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庙是祭祀
李冰和
二郎神的
庙宇,原为李冰专祠,于汉末因水患而移建于此。唐末五代,二郎神信仰逐渐盖过李冰,使其成为二郎神祖庙。清
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地理位置
二王庙古
建筑群坐落在今
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
张大千、
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历史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 (494—498),益州刺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明嘉靖十二年,蜀王府拨款重建,规模为“正殿五间,宿殿三间,群祀堂十二间,左右廊二十八间,碑亭二,祠后有台,祠前左右有坊,殿制高广,且深轮焉”。明末,庙毁于兵火,仅存王庙一角。清雍正九年,由本庙道士募请府、州、县善男信女,对正殿、后殿、祈嗣、戏楼及牌坊和两廊神像重建,共费“五千余金”。雍正十一年,又重建大殿及东西庑。光绪八年,改李冰祈嗣为“堰功祠”。民国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九发生火灾,大殿、后殿、戏楼、茶楼等百余间房屋大部被毁。同年,募集资金,并卖庙田三百六十亩,历时十年,陆续恢复了原貌。
汶川地震中,二王庙曾一度损毁严重,庙门残缺不全,地上是残砖断瓦,建筑群内的多个大殿坍塌。震后不到50天,投资1.1亿元的“灾后文物重建1号工程”——二王庙维修保护工程启动。2010年10月,维修保护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经过近三年的封闭施工,5.12地震灾后文物重建1号工程----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维修保护工程全面完成,重新整体对外开放。
构造
现存建筑多为民国十四年(1925)遭火灾焚毁后住持李云岩募资重建:从乐楼(正山门)起,庙内建筑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主殿二王殿内奉三眼二郎神杨戬;老王殿供奉李冰夫妇;老君殿因祀老子,故名,左右配建青龙、白虎两殿;三官殿中祀天、地、水
三官大帝;灵官殿上下层,上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下祀太白金星;另有城隍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祈子宫、丁公祠、圣母殿、魁星阁、龙神殿等。该庙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个建筑布局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在纵横方向上依山就势,叠落而筑,层层楼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转,而又主次分明,负山面水,极为幽静。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
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主要景点
二王庙古建筑群 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城西一公里左右,这座古庙依山而建,背有群峰高耸,前有古堰横陈,上有“白沙邮”,下有“玉垒关”和离堆峡口。这里古木苍翠,画角流丹,庙貌巍峨,享有“玉垒仙都”的美誉。
图为两座三重飞檐的雕刻牌坊,中心悬挂:“玉垒仙都”匾;入内,两边三层飞檐的牌坊匾上的题字为“泽濩两渠”和“金堤重镇”。
进楼门上数十石阶,有“三官殿”立于山墙之上。供奉天地水三官。三官殿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总主上圣高真、万象群星: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岳群山,九地土皇;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总主水府,万灵。“三官大帝”分别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校定世人祸福之籍。
在金字书写的殿匾上方悬挂是“法垂六字”匾。“法垂六字”即“深淘滩,低作堰”,千古都江堰的神奇奥秘全在这六字中间,所以古人才代代相传,称为“法垂六字”。
继续向上,是灵祖殿;灵祖殿灵祖殿供奉护法神王灵祖,又称“王灵官”,
原为玉枢火神,能掷雷火万里,火车千里,豁落飞走乾坤。宋代从师萨真君,赐名王善,天庭列为三十六天将之首,封为“隆恩真君”,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殿内悬挂着很多题匾,最醒目的是清嘉庆帝为二王庙题的诗《春望》。
“二王庙”正殿正门“二王庙”正殿正门上是冯玉祥将军于民国三十年二月亲题,左右另有对联写道“万顷波光归稼穑,四山云气栗蛟龙”,下面是“庙貌巍峨”的横匾,二旁的楹联是“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侧旁一扇铁门上方有匾“威应刹那”四字,乃颂扬二郎的神威,两旁是歌颂大禹治水“蔡蒙旅平”及“和夷底绩”,均刻于二王庙内最显眼的位置。对面的照壁上有邓小平提写的“造福万代”四个大字。
哮天犬神兽铜像蹲在大殿殿前的哮天犬神兽铜像,憨厚忠诚,深得游客喜爱,通身被摸得锃光瓦亮。
正殿的横檐上悬挂着很多题字匾,斗大的金字,恭恭敬敬。在“利济斯民”“利济全川”的匾的大殿中间,是“二郎神”像;传说是李冰治水之举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派遣二郎神杨戬下界化身为“二郎”,作为李冰的儿子,协助李冰兴修水利工程。唐宋以来,直至清代,历代对李冰和二郎皆有“王”的封赐,并立庙以祀之,“二王庙”由此得名。
虽然是儿子,但他是神,因此1000多年来长期雄踞主殿,二王庙历史上曾叫二郎庙。其父李冰只能长期偏殿配享。1972年,重塑“革命的李冰”,一改千年传统,将李冰塑于正殿,儿子塑于偏殿。后又“拨乱反正”,恢复原貌。大殿供奉三眼二郎神,配祀木雕杨二郎;
二殿供奉川主李冰及夫人神像,李冰为周秦时人,曾任蜀州郡守。
因蜀中常洪水泛滥,率众大兴水利,分岷水,筑离堆,分九河,造七桥,造筑“都江堰”,灌溉川西平原。传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以遗后世。丰功伟绩,造福人类。与正殿一样,在横檐上悬挂着很多题字匾,斗大的金字,恭恭敬敬。
“奕世戴德”匾和“功垂不朽”锦幡;“奕世戴德”匾和“功垂不朽”锦幡下端坐的正是“李冰夫妇”;
文疏,也叫疏文、表文,是凡人祈求于神和仙的文涵,二王庙道观文疏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方式。人们所求之事,经由道长存思天神恩佑,书之于纸,焚化后由功曹使者捧送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和愿望。
圣母元君殿,圣母元君乃洞阴玄和之气凝化成人,亦号玄妙玉女,为上帝之师,传说为老子之母。
太极殿,供奉太上老君
庙会
二王庙庙会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但民间香火鼎盛,还形成了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动。每年,二王庙除在清明节举行盛大的放水节外,还在农历六月廿四二郎的生日、六月廿六李冰的生日前后举行庙会活动。每年庙会期间,不少川西群众及游客都会前来祭祀。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