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阴地蕨
阴地蕨科阴地蕨属植物
云南小阴地蕨,中药名。为阴地蕨科植物云南假阴地蕨Botrychium yunnanense Ching的全草。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蛇犬咬伤,乳痈,痄腮,咽喉炎,肺结核,咳喘。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辛,性微寒。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
主治
用于蛇犬咬伤,乳痈,痄腮,咽喉炎,肺结核,咳喘。
相关配伍
1、治乳腺炎:云南小阴地蕨15g,忍冬藤15g,蒲公英15g。煎服。
2、治咽喉炎、腮腺炎:云南小阴地蕨15g,蛇莓10g,板蓝根15g。煎服。
3、治肺结核:云南小阴地蕨15g,穿心莲15g,葎草15g,白及10g。煎服。(1-3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粗,直立,有一大簇较细长的肉质根丛生。营养叶长24-35厘米,柄长10-18厘米,宽约3-4毫米,基部托叶状的苞黑褐色,长2厘米,露出灰白色绒毛,并沿柄向上分布,早落;叶片为五角形,长14-20厘米,宽16-24厘米,或更大,渐尖头,下部四回羽状,上部三回羽裂;羽片6-7对,张开,彼此密接,下部三对相距3-4厘米,有柄,向上部的无柄,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长10-15厘米,宽6-9厘米,或更大,渐尖头,基部最阔,柄长约1厘米,同叶轴着生处通常绒毛特多,下部三回羽状,向上为二回深羽裂;一回小羽片6-7对,下先出,斜出,下部两对相距约2厘米,有柄,向上部渐缩短,无柄,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4.5-9厘米,宽3-4厘米,长三角形或长卵形,渐尖头,柄长7毫米,基部近心脏形,其他小羽片较小,几同形,二回羽状;二回小羽片5-6对,下先出,斜出,基部下方一片较大,有短柄(长3毫米),长三角形或长卵形,渐尖头,羽状深裂;末回小羽片为椭圆形或长卵形,无柄或合生,边缘有短而阔的钝锯齿。第二对羽片起渐短,长三角形或长圆形,渐尖头,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约7-8对。基部下方一片稍大,下先出,有短柄,长2.5-3.5厘米,三角形。叶为草质或薄草质,干后往往为黄色,叶轴被灰白长绒毛甚多,尤以分叉处为最多。叶脉明显。孢子叶全长8-10厘米,远比营养叶为短,自基部一对羽片的腋间或稍高处生出,细瘦,孢子囊穗为圆锥状,长4-5厘米,宽3-4厘米,2-3回羽状,被绒毛。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3000m的杂木林下。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用于毒蛇与狂犬咬伤,乳腺炎,腮腺炎,咽喉炎,肺结核,喘咳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6:42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