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仁(1920年2月4日—2004年5月22日),山东郓城人。土壤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28年,入读本村小学。
1941年—1945年,就读于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
1945年—1950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技佐。
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土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53年—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3年—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术秘书。
1956年—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9年—1961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化学研究室主任。
1961年—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研究室主任。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1984年—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5月2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于天仁根据电分析化学的原理并结合土壤的特点,发展了土壤电分析化学。系统地阐明了水稻土中以氧化还原为中心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鉴别从定性的阶段发展到定量的阶段,并阐明了其数量因素与强度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丰富或修正了主要来源于对恒电荷土壤的研究的一些土壤化学理论。建立了以土壤中的带电粒子(胶体电荷、离子、质子、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学表现为中心的土壤电化学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
1961年,于天仁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研究室。
截至2004年5月22日,于天仁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编著中文、英文学术著作13部,其代表论著有《土壤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法》《
电化学方法及其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水稻土的物理化学》《
土壤化学原理》《
土壤分析化学》《
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
土壤和水研究中的电化学方法》《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等。
人才培养
截至2004年5月22日,于天仁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7人,博士研究生4人,于天仁的学生有土壤农业化学家
朱兆良院士,南京土壤所原研究室主任季国亮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于天仁三岁时,其父亲就因病去世,由其母亲带着他和哥哥生活。高中毕业时,日寇入侵中国,为救中国他投笔从戎,考取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国民党基层连队,但军营中贪污、走私成风,军饷被克扣到买不起一双鞋子,于天仁愤而举报,予以揭露,最后被报复,并被开除出军队。后来考取了西北农业大学,接受了先进思想,并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
于天仁育有两个儿子,于雷和于宙。
于天仁热爱生活,喜欢摄影、古典音乐和旅游。他把家中的小储藏室改装成暗室,教其两个儿子冲洗底片,显影放大。
人物评价
“于天仁为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土壤电化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建树,已经成为土壤科学的一座丰碑。”(时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
周健民评)
“父亲(于天仁)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光明磊落、事实求是的高贵品质,是我们学习终生的楷模。”(于天仁之子于雷、于宙评)
“于天仁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科院党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