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鬼扳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阳二鬼扳跌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 “二喜摔跤”。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表演者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观演感受。二鬼扳跌源于明盛于明清时,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祈秋报都要上演“打神戏”即“二鬼扳跌”,它渐渐由舞台表演变成了场地表演。二鬼扳跌表演妙趣横生,二鬼互扳为表现形式,实际寓意是“义”“利”纷争,隐喻从义中取利的观念和做人的原则。从诙谐的二鬼相扳节奏中,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民生》栏目的老朋友肯定会记得泽州县大阳镇的这位老人——常国孩,估计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号——“鬼国孩”。对,就是他,60年来一直坚守着大阳镇二鬼扳跌的技艺,并且,找到了他的第七代和第八代传人。
从第一次见到常国孩,到再次采访这位老人,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三年前,常国孩以72岁的高龄,还在顶着三十四斤的道具,在泽州县大阳镇的节日和庙会里一个人一场场地表演。常国孩说,小时候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15岁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二鬼扳跌”的绝活,养家糊口。这一接,就是整整60年。
“二鬼扳跌”源于明盛于清。明清时,大阳每年春祈秋报都要上演“打神戏”。“二鬼扳跌”就是“打神戏”的演变,由舞台表演变成了场地表演。道具两个鬼,互相对视,有两对搭肩假手,还有两条假腿。表演者在表演时,通过腿、背、臂的活动,展现出扳、跌、滚、跃等动作,给观众以两鬼打斗扳跌的喜剧效果,妙趣横生,也隐喻着“义”“利”纷争。诙谐的二鬼相扳节奏中,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向往。只是,这常氏二鬼扳跌传到第六代,到了常国孩这儿,家里竟然没人愿意从他这里继承下去。
那时,《第一民生》栏目的前身《民生零距离》以“‘鬼国孩’和他的‘二鬼摔跤’”为题,为常国孩做了一次专题报道,随后,纸媒、网站纷纷介入报道,让他的常氏二鬼扳跌有了新的转变,儿子、侄子们成了大阳二鬼扳跌的第七代传人,孙子和外孙们成了第八代传承人。
2015年元宵节民俗文化展演上,常国孩就带着他的徒儿徒孙们,连夜赶工新做了十几套道具,又挑了几首欢快的歌儿,从大阳到司徒,再到阳电体育广场,给全市人民痛痛快快地表演了一场又一场。
据悉,常国孩二鬼扳跌现在的队伍,已经从三年前的一个人,迅速扩大到现在的25个人,最小的仅6岁,年龄跨度之大,从6岁到75岁。常国孩说,虽然现在因为年龄的原因,几十斤重的道具自己很少再背在身上,可给孩子们在一旁敲锣助阵,就仿佛自己还身在这二鬼之中,为世人演绎这义和利的妙趣,为大家把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常国孩:“二鬼扳跌”传承人.晋城广电网.2015-03-3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6 16:1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