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 Roxb.)是唇形科石梓属的落叶乔木。植株高达35米,树皮灰黄色,具环状大型皮孔;幼枝对生,四棱形,叶阔卵形,叶基部有一对绿色腺体;花序总状,聚伞圆锥状,花序及花梗密被灰黄色绒毛;核果椭圆形;种子卵形,顶端有小口;花期3-4月;果熟期翌年4-5月。
形态特征
唇形科石梓属的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30-50厘米,树干直;树皮灰棕色,呈不规则块状脱落;幼枝、叶柄、叶背及花序均密被黄褐色绒毛;幼枝方形略扁,有棱,老后渐圆,具皮孔,叶痕明显突起。叶片厚纸质,广卵形,长8-19厘米,宽4.5-15厘米,顶端渐尖,
基部浅心形至阔楔形,近基部有2至数个黑色盘状腺点,基生脉三出,侧脉3-5对,第3回侧脉近平行,在背面显著隆起;
叶柄圆柱形,长3.5-10厘米,有纵沟。聚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5-30厘米;花萼钟状,长约3-5毫米,外面有黑色盘状腺点,顶端有5个三角形小齿;
花冠长3-4厘米,黄色,外面密被黄褐色绒毛,内面无毛,两面均疏生腺点,二唇形,上唇全缘或2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长而大,裂片顶端钝圆;雄蕊4,二强,长雄蕊及花柱略伸出花冠喉部;子房无毛,具腺点;花柱疏生腺点,柱头不等长2裂。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成熟时黄色,干后黑色,常仅有1颗种子。花期3-4月;果熟期翌年4-5月。
生长环境
云南石梓属于
热带亚洲成分,多生长在海拔1500米路边、村舍及疏林中,分布于南向河谷,属偏干性气候,年平均为17.8—19.3℃,但年变幅较小,最冷月平均温在12℃左右,没有冬季,极端最低温偶尔可下达—1.7℃及0.6℃,年降水量较多,约1234--1666毫米。土壤为
赤红壤、淋溶石炭岩土。它对水热及土壤、地形条件生态幅较广,山坡、山脊、平坝均能生长。为阳性树种,在季节性雨林中常构成上层成分,伴生的主要树种有合果木、绒毛紫薇、印度锥等。
分布范围
云南石梓分布在中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地,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地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云南石梓喜高温,喜湿润,不耐荫,在深厚肥沃的红砖壤、砖红性红壤以及石灰岩山地上都能生长。
繁殖方法
云南石梓繁殖方法一般为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种子千粒重400~900克,发芽率高达80%以上。播种前沙藏催芽。植苗造林或直播造林均可。用种子
繁殖。种仁富含
油脂,不宜久藏,须随采即播,在砂床内点播,深约2厘米,不用覆土,7--10天开始发芽,约6个月苗高达1米以上时,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术
石梓喜光、要求温热、半湿润气候、静风环境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耐旱低温和根系浅抗风能力差等林学特性。种子后熟适干存的条件,采用干燥器贮存1年后的
发芽率基本不变。创造了温箱38~40℃湿沙催芽方法、浸晒和石灰浆沤种7天催芽法及发芽前中午淋水管理法。依大、中、小子叶芽苗分床育苗法。指出适地适树的选择指标及影响生长的主导因子。
下级分类
石梓Gmelina chinensis Benth.
小叶石梓Gmelina delavayana Dop
苦梓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四川石梓Gmelina szechwanensis K. Yao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特点
木材一般外观为草黄色到奶油白色。心材有淡淡的气味,粉红色;边材颜色此心材深,呈浅灰色,外观略有差异。弦切板具华丽的光泽,刚锯下来的生材含水率高。天然干燥缓慢,并会出现诸如翘曲、开裂、变色或蛀成小孔的缺点。印度、马来亚、冈比亚和尼日利亚的资料表明,在这些国家中,无论生长条件多么不同,所产的石梓其木材的容重平均每立方叹为30一31磅。接近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的容重。可列入作多种用途的正确重量等级的木材。石梓不像松类,速生不会改变木材的容重,可使其迅速成为产量大的材质稳定的工业用材。
木材特征:
边心材区分略明显,材色淡黄褐色或乳黄色。
散孔材,具填充体。
用途:云南石梓木材纹理通直,可用于制作家具、门窗、室内装修、胶合板及造纸等,花还可作染料及香料。其材质防湿性能特强,是当地群众所喜用的建筑、家具用材。
药用价值
云南石梓味苦、涩,性凉。入土、风塔。有除风止痒、清火解毒的功效。主要治疗咳嗽咽痛、斑疹、疣癣等症状。
【药名】:石梓
【功效】:活血祛瘀,去湿止痛。
【主治】:用治妇科瘀证。治风湿痹痛。
【性味归经】:甘、微辛、苦,温。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孕服忌服。
生态价值
云南石梓其树形优美,花色亮丽,可用于热带庭园种植观赏。是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食用价值
云南石梓果亦可食用。
保护状况
濒危原因
云南石梓在中国的分布仅限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为稀有物种,由于长年不合理的采伐和毁林开荒,破坏十分严重。现存的天然植株已明显减少,若不加强保护,促进天然更新,惭进行人工栽培,将陷入濒危状态。
保护措施
在西双版纳勐腊、勐苍均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保护,扩大栽培。
海南和
广西西南部已引种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