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田,男,1919年2月生,山东栖霞人,1945年7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二团八连连长。
人物经历
于喜田,1919年2月出生,抗日战争时期是村里的民兵骨干。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52年9月,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于喜田经过解放战争的历练,在入朝作战时,已经是志愿军第二十七军某团连长了。
人物事迹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八连奉命攻占795.4高地,于喜田指挥突击班连续冲击,全歼守敌,并俘敌20余人,按时攻占了高地。战役第二阶段,八连奉命攻占鸡鸣山。他带领全连连续攻下11个山头,打垮敌人一个营,夺取了鸡鸣山。转入运动防御作战后,在反击780.1高地战斗中,他胃病发作又负了伤,仍带领部队攻占了高地,终于昏倒。于喜田,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为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在西线实施主要突击,迫使敌人撤至汉城、北汉江及昭阳江以南地区。5月中旬,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经过周密部署,志愿军于16日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二团八连,奉命攻打鸡鸣山。
连长于喜田接受任务后,派人对鸡鸣山地区进行了侦察。侦察结果是鸡鸣山由3个山峰组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根据侦察情况,经过支委会研究作出了战斗部署:决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天夜里,连长于喜田带领全连冒着连绵细雨,向鸡鸣山进发。道路崎岖,山高坡陡,他们经过奋力攀登,终于登上了第一个山头。山上的守敌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消灭了。于喜田没等敌人喘息,又带领三排攻下了第二个山头。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当于喜田登上山头,不觉大吃一惊。借着远处的照明弹的余光,他看见前面还有数不清的山头。于喜田正在疑惑,副连长黄红德赶过来说:“刚才侦察兵报告,前面还有许多座山头,离鸡鸣山主峰还很远。”于喜田沉思片刻,当即调整作战方案,遇上敌人就打,遇上山头就攻,直到拿下鸡鸣山主峰。于喜田带领八连,一路奋战,拂晓时,终于攻到了鸡鸣山主峰前。他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从两个侧面向主峰猛攻。他奋勇当先,率领战士们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地,在天亮时,攻上了主峰。随后立即构筑工事,做好抗击敌反扑的准备。16日上午8点左右,一阵狂轰滥炸后,敌人以大约一个排的兵力向八连阵地发起进攻。于喜田告诉战士们,一定要冷静、沉着,没有命令不准开枪。待敌人运动至我有效射程内后,于喜田一声令下,全连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敌人丢下一些尸体,溃退了下去。在经过一番准备后,敌人又卷土重来。这一次敌人的火力准备时间更长、炮火更猛,进攻的兵力也增加到四五百人,并且从正面、左侧和右侧三面同时往上攻。在于喜田的指挥下,八连各班发扬以我为主的精神,各自为战,战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最艰苦的是守在最前沿的六班,只见敌人从三面同时向六班阵地攻上来,六班长在激烈的战斗中牺牲,六班副班长赵凤梅继续带领全班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阵地被完全摧毁了,全班就跳出交通壕,利用敌炮弹刚炸出的弹坑作隐蔽,继续打击敌人。后来,六班子弹打光了,就扔手榴弹;手榴弹扔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拼弯了,就搬石头砸……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最前沿,战斗长达15个小时,阵地寸土未丢。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敌人元气大伤,被迫停止了进攻。大部队顺利从鸡鸣山通过,直插敌后方。在攻打鸡鸣山的战斗中,于喜田带领八连连续攻下11个山头,击溃了敌人一个营,夺取了鸡鸣山。战后,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了八连,于喜田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