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鼎为夏代晚期的云纹鼎。高21.2厘米。1966年山西忻县连寺沟出山,此器立耳、折沿、鼓腹圜底,素面柱足较短,口下饰宽条勾曲云纹,装饰风格独特,颇具地方色彩。现藏上海博物馆。
形态
此器敛口、平折沿、立耳、深腹略鼓,圜底,空锥足,腹饰斜角云纹。
考察确认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收藏和研究水平国际领先。馆藏铜器数量已超过7000件,青铜器专业著作也接连出版。在待变上博青铜器研究成果的青铜馆,陈列意见标识为夏代晚期的云纹鼎(以下简称上博鼎),半环状立耳,侈口,饰云纹,圆底,锥足中空,造型古朴,线条劲健。一耳于一足相垂直。这也是育成期青铜器鼎、鬲等三足器的普遍特征。耳足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原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耳足相垂直在视觉上产生的不平衡感,不会再长达二三百年的时间里不被工匠察觉,况且这在制范工艺上更为繁琐。从一些耳足垂直的器耳残存范线来看,至少有一部分器的器耳在制贩时候被分割在两块范上。所以,是由于技术意识、手段的落后与原始,是当时的工匠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摸索出新方式去改变这种现实。笔者在对上博鼎进行细致考察后认为在断代上存在可商榷之处,理由如下:
1、通览二里头文化出土之铜礼器,无论是
爵、
斝、
盉、
鼎,
皆为平底,唯上博鼎为圆底,且甚为明显。
2、二里头文化出土之铜礼器,大部分为素面,仅有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一例铜鼎,铸有粗浅并十分原始的网格纹。而上博鼎铸有更加复杂抽象的云纹,线条流畅有力,绝非信手拈来之作。
3、上博鼎为建国后自冶炼厂拣选,无确切出土地点记录。
综合以上三点疑问,认为上博鼎并非夏代晚期器物。根据其器壁较薄,分范数量少,耳足垂直,三足中空,无垫片,又补铸痕迹的特点,并兼及整体形制风格,定为商代早期是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