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亭”位于云鹫山顶,在进云山寺大门下20米处。它告诉游人到了这里,像登
泰山一样,已到了南天门,距玉黄顶不远了。接引亭依一偏崖而建,崖上凸下凹,周围古树丛生。此亭高8米许,左右伸出两角,向上卷曲,青瓦盖顶,其屋檐柱头,红黑油漆相间涂表,使整个建筑显得典雅庄重,亭基四周,有木制“美人靠”椅,游人登山,往往在此歇脚擦汗,端做美人靠上,一览云鹫东南胜景,将“走泥丸”似的
群山和秀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叹为观止。
崖凹处既亭子正中央,就势筑有一石台阶。台上塑有一泥
菩萨,面笑容可掬,手合掌行礼,唤“接引佛菩萨”。他常驻此亭,其职责是笑迎八方游人,欢迎来客们进山修行,观光、作客。难怪亭子两支柱上,悬挂着的黑底金字对联云:而果诚心快上来有我接引,吾特授语速进去解尔痴迷。横批为子乃“接引亭”三个大字。
洪武年间,北方虏患,东南倭患,层出不穷,尽管如此,洪武帝
朱元璋依旧征兵30万远征滇黔,其中征派的几支
浙江士兵,在进驻
贵州屯堡的云鹫山遗留了下来,在那里,他们重建家园,以顽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意识,并将江南建筑的玲珑安徽建筑的大气与当地的自然条件融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贵州省独树一帜的建筑,其建筑依山旁水,别有味道。这就是云鹫山
屯堡。
与所有游人一样,去云鹫山屯堡,必须经过安顺的
七眼桥镇,一到七眼桥,镇上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显眼的中年女人或者更年轻一些的女人,她们穿着天蓝的或淡紫色的领和袖都镶有花边的与蒙古袍子长短相仿的民族服装,腰间系着绣花宽带,走起路来看着格外精神,她们头缠白色裹布,前额至脑袋的顶门基本被剃个干净,耳边留着长鬓,冷不丁有些像是
日本浮世绘上女人的发型,只是比她们来得更简单更精神更不做作罢了,想来这就是屯堡的汉族同胞的服饰。
位于
安顺市东20公里德滇黔古驿道上,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
屯堡人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从主食中的
糍粑,糕粑、包谷耙,到副食中的
腊肉、
香肠、
血豆腐、干盐菜、干豆豉、糟辣子等、无不具有可以长期存放和便于收藏的特点。屯堡人的饮食
文化源于军队,在征服与反征服的激烈对抗中,运动是不可避免的,动荡的战争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其中吃什么就成了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他们就把主菜通过
盐制,烟熏伙烤,便于存放和携带。这些食品是当年他们的祖先为适应战争和迁徒的需要而特意制作的,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屯堡人家家户户都有炕腊肉、血豆腐、香肠的习惯,是招街
贵宾必不可少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