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述
南唐李煜作品
《书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篇书论文章。文章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锺、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
作品原文
书述
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目无勍敌;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纵横炎炎,不可向迩,其任势也如此。老来书亦老,如诸葛亮董戎,来睿接敌,举板舆自随,以白羽麾军,不见其风骨,而毫素相适,笔无全锋。噫,壮老不同,功用则异,唯所能者可与言之。
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会得受诲于先生。奇哉,是书也!非天赋其性,口受要诀,然后研功覃思,则不能穷其奥妙’安得不秘而宝之!所谓法者,擫压钩提抵拒导送是也。此字今有颜公真卿墨迹尚存于世,余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聊记之。
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干钩。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今向上。抵者,名指揭笔,中指抵住。拒者,中指钩笔,名指拒定。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
注释译文
①嫖姚:西汉霍去病,武帝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十八岁进入仕途,善骑射,有气概,为票姚校尉。票,同“嫖”。票姚,劲疾之貌。霍去病在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建立功勋,后任票骑将军,封景桓侯。传见《汉书》卷五五。 ②“初拥”二句:霍去病初任职,率轻骑八百直赴匈奴,斩杀二千余人,深受武帝刘彻的赞赏,封为冠军侯。凭凌:侵凌进逼。③夏云奇峰:形容笔势变化。陆羽《怀素别传》记颜真卿问怀素草书师法所出,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④畏日:夏天的太阳。《左传·文公七年》记晋国使者之言:“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⑤向迩:靠近,近前。⑥“诸葛亮董戎”四句:借诸葛亮、韦叡在战事中所表现的儒雅来形容书法风格。董戎,统军。版舆,也作“板舆”,是老人乘坐的小车。《艺文类聚》卷六七引《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皇在渭滨将战,宣皇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皆随其进止。宣皇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宣皇,司马懿。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咸阳)人,随梁武帝萧衍起兵,仕梁官至护军将军。韦是梁世名将,长于军事指挥,累有战功,而体形瘦弱,着儒者服装,为人恂恂仁爱“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南史》卷八),深受时人敬爱。传见《梁书》卷一二。韦叡,诸书所引皆作“明叡”唯《稗编》卷八三作“韦叡”,因据以校改。⑦毫素相适:笔与纸相适应。 ⑧拨灯:执笔而运的方法。或日以执笔运指如拈拨灯芯而名。但“灯”又作“镫”。唐人卢肇著有《拨镫序》。 ⑨卫夫人:东晋卫铄,字茂猗,著名书法家卫恒的堂妹,嫁李矩,人称卫夫人。她学钟繇而尤善隶书,有书法论著《笔阵图》传世。相传王羲之曾从她学习书法。钟:三国魏时著名书法家钟繇。王:东晋王羲之。欧:唐代欧阳询。颜:唐代颜真卿。褚:唐代禇遂良。陆:唐代书法家陆柬之。他是虞世南的外甥,少习虞书,精于模仿,工正书与行书。与虞、欧、禇并称为唐初四大家。 ⑩孤:帝王的自称。先王:指其父南唐中主李璪。《书苑精华》卷二〇作“先生”。⑪穷:尽。 ⑫此八字:《唐文拾遗》卷一一作“此字”。《书苑菁华》卷二〇作“此七字”。此据刘承干《南唐书补注》而改。⑬恹(yè):用手指按。 ⑭压者:《书苑精华》作“捺”。《宣和书谱·儒素帖》则作“押”。⑮揭:举。名指:无名指。⑯“拒者”三句:《书苑精华》所载无此十字。
作品鉴赏
李煜既有艺术的天分,又性爱学问,无论诗词书画,都专心研思,多有探讨,不仅有艺术的造诣,还有理论的言说。他曾叹世无知音,而作《杂说》一百篇,数千万字,说是“特垂此空文,庶几百世之下,有以知吾心耳”!当时人盛为称赞,以为可以与曹丕《典论》相媲美(见《钓矶立谈》与马令《南唐书》卷五)。这一百篇《杂说》,应该包括诗、词、书、画诸艺的心得,可惜绝大部分已经供逸,今天不能见到。就是这里收录的两篇书法之论,也是残篇。而这一篇的残缺程度尤为严重,即使核查数种载录的文字,加以校对,其中仍有不可通者。为尽量贴近原文,尊重读者的理解,此文注释遂改变本书不出校注的通例,作了一些文字版本的说明。
这篇文字谈了两个问题,也许原本就是两篇,后人辑录而合二为一。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书法艺术的风格。李煜提出,书法风格随人的年龄而有不同表现。人年轻,气势盛,故其书法驰骋变化,锋芒毕露,又酣畅淋漓;人老则阅世丰富,心境平和,处事从容,故其书法不见锋芒,却沉着浑厚,不事张扬,却稳然屹立,自有一种凝重内敛之力,无往而不适。年轻人才气洋溢,老年人涵养深厚,年龄的区别之中,其实包含了经历与学问的修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年龄与学养的关系,在这里只是比喻而已,并无评骘褒贬之意。李煜用此比喻,将书法风格大体上分为两种,年轻人或如年轻人的以气势逞强,老年人或如老年人的以内力取胜。虽然风格即人,人不同,风格也差异万千,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的分法,还是不无道理的。李煜在这里所用的比喻既贴切,又隽永有趣。“夏云奇峰,畏日烈景”是取自怀素之语的自然物象,用其为喻的同时,即将善长狂草的怀素作了风格上的归类。霍去病诸葛亮,韦叡,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事迹广为流传,取其战场表现来作比喻,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在表述之中,霍去病的英武凌厉,与儒雅文弱而以谋略著称的诸葛亮和韦叡构成鲜明的对比,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李煜对不同风格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谈的是执笔与运笔的方法。这里错讹比较严重大体意思还是清楚的。古有“五字执笔法”,据说是传自唐代陆希声,而出于二王,即“搋、押、钩、格、抵”,“格”通“揭”。又有专讲运笔的“拨灯法”,一作“拨镫法”,据林蕴《拨镫序》,自称受教于韩愈。此法有四字:“推、拖、撚、拽。”宋人董更所作《书录》卷中引《皇朝内苑》说:“古之善书,有笔法五字,、押、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善矣,谓之拨镫法。江南后主得此法,书绝劲,复增二字曰导、送。”这就解释了此文所举出的七字中,后二字是李煜所增。但是,执笔与运笔虽有关系,二法的传授却不是一个系统。因此,李煜所言拨镫法及其传授就成为书法史上聚讼纷纭的一个问题。
近人沈尹默书法论》对此所作辨析,为书法界所接受,大体解决了这一争论。他说:“拨镫法是晚唐卢肇依托韩吏部所传授而秘守者,后来才传给林蕴的。它是推、拖、撚、拽四字诀。就这四个字的意义看来,实是转指法。”“把'拨镫四字诀’与'五字执笔法’混为一谈,始于南唐李煜。煜受书法于光,著有《书述》一篇。他说: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又说:所谓法者,、押、钩揭、抵、导、送是也。导、送两字是他所加,或者得诸署光的口授亦未可知。这是不对的,是不合理的。因为导、送是主运的,和执法无关。”这就是说,拨镫法只是转指运笔法,与执笔五字诀是两回事。《皇朝内苑》的解释就是承李煜之说而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李煜善书,喜作颤笔樱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当时称为“金错刀”。写大字,常卷帛为笔,书写如意,人称“撮襟书”。可见无论执笔还是运笔,李煜都有颇具创造性的发明,有不循传统旧规的地方。欧阳修曾评说其书法:“颜鲁公书正直方重,似其为人。若以书观后主,可不谓其倔强丈夫哉!”黄庭坚也称赞他的书法笔力不减柳公权(《书录》卷中),可见其创新而取得的成就是得到这些书法大家的认可的。执笔与运笔虽有二法,但于书写之用力应有共通之处。李煜的书法以笔力著称,对于执笔与运笔的方法有自己独到的力度与方向的体会,可以说是合于情理的事情那么,这篇文字中对执笔法与运笔法的混淆,是流传过程中抄写的淆乱所致,还是李煜就是有这样合二法为一法的心得,因为不存完篇,今天就无法确知了。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国破降宋,封违命侯,后被毒死。能诗善文,爱好音乐,亦工书画,尤以词名。后人将其词与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9:1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