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河,又称汾川河。
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省东部,延安地区中东部。上源九龙泉沟源出
延安市南部
崂山东侧后九龙泉水,东北流经
南泥湾、麻洞川,弧形转流至临镇,折向东南,过官庄在善马桥入
宜川县,又经云岩、新市河在高柏乡小河口注入黄河。全长112.5公里,水力蕴藏量0.68万千瓦。流域面积1781.4平方公里(延安市志数据,宜川县志为178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7.11‰,多年平均径流量461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479万吨。
干流概况
云岩河,在延安市境内,称汾川河。发源地位于延安市
宝塔区崂山东麓
南泥湾镇九龙泉,流经南泥湾镇、松树林、麻洞川、临镇等乡镇,到官庄乡新窑新村出境,进入宜川县。延安市境内长65.5公里,流域面积1331.63平方公里,河底高程860-1180米,比降4.3-8.9‰,从发源地至金盆湾基本为土河床,以下逐渐切入基岩,至官庄深达4米。临镇以下多跌水,高差在2.5米以上,谷宽120-540米之间。汾川河流经地段,除麻洞川、临镇、官庄极少量残塬外,均为丘陵沟壑区,天然次生林覆盖率达68%,耕垦指数仅为7.8%,河道多清流。
在宜川县境内,一般称云岩河,又名汾川河、黑水、库利川。云岩镇之西约6公里处的膳马桥,出延安市,入宜川境,东经云岩、新市河、高柏乡,至小河口汇入黄河。在宜川境内部分位于县城之北22.5公里(水平)处,共长47公里,流域面积453.5平方公里。境内流经云岩、新市河、高柏、阁楼4个乡镇,22个自然村。
水文特征
据新市河水文站1968-1982年水文资料统计,平均流量为1.19米↑3/秒,最大流量为1150立方米/秒,(1975年7月28日),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640万立方米。河段高程860米至459米,平均比降8.2%。上游多为土基河床,入境后河道逐渐切入基岩,深度一般2米左右。下游深达10至20米,系黄河一级支流。该河源远流长,上游流径林区,含沙量少,下游穿越黄土沟壑区,植被稀少,含沙量大,树枝状水系,常水量大,水质良好,系常年性河流,汛期时,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易酿致洪害。冰期始于11月中旬,解于3月初,冰层厚20厘米左右。因流经云岩镇而得名。
支流水源
汾川河水支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4条,
一级支流有松树林川和固贤川,2条流域面积和径流量分别占汾川河境内总量的34.2%和34.4%。
松树林川,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长25.5公里。
固贤川,流域面积317.7平方公里,长34.3公里。
境内地下水出露虽多,但量很小,一般流量都在0.0001立方米/秒左右,大的可达0.00185立方米/秒。
南泥湾九龙泉,潜水形式出露于现代河谷中,高出河水面0-30米,泉水动态比较稳定,丰水期每秒可达0.002-0.003立方米,境内249处泉水涌水量5445立方米,年总水量可达198.7万立方米。
水利工程
灌区工程
汾川渠是延安市第二大万亩灌区,位于南川汾川河道。由市水利水保局负责设计,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是1958-1960年,第二期是1970-1973年。属表然次生林区,气候为半湿润,年降雨量为500-600毫米,月降雨量不均,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平均气温9.4℃,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负25℃,时而有春旱、低温、伏旱、冰雹、霜冻自然灾害,无霜期150天,作物以玉米为主,占总作物播种面积70%,其余是糜谷、薯类等,一年一熟。
灌区有松树林、麻洞川、临镇、官庄4个乡(镇),17个行政村,设计面积15000亩,配套2500亩,灌区工程由两大部分组成。
渠首枢纽工程。渠首金盆湾,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汾川河,这座蓄水库主要为汾川渠灌区万亩地供水兼养鱼,坝址在松树林乡老虎沟村,流域面积137.5平方公里,主沟长21公里,比降1.1%。水库按原20年一遇洪水设计、百年一遇洪水校核,现按水电部颁(SDJ12-78)标准定为500年洪水校核、50年洪水设计,多年平均径流量308万立方米,输沙量10.1万吨。总库容58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98万立方米,滞洪库容284万立方米,已淤75万立方米。枢纽由土坝、输水洞、溢洪道组成,土坝为黄土均质坝,河底高程1051.4米,坝高22.6米。坝顶长240米,顶宽3.5米,坝底宽148米,坝后排水采用爬坡式反滤设备。迎水坡用干砌石护坡,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输水洞位于坝的左端,为卧管放水结构。由卧管涵洞组成,涵洞高程1061.7米,为钢筋混凝土涵管,管径0.8米,全长206米。设计泄水量1.5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坝的右端,为河岸开闭式,进口高程1070.4米,全长115米,由宽顶堰、平流断、陡坡断、消力池组成,基础为红胶土,最大泄洪能力160立方米/秒。
灌区。为小型多渠道工程。渠道工程为多首制引水,分布于汾河南北,顺川遭东西走向贯穿,主要靠金盆湾水库调供水量,引用汇入汾河各支流水供给各渠,共3.3立方米/秒。由7条渠组成多渠道,总长51.7公里,全灌区有渡槽92座,排洪桥109座,跌水84个,涵洞14个,闸门121处,退水30处,倒虹2座,各种建筑物共452座。绝大部分为傍山土渠。7条渠道情况:
汾川一渠,由金盆湾水库直接引水,经金盆湾、赵家河、胡屯、老沟,全长4公里,引水量0.5立方米/秒,可灌1013亩。
汾川二渠,从金盆湾背滩滚水坝(坝高5米)起水,流经金盆湾、胡屯、老沟、麻洞川到梁桥设支渠,向东直下,绕石窑湾背川地,同时从倒虹穿汾河灌三合、石窑湾、西村阳川地,渠全长16.7公里,引水量为0.7立方米/秒。可灌3596亩。
汾川三渠,从西村背滩滚水坝(坝高5米)起水,流经奕村、姚家坡背滩后,以倒虹过河,伸向曲里到临镇付家湾,汇入五渠,全长6公里,引水0.4立方米/秒,可浇灌2474亩。
汾川四渠,从曲里背川滚水坝(坝高7米)起水,顺背川直下流经付家湾、曲里、石村至黑舍退水。全长6公里,引水0.4立方米/秒,可灌1343亩。
汾川五渠,从付家湾汾河上筑滚水坝(坝高1.5米)起水,顺河东下,流经付家湾、石村、临镇、觉德等,全长32公里,引水0.3立方米/秒,可灌地2725亩。
汾川六渠,从临镇河道筑滚水坝(坝高1米)起水,顺背川流经河南坪到官庄乡王家沟,全长6公里,引水量0.7立方米/秒,可灌地960亩。
汾川七渠,由“八一”水库引水,全长4.5公里,流经王家崖、麻洞川,到胡家湾退水,灌地389亩。
水电开发
麻洞川乡洞湾小水电站,是由一个古老的水打磨改装而成。站址在洞湾村,汾川河右岸。建站时,由乡政府领导,洞湾、胡家湾、梁桥三个村出劳力;西安电影制片厂出10千瓦发电机、裸铝线;水利部门出技术和24马力柴油机(冬春备用)。1958年1月动工,年底竣工,装有钢磨、碾米机、饹饹机。年发电8个月,发电量1000度。
发电站的建成,主要供三个村68户的照明,邻村农副加工。使用后,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畜力,群众十分高兴。1963年一场特大暴雨,山洪暴发,水电站惨遭冲毁,以后再未修复而被搁置。
流域概况
流域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和宜川县两个行政区范围内。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差异极大,春日多风,秋多阴雨。年降水量549.9毫米,大部集中在7、8、9月。延安气温呈马鞍形,1月最冷,最低气温-25.4℃;7月最热,最高气温可达39.7℃。昼夜温差较大,一日之间相差20℃上下。年平均气温为9.4℃。年日照约2445小时。月总辐射以6月最多。12月最少;季辐射以夏季最高,冬季最少。无霜期年平均为150天左右。
延安市是一座悠久的历史名城,是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西北、西南部高,中部隆起,向东倾斜。境内山峦纵横,唯大川道较开阔平坦。全境大部分被50米至150米厚的黄土覆盖。海拔最高1525米,最低860米,市区海拔为957.6米。延安是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夏商周时期,属雍州之域。延安市为陕西省延安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延安曾是中国革命的灯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摇篮。当年在各个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将和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的高级干部,大多数都喝过延河水,吃过延安的小米饭,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留下了许多值得永远怀念的革命文物和遗址,现在延安市保存的革命旧址就有140多处。
宜川县位于陕西省中东部,延安地区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状地形。坡度塬面为5-10°,山坡为15-30°,属渭北旱塬之残塬与陕北丘陵沟壑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以流水浸蚀为主,形成浸蚀型的地貌类型,沟壑纵横,川塬相间,梁峁起伏,峭壁矗立。相间有由北向南的云岩、仕望、县川、鹿川、白水川、猴儿川等5条主要河流,自西流向东注入黄河。驰名中外的黄河壶口瀑布就座落在本县境内,已为国家旅游风景区。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米左右,最高为1710米,最低为388.8米。宜川县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刘志丹、谢子长、杨森、徐向前、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曾先后活动在宜川各地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唤起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宜川瓦子街地区进行了著名的“宜瓦战役”,全歼胡宗南精锐部队刘戡部3万余人,取得了西北的又一伟大胜利。宜川县土地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29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7195万亩,每人平均占有2.94亩,1994年全县粮食总产46842吨,比1949年增长4.92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有47种,343个品种,盛产小麦、玉米、谷子、蔬菜、烟叶、干鲜果、药材、木材等。白豆子为当地特产,花椒、山楂、核桃、柿子、沙棘为土产品。烟叶素有“御烟”之称,烤烟生产从1984年以来,6次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8次获省级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1994年晋升为国家达标1级县。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218300亩,约占总土地面积4.95%,多为天然自生林,主要分布在县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