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齿兽类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到了三叠纪时,它们已经遍及全球了。二齿兽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它们的嘴巴上长着两颗长长的牙齿,不过它们是不会用这两颗牙齿来伤害其它动物的,因为它们是性情温和的草食性动物。
齿兽下目( Dicynodontia)是群似哺乳爬物,属于兽孔目缺齿亚目。二齿兽类是一群小体型、长着2支长牙的草食性动物。它们也是最成功且多样性的兽孔目(不计算哺乳类的状况)动物,已知多达70属,大小从老鼠到牛都有。
齿兽类在中二叠纪首次出现,在一阵快速的演化辐射后,成为晚二叠成功且大量的陆地脊椎动物。在这段期间,它们占据大量多样性的生态位,大型、中型、小型、与短腿穴居的动物。只有两科在二叠纪一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其中一科水龙兽科是纪最早期(印度阶)最常见且广布的草食性动物。这些中等大小动物演化出兽科,并被肯氏兽科取代,肯氏兽科是笨重、猪到牛大小的草食性动物,从尼克阶到拉丁阶期间是最大量且广布的动物。到了卡尼阶,肯氏兽科被犬齿兽类的 Traversodontidae科、三棱龙类超越叠纪晩期(诺利克阶),可能因为逐渐地干燥,它们迅速地衰落。
二齿兽类的嘴巴前面比较强壮有力,所以有一些二齿兽就会利用这一部分来挖土,在地下做窝。古生物学家在南非就发现了迪克二齿兽的地洞,这种地洞呈螺旋形,里面还有它们的骨骼化石和蛋化石,而且古生物学家还在洞壁上发现了一些刮痕,这表明这些洞是这种动物用嘴巴前面或是用爪子挖出来的。
早期的二齿兽类并没有两颗长牙,而是长着成列的小牙齿,到了后期的二齿兽类,它们就没有小型牙齿了,只有两颗长牙突出在嘴巴外面,而且牙齿的长度与出现时间的早晚有关。不过,也有一些二齿兽类完全没有牙齿,如
无齿兽。
中国肯氏兽是在中国发现的,它是三叠纪中期的一种大型二齿兽类群。中国肯氏兽的身体结构有点头重脚轻,它的头骨较大,身体前面十分沉重,而身体的后面则相对要轻巧一些。中国肯氏兽的面部肌肉并不发达,所以它可能无法直接把把植物切割下来。他的行动迟缓,适宜生活在温暖的气候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