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云雾寺又名云雾山寺,坐西向东建在云雾山主峰北侧一缓坡地带上,海拔1190米,四周有四座山峰俯首环抱,自然形成一“莲花”状。
大竹县云雾寺又名云雾山寺,坐西向东建在云雾山主峰北侧一缓坡地带上,海拔1190米,四周有四座山峰俯首环抱,自然形成一“莲花”状。云雾寺一直是
川东 云雾寺原名普贤寺,据《
大竹县志》记载:云雾寺创建于唐朝
圣历二年(公元697),又据《渠县志·宗教篇·寺观》记载:云雾寺始建于
南北朝梁萧时期(公元503—557),“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梁萧时,在逢春坝云雾山建普贤寺。南宋死心和尚曾在普贤寺修行”。死心和尚圆寂时,盘膝而坐对众僧曰:四十年净身自修,苦渡深山寒寺,本来无踪,本去无影。话毕而终。
清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云南
进士李云程撰《募修
云雾山普贤寺殿引》,文中说到:“宜乐祷无不灵,十邑景仰。求无不应,全蜀声扬。以故礼之者,老幼提携,朝之者,寒暑络绎。人人目前有云雾,个个心中有普贤。”可见云雾山寺在当时的规模和影响。清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
云雾山普贤寺僧通训募集四方善款,时历五十余月,重修普贤寺。
清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云雾山普贤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先后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天王殿、玉皇殿、观音殿、老君殿、舍利殿、舍利塔、韦陀殿、鲁班殿、祖师殿、八仙殿、圣母殿、关圣殿、药师殿、
禅堂、法堂、念佛堂、
卧佛堂、延寿堂、报恩堂、南天门等殿宇建筑。所有殿宇皆为青石砌墙;所有佛像皆为青石雕琢。扩建毕,寺名以山名更为云雾山寺。
解放初期,云雾山寺一片空寂,旋由一劳教农场驻扎至1958年上半年。1959年2月又建一茶场至“文革”时期,近三十年中,云雾山寺惨遭劫难,四十余座殿宇、百余尊佛像、八百罗汉、历代塔林被严重毁损,全部传世经书化为灰烬。寺内只见两殿、一堂和南北厢房墙体与天盖尚存,余皆荡然无存。
1928年春,北洋军阀头目吴佩孚曾到大竹,范绍增亦上山邀请洪玄下山为吴捧场。4月26日,吴55岁生日宴席上,吴夫人要洪玄为其题诗。洪玄推脱一番后,以宝塔诗的形式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