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创建于1986年,是云南民族大学具有硕士、学士授予权的理工学院。现位于
呈贡大学城雨花校区,设有环境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7个本科专业。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
化学生物学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云南省化学和生物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设1个研究所和2个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民族药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有依托于我院建设与管理的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也是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校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创建于1986年,是云南民族大学具有
硕士、
学士授予权的理工学院。现位于学校莲华校区,设有化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4个本科专业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民族药研究所。2006年新增了云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学院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教师发表了科研论文550余篇,5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厅级奖,近百篇论文被SCI、EI、CA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摘录,并承担着十余项省(厅)级研究课题。
学院拥有4000多平方米实验教学大楼,除化学基础实验、生物技术基础实验和环境科学基础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外,还有气-质联用、液相、气相、紫外、红外、原子吸收和发射、差热分析、PCR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并有现代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室。
建院二十二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约1950名本专科毕业生和三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大多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学校(含高校)、国家机关的业务骨干,有的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的留学海外深造。学院现有专兼教职工71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本科生1100余人。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学科建设,“应用化学”和“化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分析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仪器分析和有机化学为云南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为校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基础、普通生物学为校级重点课程。
学院领导
行政
院 长: 郭俊明
副院长: 刘天成
化 学 系 主任:叶艳青
应用化学系主任:白纬
生物技术系主任:熊勇
环境科学系主任:高云涛
党委
书 记:王红斌
副书记:陆飞翔
委 员:郭俊明 刘天成 白 玮 熊华斌
历史沿革
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数理系是化学教研室,1987年恢复高考后,
云南民族学院成立了理科系(数理系),下设数学,物理和化学教研室,同年招收了第一届(1978级)数学专业的理科本科学生,1981年开始招收物理专业的本科生。1983年3月,数理系为云南省农垦系统培养大专程度的中学数理化师资,化学教研室也招收了第一届农垦系统大专进修班(两年制),并于1985年1月有了第一批毕业生。1983年,数理系分为数学系和物理系(理化系),化学教研室转入物理系。1985年2月,学院党委决定在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化学系筹备组,加快化学系的筹建步伐。1985年8月化学系正式成立,并正式招收“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同时继续为农垦系统代培化学大专学历师资。1991年,化学系在招收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同时开始招收“应用化学”方向的两年制大专班。1995年,经省教委批准,化学系正式招收“应用化学”专科(三年制)学生。1999年,专科“
应用化学专业”经批准升为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同年8月开始招收“应用化学”本科学生。2000年,经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化学系取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云南民族学院理科系部中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1年春季,化学系招收了第一届“有机化学”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更名为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设置
化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招收理工类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有坚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和现代媒体技术从事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各级各类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也可到化工、建材、制药、公安、环保、食品加工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生产、分析测试、科研、管理工作,或者继续攻读化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除学科基础课外,还开设化学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仪器分析、化学文献检索等及其相关的实验课程。同时可选修环境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分析、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食品化学等课程,并完成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招收理工类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化工、冶金、建材、制药、公安、环保、食品加工等企事业单位、科技部门或中等学校从事生产技术、科研、分析化验、质量检验、教学或管理工作,或者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除学科基础课外,还开设现代仪器分析、天然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化工基础、化工制图及实践、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有机精细品化学、分离科学与技术、环境化学等及其相关的实验课程。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可选修交叉学科或拓展知识面课程,并完成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专业
(四年制本科 招收理工类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生物学基础理论、较强实验技能和生物资源开发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制药、食品加工、卫生、园艺、环保、轻化工、公安等企事业单位、科技部门、生产机构或各类中等学校从事生产技术、生物技术开发与研究、分析化验、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管理工作或者继续攻读
生命科学领域、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还开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组培技术及实践、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导论等及其相关的实验课程。同时学生可选修交叉学科或拓展知识面的课程,并完成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招收理工类考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专业基础知识、较强实验技能和环境监测与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与管理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企事业单位、科技部门或中等学校从事环境监测与分析评价、环境保护和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除学科基础课外,还开设现代仪器分析、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等理论课及其相应的实验课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
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化工、冶金、建材、制药、公安、环保、食品加工等企事业单位、科技部门或中等学校从事生产技术、科研、分析化验、质量检验、教学或管理工作,或者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工与制药方面的知识,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可在生物制药、化工制药、生物工程、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或者继续攻读制药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专业基础知识、较强实验技能和环境监测与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与管理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企事业单位、科技部门或中等学校从事环境监测与分析评价、环境保护和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环境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硕士学位。
人才培养
化学专业培养
一、培养目标
培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化学前沿领域知识进展,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多种语言环境下能够进行高中等化学教育以及更高层次的化学领域从事研究的教育和管理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动态;
4、掌握资料查询、化学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5、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专业特色与专业方向
1、主干学科:化学
2、专业方向及:化学教育
3、专业特色: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较先进,实验条件优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强调多种语言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在近代实验技术和测试手段方面受到较好的训练。
四、修业年限:四年。
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毕业条件
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7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必选课36学分,普通教育任选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54学分、专业必选课39学分、专业任选课2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9学分。
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英语、日语考生等级考试达到国家四级或四级以上;日改英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达到国家三级水平;计算机考试达到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或二级以上;完成课外培养计划6学分。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