“若亡国之大夫不可以访事,败军之将不足以言勇,则商之箕子当见捐於昔日,赵之广武君无能振策於一世也。”
——《襄阳耆旧传》
潘濬既击败樊胄,下一个自然就是习珍,七个县很快相继沦陷,习珍只得带领数百残兵上山避敌,并说出“我为汉鬼,不为吴臣”的豪言壮语,与日后的傅彤何等相似。在山上拒射潘濬,坚持了一个多月,粮食和箭都用尽了,习珍引剑自杀。众书对219年下半年到220年这个时间段上的益州方面一向记载甚略,不过,此处也提到,刘备听到习珍事败一事是非常感动的,为其发丧举哀,并追赠邵陵太守给他,算是为习珍完成一点小心愿,然而习珍又岂在意区区一个邵陵太守,他恐怕希望的是关羽成功北伐,恢复汉室江山。
习珍既死,弟弟习宏落在东吴,有问必不答,做到了真正的“无言”。《三国演义》的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为魏武发一言。历史上的徐庶投魏虽有点不情愿,但却不至于“无言”,还是照样的做官升迁。习宏倒是真的“身在吴营心在汉”,终身不为孙权发一言。却也有人对习宏这种做法很不齿,有个叫张邵伯的人就说如果都像你这样,箕子当日就应当为国捐躯,而李左车也不能为韩信出谋划策了。不管怎样,习宏这种行为在当时来说还算是比较高尚,受人敬仰的。
习氏兄弟一门忠烈,却也没什么好报,后来他们祖宗习郁的墓就被发掘,还拿到当碳灶,当时的人都非常悲痛。潘濬战习珍也是两国之争(不过潘濬的人品却还是有争议的,不在本篇讨论),对其儿子习温却一向是慧眼有加。后来习温果然如潘濬所料发挥其才能,却又反过来非常赏识潘濬的次子潘秘。事过境迁,汉吴早已烟消,两家仇怨也早已冰释,留下的只是两位能人互相敬重。
人物评价
忠烈的一对兄弟,对大汉、对刘备忠心耿耿。面对毁盟的东吴、卖国的小人,兄弟俩誓要死战到底!尽一切所能,摇动荆州,最终被困山头,箭粮皆尽……兄长自杀,弟弟虽入东吴,却发动“无言”,却原来,历史上并没有“无言”的徐庶,他才真正做到了徐庶做不到的义举。
参考资料
#玩点吧MV讲三国#【三分将星录卷二】蜀·兄忠弟贤.玩点吧-桌游及语言类游戏精英玩家大本营.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1 15:41
目录
概述
家庭成员
兄弟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