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建设的一种理论
乡村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
基本概念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耕地,需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赓续乡村历史文脉,以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为基石,助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乡村现代文明,建设农业强国
发展意义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关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要有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
政策支持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
工作部署
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今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科学指引“三农”工作从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结合实际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举措。
会议强调,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农村稳定安宁。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2:16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发展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