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是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等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学校直属学院。人文学院现辖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4个系和人文素质教育部。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建校初期,即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国文教育和历史教育;1933年,开始在教育学院招收文史地专业的学生;1988年,从历史系分出档案系,1997年分出人类学系和社会工作系。1997年建成人文学院。
云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育之雏形,源于传统书院。1903年2月,昆明五华书院改云南高等学堂,是为云南省现代高等教育之起点。延续近200年的五华书院,即以经学、文学、史学为教育核心。1922年,云南大学的前身东陆大学成立,学校延续书院传统,为所有学生开设《语文》课程,延请硕学鸿儒袁嘉谷、谢无量、袁丕佑、龚自知、刘嘉镕、张鲁川、白之瀚等主持国学课业。
省立云南大学时期,师资、生源渐成规模,遂于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设立中国文学系,属文法学院。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正式招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文学系更名为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与历史两组,属文法学院;文法学院院长邓鸿藩,系主任闻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云南大学改国立,设文史系,分为三组:中国文学组、历史组、外国语文组,属文法学院。文法学院院长胡小石,文史系主任楚图南。之后文法学院院长由姜亮夫、徐嘉瑞先后担任,文史系系主任由方国瑜担任。云南大学时期,师资皆一时之选,课程精深宏博、中西会通,名校风采,令人追慕。民国三十年(1941年),熊庆来校长报请教育部批准,中国文学系、历史系单独建系。1951年,文史系析分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历史系。1958年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设新闻学专业。从1951年至1997年,陆万美(1951)、刘尧民(1952—1967)、张文勋(1976—1984)、蒙树宏(1984—1988)、杨世强(1988—1992)、李从宗(1992—1994)、杨振昆(1994—1997)等先后担任系主任。改革开放以后彭安湘、杨世强、冯寿轩、那世英、段跃庆先后担任系总支书记。
1997年,组建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原新闻专业)隶属人文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先后由林超民、张鑫昌、吕昭义担任,党委书记张跃。中文系系主任段炳昌。2002年中文系设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2004年文学与新闻学院成立,由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组建。书记任其昆,院长段炳昌。中文系主任黄泽(2004—2005)、王卫东(2005—2006)。2004年设立文化产业专业(招生一年后划归商旅学院)。2006年再次组建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隶属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吕昭义(2006—2008)、殷永林(2008—2015末),院长段炳昌(2006—2015末)。中文系主任王卫东(2006—2014)、董秀团(2014—2015末),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主任李瑞生。2015年,新闻系单独设立新闻学院。
2015年12月,组建文学院,由原人文学院中文系、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组成。
现有教职工61人。国贴1人,省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教育部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2020年9月,有学生896人,其中本科生452,硕士生343人,博士生50人,留学生51人。
现有1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即中国语言文学,下设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包括自主设置专业“文化传播”),另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共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即中国语言文学,下设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民俗学、美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
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民族文化学)、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基地)。
办学历史
云南大学建校初期,即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国文教育和历史教育。
1933年,开始在教育学院招收文史地专业的学生。
1935年,在文法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
1937年改称文史学系。
1945年5月,文史学系分设文学组和史学组。
1951年4月,文史系分成中文系和历史系。
1960年,开办哲学专业。
1984年,历史系增设档案学专业,中文系增设新闻学专业。
1987年,历史系又增设人类学专业。
1993年,增设社会工作专业。
1988年,从历史系分出档案系。
1997年,分出人类学系和社会工作系。在原中文系新闻专业基础上分出新闻系。
1997年,中文系、新闻系、历史系、人类学系、社会工作系和信息管理学系合并组建成人文学院。
1998年,人文学院以原高等政法专科学校语文教研室为主,成立人文素质教研部。
2004年,人文学院分成四个学院,即文学与新闻学院(含中文系、新闻系、大学语文素质教研部)、历史文化学院、情报与档案学院(档案系和信息管理系)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含民族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
2005年12月,由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系(原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及原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民族学专业组建成现在的人文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和新闻学6个一级学科;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历史学、哲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民族学7个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我校博士学位授权最多的学院,也是国内高校同类学院中博士学位授权最多的之一;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1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5人,讲师及助理研究员53人,助教4人,专职行政人员8人。
科研建设
人文学院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沟通人文诸学科的联系与发展,推进
文史哲的交叉渗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院共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0余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奖近100项。
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兴专业。云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前身对外汉语专业)是云南省首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通过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面向国际社会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能力,为文化、教育、科研等部门提供专门人才。经过多年精心建设,现在已经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兴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通过核心课程开设以及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面向国际社会进行汉语教学的专业能力,使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化系统知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拥有一定的小语种交流能力,精通汉语教育教学,熟悉对外交流,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能力。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国贴1人,省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人, 入选省级“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学院在研国家社科项目22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主干专业。本专业是云南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优良的学风。本专业现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云南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培养模式。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国贴1人,省贴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人, 入选省级“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学院在研国家社科项目22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机构设置
中文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老系。云南大学建校初期,即对全校学生开展了语文教育;1933年,开始在教育学院招收文史地专业的学生;1935年,在文法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1937年改称文史学系;1945年5月,文史学系分设文学组和史学组,1951年4月,文史系分成中文系和历史系。1984年,中文系增设新闻学专业。1997年至2015年12月,在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中,中文系一直得以保留。2015年12月,在原中文系和大学语文与素质教研部的基础上,成立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和语言学系。2020年5月,两系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
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最早成立于1999年8月。
一、组建背景与沿革
上世纪末,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各行各业的深化改革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人才培养规定了明确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为顺应时代、国家的人才需要,全面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情怀,以及适应高校系列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及专业设置等)的需要,“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应运而生。
人文素质教学部组建后始称“人文素质部”,为学院管理下的一个系级教学单位,时隶属于人文学院,共有20余位教师,开设有30余门课程。教师主要由人文类及艺术类构成,肩负着部分人文类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及科研究工作。
2002年,学校组建了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素质部艺术类专业教师并入艺术学院,余下多为人文类专业教师。
2009年1月,“人文素质部”更名为“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
2015年12月,学校组建了文学院。公共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学部现隶属于文学院。
2020年5月,因本部门承担的主要课程由“大学语文”课程变为“中文写作”和其他人文素质课,公共大学语文与素质教学部更名为人文素质教学部。
二、部门性质
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为系级纯教学部门,主要承担“中文写作”课程及部分“国学”类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教学面向全校各学院各专业学生,担负着提高我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热爱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