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茄(Solanum mammosum L.),茄科茄属直立草本植物,覆盖短的柔毛和扁平尖刺,小枝覆盖长柔毛和扁平刺,刺为蜡黄色,光亮;叶片卵形,两面附有浓密亮白色极长的长柔毛;乳茄花蝎尾状腋外生,覆盖有与枝、叶相似的柔毛;浆果倒梨形状,外面土黄色,内里白色;种子黑褐色;花果期夏秋间。乳茄因其果实形状酷似牛的乳房挂在枝干上而得名。
植物学史
乳茄因其果实形状酷似牛的乳房挂在枝干上而得名。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约1m,茎被短柔毛及扁刺,小枝被具节的长柔毛,腺毛及扁刺,刺蜡黄色,光亮,基部淡紫色,宽3-5mm,端尖,钻形,直或略弯,长4-12mm。
叶卵形,长5-10cm,宽几与长相等,常5裂,有时3-7裂,裂片浅波状,先端尖或钝,基部微凹,两面密被亮白色极长的长柔毛及短柔毛;侧脉约与裂片数相等,在上面平,在下面略凸出,具黄土色细长的皮刺,刺长8-20mm,基部扁,具槽,先端钻形;叶柄长2.5-8cm,上面具槽,被具节的长柔毛,腺毛及皮刺。
蝎尾状花序腋外生,常着生于腋芽的外面基部,被有与枝、叶相似的毛被,通常3-4花,总花梗极短,无刺,花梗长约5-10mm。萼近浅杯状,外被极长具节的长柔毛及腺毛,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端渐尖,长5-6mm,花冠紫槿色,筒部隐于萼内,长约1.5mm,冠檐直径25-32mm,5深裂,裂片长圆状线形,长20-22mm,宽4mm,端渐尖至极尖,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边缘膜质具缘毛;雄蕊5枚,几相等,长约1.1cm,花丝长约1mm,花药长圆状锥形,基部圆形,上部延长,端带黄色,顶孔向上;子房无毛,卵状渐尖,长约5mm,花柱长.3mm,柱头绿色,浅2裂。
浆果倒梨状,长4.5-5.5cm,外面土黄色,内面白色,具5个乳头状凸起,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压扁,直径约3mm。花果期夏秋间。
产地生境
乳茄原产美洲,中国广东(深圳水库(王国栋等5839)、仙湖植物园(李沛琼4088)、罗湖区林果场经(曾春晓等016758))、广西及云南均有引种。喜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怕水涝和干旱。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冬季温度不得低12℃。
繁殖方法
浆果成熟后取出种子,干燥贮藏。中国南方在3月份播种,北方在4月份播种,深度在0.3-0.4cm,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种子发芽出土后,苗前期要遮阴,以后逐渐多见阳光,并加强肥水管理。苗高15cm左右即可定植。
夏季用顶端嫩枝作插条,长12-15cm,插入沙床,15-20天可生根,30天移栽。
栽培技术
栽植
乳茄宜用盆口直径达30cm以上的大花盆。因喜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南方的酸性土和北方的碱性土中也均能生长,但盆土最好不要掺入换盆后留下的旧土。地栽也不要选择前茬是茄科植物的地块栽种,这样能明显减少病虫害,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
施肥
乳茄生长期每10-15天施1次稀薄肥水,孕蕾期多施磷、钾肥,或喷施0.2的
磷酸二氢钾于叶面,以促花促果。
浇水
春天苗期时保持根土半干半湿,不要浇水太勤,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植株生长,有条件可于春季加盖地膜,增加地温,促进根系生长。生长期充分浇水,夏、秋季开花结果时不要缺水。
温度光照
乳茄生长适温为15-25℃,最佳挂果温度为20-35℃。在中国华南地区略加保护即可露地越冬,而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冬天必须在室内越冬。可于霜降后搬入室内光线较好的地方,维持不低于10-15℃的室温。
整形修剪
当乳茄植株长至30-40cm高时,适当摘心2-3次,促使多发侧枝,形成丰满匀称的株形,也利于开花结果。盆栽保留3-4个枝权,地栽保留5-6个枝权,抹去多余的腋芽和分枝。
病虫防治
乳茄的发病规律大概为三个周期:一是
黄萎病、
病毒病的发生时期,这一时期在大田移栽后1个月左右,可用瑞毒霉、多菌灵加以预防;二是
立枯病和
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在植株挂果后易发生、用多菌灵防治效果较好;三是在果子快成熟时,如果遇到长期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出现大面积落果,此时可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加以防治。同时要及时清理田间落叶、杂草,根除病株,阻断病源,减少传播途径。乳茄主要虫害有
地老虎和
菜青虫,应做好提前预防和及时捕杀工作,可用地虫灵等农药防治。
主要价值
园艺用途
乳茄果实基部有乳头状突起,或乳状头,或如手指,或像牛角。它果形奇特,观果期达半年,果色鲜艳,是一种珍贵的观果植物,在切花和盆栽花卉上广泛应用。
药用价值
乳茄可药用,在《中华本草》中记载它含有龙葵碱,可入药,具有消炎镇痛、散淤消肿的功效,主治心胃气痛、淋巴结核、腋窝生疮等病症。
植物文化
在民间,乳茄是一种吉祥的植物,象征五福临门、金玉满堂、富贵发财,又因取名五代同堂,寓意有子孙繁衍不息、代代相传之意。人们常把乳茄果实摆供在神案上。在西方,乳茄的花语是“老少安康、金银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