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式水战
水上战斗机
中岛二式水上战斗机(简称二式水战)是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使用的一种水上战斗机。军用编号为A6M2-N,盟军方面称其为“Rufe”。
研制背景
由于95式水侦在侵华战争的空战中表现突出,同时着眼于海外岛屿水上飞机基地的防空任务,日本海军认为有必要开发专职的水上战斗机,并在1940年向川西公司下达了研制“十五试水上战斗机”(即后来的“强风”式水战)的命令,但对美战争逐渐迫近,为了在川西公司的水战研制成功前能够迅速获得可用的水上战斗机,满足作战需要,日本人想到了将“零”式舰载战斗机改装为高性能水上战斗机的办法。由于三菱公司正忙于十四试局地战斗机(即后来的局地战“雷电”)和零战改型的研制,于是改造水上飞机的任务就交给了在水上飞机设计经验较为丰富的中岛公司负责。当时有两个改造计划,一个是以零战二一型为基础,称为“零式一号水战”;另一个以尚在开发的零战三二型为基础,称为“零式二号水战”(开战后由于中岛公司需集中力量生产零战二一型,零式二号水战的研制计划于1942年1月取消)。
设计特点
中岛公司首先以零战二一型为基础进行改装,其要点是拆除主起落架,尾轮和着舰装置,在机身下方加装一个大型主浮舟,在左右两主翼下各加装一个辅助浮舟,增加垂直尾翼面积,在后部机身上加装稳定鳍,同时延长了方向舵和机身下部,对机身各处和电气系统做了防水防腐蚀处理,发动机和武备都未改变,保持了原有配置。
改造特点:
(1)拆除起落架和着舰尾钩以减轻重量;
(2)机身下装如95水侦一样形状的单浮舟,对简洁的三支柱整形以减少空气阻力;
(3)主翼下的辅助浮舟只用一根支柱;
(4)由于主浮舟在机身重心前的侧面积较大,相应增大垂尾面积并在下面增加细长安定鳍面以保证方向稳定性与飞机操纵性。
(5)为了应对浮舟安装而代替可抛弃副油箱位置,在其主浮舟内设置330升的燃料箱。
试飞·服役
中岛公司小泉工厂在1941年11月完成了首架原型机,并在12月8日开战当天首飞,各方面性能都比较满意,经过改装后于1942年7月6日列为制式装备,命名为二式水上战斗机,军用编号为A6M2-N。
使用
二式水战在服役后主要配备给阿留申群岛所罗门群岛那些不便于修建陆上机场的岛屿基地,担负防空任务。除了拦截盟军轰炸机、侦察机外,也时常与盟军战斗机爆发空战,在此类作战中甚至诞生了水上战斗机王牌。此外,二式水战还被用于反鱼雷艇,近距离侦察,对地支援等任务,在战争前期的作战行动中表现活跃。
评价
由于增加了巨大的浮筒,二式水战的重量较零战增加了约200千克,因此在飞行速度,爬升率和续航距离上都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机动性,作为一款水上飞机来说,其空战能力是相当出色的。尽管如此,其空战能力仍不及常规战斗机,在面对美军P-38“闪电”、F6F“地狱猫”等新锐战机时毫无优势可言。
自1943年后,二式水战已经逐渐转用于护航等次要任务,并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二式水战的生产于1943年7月终止,中岛公司共制造此型飞机327架,到1945年8月终战时仅有24架残留。
性能数据
军用编号 A6M2-N
装备时间 1942年
主尺寸 全长10.24米 翼展12米 高4.305米
主翼面积 22.44平方米
空重/全重 1922千克/2460千克
引擎 中岛“荣”12型双重14缸空冷星型发动机(输出功率940马力)
最高速度 43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40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0500米
爬升率 5000米/6分49秒
续航距离 1148千米
武备 九七式7.7毫米机枪×2(备弹各700发)
九九式一号20毫米机炮×2(备弹各60发)
60千克炸弹×2
乘员 1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2 16:39
目录
概述
研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