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钦(1283~1333),字思容,元代方志编纂家、历史
地理学家、文学家,祖籍文登,后定居
山东益都(今
青州市郑母镇)。他器资宏达,以文雅擅名于当时。官室中书省兵部侍郎,奉命山东,为益都田赋总管。所著《
齐乘》,是山东现存最早的方志,也是全国名志之一,久负盛誉。
于钦少年时曾游学于吴地。他才思敏明,博学多闻,一些饱学之士皆“折节与交”。集贤大学士郭公贯、浙江平章高公昉,最了解和佩服他的品行和才能。1319年(延祜六年),以非凡的才干被授予推西廉访使者书吏,未数月,擢升为山东廉访司照磨。其时适逢山东一带连年大饥荒。他体恤民情,曾行至滨、棣2县,见百姓生计艰窘,嗷嗷待哺,遂开仓济民,按人口补给。百姓受惠,免受饥寒和流离失所之苦。他还奉命赈恤济南6县及盐灶饥民。他劝令富户出粮赈灾,以致触动权要,而被宪司以“出粟太多,赈济太广”为借口,加以责问。当时饥民卖儿鬻女的很多,于钦到处查访,尽力为他们赎回。有的同僚攻击他这样做是“违反常例,沽名钓誉”,他置之不理。
泰定初年,奸党未尽,于钦心忧社稷,上书数百言,极陈逆顺违从之故,奏请尽快惩治逆违者,但所涉及的都是显官要臣,闻之者都为他悬心。他任职期间,振肃风纪,据经守律,锐意进取,因而受到忌恨者的谗言诬陷。后来,他出任总管,实际是明升暗贬。
于钦精于方志,他认为,诗可以“陶冶性情”,但真正“有关于当世,有益于后人”的事,莫如“著述以彰显”,修志以传世。他看到古代各地均有志书,惟山东多兵难,古代志乘荡然无存,遂立志撰修齐地志书。他经常对人说:“吾生长于齐,齐之山川、分野、城邑、地土之宜、人物之秀、此疆彼界,不可不纂而记之也。”
他利用在山东任职之便,“周览原隰,询诸乡老,考之水经、地记、历代沿革,分门别类,为书凡六卷,名之曰《齐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是书专记三齐舆地,凡分八类: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都邑、曰古迹、曰亭馆、曰风土、曰人物”,“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志之但采舆图,凭空言以论断者,所得究多,故向来推为善本”;清代学者纪晓岚对《齐乘》评价很高,说它“叙述简核而淹贯,在元代地志之中,最有古法。”历代对《齐乘》都“推挹备至”。
于钦不仅擅长志乘,而且诗也写得好,但多散佚。《益都先正诗丛钞》收录他的《博兴风景》、《济南作》、《东方朔祠》3首。他居官京师之时,曾题其斋曰“礨空”,并作《礨空铭》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