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蛾,中医病名。以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喉病。发生于一侧的称单乳蛾,双侧的称双乳蛾。乳蛾多由外感风热,侵袭于肺,上逆搏结于喉核;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喉核;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等引起。
名词解释
乳蛾是指因外邪侵袭,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亏损,咽喉失养,虚火上炎所致的咽部疼痛、咽干不适、异物感,喉核红赤肿起,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
起病急骤者,多为外邪侵袭,火热邪毒搏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邪毒久滞喉核而发。
病机
1、外邪侵袭,邪聚喉核
外邪(风热或风寒)侵袭,壅遏肺气,咽喉首当其冲,邪毒结聚喉核,喉核红赤肿起发为本病。
2、邪热传里,毒聚喉核
素体蕴热,外邪未解传入于里,蕴积肺胃,加之过食辛辣、煎炒、醇酒厚味,致肺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发为本病。
3、肺肾阴虚,火灼喉核
病久未愈,邪毒滞留,热盛伤津;阴液暗耗,损及肺肾,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发为本病。
4、脾胃虚弱,喉核失养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邪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小儿乃稚阴稚阳之躯,易虚易实,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则易反复发作。
5、痰瘀互结,瘀阻喉核
乳蛾反复发作,或日久不愈,病久则瘀阻脉络,痰浊凝聚发为本病。若喉核肥大,触之坚硬。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病史:常有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外感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发病急者,咽部剧烈疼痛,痛连耳窍,吞咽时加剧,伴见高热、恶寒、头身疼痛。病久不愈者,咽干痒,哽哽不利,咽部异物感,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局部检查:喉核红肿,连及喉关,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甚者喉核表面脓点融合片如伪膜,不超出喉核,且易拭去,颌下有臖核。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喉核肥大或触之石硬,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有白色腐物自喉核隐窝口溢出。
病证鉴别
喉痹与乳蛾均有咽喉红肿疼痛。但喉痹主要病变在咽部,喉核红肿不明显,而乳蛾病主要变在喉核。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 风热邪毒搏结咽喉,蒸灼喉核,气血壅滞,故觉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喉核红肿;邪聚喉核,咽喉开阖不利,故疼痛吞咽时加重;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证。
2. 外邪未解传入于里,或素体蕴热,蕴结肺胃,致肺胃热毒炽盛,上攻喉核则见喉核红肿,咽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热灼津液成痰,痰火郁结,故痰涎多。腹胀,口臭、口渴引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为肺胃热盛之象。
3. 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客于喉核;邪热暗耗阴液,损及肺肾,阴虚咽喉失养,无力托毒,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故见咽喉干燥灼热,异物感微痛、开合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午后唇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等均为阴虚火旺之证。
4.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邪毒客于喉核,托毒无力,故咽部干痒不适;咽干不欲饮,口淡、纳呆、咽痒,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清阳不升,气机不利故有异物梗阻感、咳嗽、脘腹痞闷、易恶心呕吐等;小儿乃稚阴稚阳之躯,胃气尚未充实,加之病久未愈,更损脾胃,脾胃中焦不健,更易反复发作,且后天生化匮乏,故小儿可伴见鼾眠、吞咽不利、反复发作、纳呆、头昏痛、发育迟缓等。神疲乏力、口淡不渴、痰白、大便溏清、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虚湿困之证。
5. 久病入络之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咽喉失于荣养,故咽干涩不利、刺痛胀痛、喉关暗红;病程日久,余邪滞留成痰,与瘀血搏结于喉核则表现为痰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或喉核肥大,触之石硬。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消、补”为治疗之大法。发病急骤者,多为实证、热证,宜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泻热解毒,利咽消肿。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宜滋养肺肾,清利咽喉;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证治分类
内治
(一)外邪聚喉核
症状:咽喉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加剧。可兼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牛蒡子、桔梗、甘草。
(二)邪热传里,毒聚喉核
症状:咽痛剧烈,痛连耳窍、耳根,吞咽困难,呼吸不利,面赤气粗,口气热臭喷人。高热神烦,口渴引饮,咳嗽痰黄稠,腹胀,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薄荷、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黄连、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
(三)肺肾阴虚,火灼喉核
症状: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疼痛不盛,开合不利,午后症状加重。或可兼见唇赤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药: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芍药、贝母、桔梗、甘草。
(四)肺胃虚弱,喉核失养
症状:咽部不适,异物感,咽干不欲饮、口淡、纳呆、咽痒,咳嗽痰白。可兼见脘腹痞闷,恶心吐呕,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形体消瘦,大便溏清,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小儿可伴见鼾眠、吞咽不利、纳呆、反复发作头昏痛、发育迟缓等。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五)痰瘀互结,瘀阻喉核
症状: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或咽部刺痛,痰涎黏稠量多,不易咯出,喉核肿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玄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外治
1、含漱:用金银花、甘草、桔梗适量,或荆芥、菊花适量煎水含漱,每日数次。
2、吹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粉剂吹入患处,每日数次。
3、含服:可用清热解毒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4、雾化吸入: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草药煎水,雾化吸入,每日1-2次。
5、烙法:喉核肥大或反复发作者,可用烙治法。急性发作时禁烙,必要时行手术摘除。
6、啄治法:用三棱针或扁桃体手术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3口血为度。2-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针灸疗法
1、体针
实热证,选合谷、内庭、曲池,配天突、少泽、鱼际,每次2-4穴,泻法,每日1-2次。虚证,选太溪、鱼际、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
实热证,取扁桃体、咽喉、肺、胃、肾上腺,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或取扁桃体穴埋针,每日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虚证,取咽喉、肾上腺、皮质下、脾、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以中强度按压2-3次,以加强刺激。
3、刺血法
喉核红肿疼痛、高热者,可点刺扁桃体、耳尖等耳穴或耳背静脉放血,亦可点刺少商或商阳放血,每穴放血数滴,每日1次,以泻热消肿。
4、穴位注射
实热证者,选脾俞、肩井内五分、曲池、天突、曲池、孔最等,每次取一侧的1-3穴,每穴注射柴胡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
其他疗法
擒拿:实热证而见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汤水难下者,可用擒拿法以泻热消肿止痛,以利吞咽。
转归预后
乳蛾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发局部及全身多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耳胀、喉痹、喉痈等,全身并发症有低热、痹证、心悸怔忡、水肿等。
预防调护
1、重视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可以预防或减少乳蛾发作。
2、饮食有节,少食辛辣炙煿,以免脾胃蕴热;按时作息,不妄劳作,以免虚火内生。
3、乳蛾急发者应彻底治愈,以免迁延日久,缠绵难愈。
4、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邻近组织疾病。
文献摘要
1、《疡科心得集·卷上》:“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喉蛾……或生于一偏为单蛾,或生于两偏为双蛾,初起寒热,渐渐胀大,即用疏解散邪,如牛蒡散加黄连、荆防败毒散之类……亦有虚火上炎而发者,以其人肾内水下亏,肾中元阳不藏,上越逆于喉中而结,须用引火归原之法,若桂附八味丸是也。”
2、《咽喉脉证通论·乳蛾第四》:“此证因嗜酒肉热物过多,热毒积于血分,兼之房事太过,肾水亏竭,致有此发。其状或左或右,或红或白,形如乳头,故名乳蛾。一边肿曰单蛾,两边肿曰双蛾,或前后皆肿,白腐作烂,曰烂头乳蛾。”
3、《咽喉经验秘传·治法凡例》说:“凡患喉症……若至第三日,憎寒壮热,其势必重,须为其大小便通利否……若二便不通,乃内有实火,非用降火解毒重剂与通二便之药,断难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