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互联网手机与传统手机有着明确的界定方式,即互联网企业造手机、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销售、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当曾经的
互联网企业遵守商业规律追求硬件价值、布局线下渠道时,所谓的传统品牌开始谈以用户为中心,全流程服务以及同样推出高性价比产品,似乎互联网手机和传统手机已经没有了区别。
定义
与互联网高度结合、全方位结合的手机。可以实现上网浏览、收发电邮、阅读新闻组等互联网应用,还可以结合宽带、手机邮箱等服务。
产品特点
互联网手机的功能将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它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将涵盖
GPS导航、视频拍摄、影音视听、在线游戏、邮件收发、博客更新和线上社区等,这些功能和服务都将完美地集成在一个小小的移动终端放入你的口袋。
互联网手机与传统手机不同,它与互联网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用户可享受更加丰富的游戏、娱乐、影音、社区群体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面向语音、数据、宽带等综合业务需求高的企业、家庭及个人客户群。
发展历史
2011年
小米手机发布,以互联网手机名义,成为当年互联网企业做机的亮点;同年华为推出荣耀系列,以品牌化发展名义,据说创造了华为手机历史上单机利润最高的产品。
第一次非理性繁荣
1、操作系统优化风口
互联网手机第一家是小米,它对标苹果模式,但是没有真正的操作系统。小米从MIUI起步,在中国市场这个特殊环境中,可以认为是一个操作系统。
2010年1月谷歌退出中国,意味着,国内安卓手机用户无法像国外一样享受谷歌的系列服务。于是,对Android系统的界面性优化成为一项重要的事情;在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市场可以百花齐放;而将系统优化和应用服务结合,可以成为一门生意,于是有了MIUI,以及之后基于MIUI的小米手机,不仅有好的用户体验,而且可以通过应用和服务获得收入,从而降低硬件成本进行价格战,这是小米发展的第一层风口。
这个风口持续了三年多时间,随着中华酷联、OPPO、vivo、金立、魅族的跟进,在2013年底,基本上主流手机品牌都做了自己的UI,小米在这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
2、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风口
进入3G时代,三家运营商采用不同的网络制式,尤其是份额最大的
中国移动选择了最难发展的TD-SCDMA,从牌照发放时候就注定了一场血雨腥风的竞争,而这种对用户的疯狂争夺,推动智能手机快速取代功能机而普及。
智能机体验良好的关键是有一定的应用和服务,这些资源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紧跟小米步伐,很多互联网企业将终端视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开始入局,包括百度、360、盛大等,2011年-2012年有不下100家互联网公司提出制造手机计划,但仅考虑自身业务布局和资本的疯狂,不考虑手机产业链的复杂和竞争的严峻,形成了互联网手机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非理性繁荣。2012年7月网易手机团队解散、9月360停止特供机合作、11月果壳电子CEO郭朝晖辞职以及诸多不知名企业的退出,互联网企业造机潮基本以失败告终。智能手机普及的风口,也大概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2013年底,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90%,标志着风口的结束,国内市场开始进入智能机时代。
3、品牌化发展风口
运营商定制不是毒药,但是却让手机厂商建立面向消费者的品牌比较困难。在三家运营商每年上百亿补贴的诱惑下,大多数手机厂商甘愿做米缸里的老鼠。小米的出现,以及在运营商补贴下发展出量不出利的状况,让各大厂商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品牌化发展。
华为在2011年11月推出了荣耀系列、2012年1月推出了P系列,都是品牌化布局。2012年中兴推出努比亚子品牌,2013年联想推出VIBE系列,都是看到相同的趋势。2014年3月,政府部分推出《关于加快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时,主流厂商都已经完成了品牌化布局,接下来就是深化发展阶段。
第二次非理性繁荣
2013年12月到2015年4月是互联网手机第二次非理性繁荣时期。
2013年12月是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TD-LTE牌照在这个时间发放,标志着4G时代的开始。同时,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产业风口结束,开始了换机时代,尤其是4G手机对3G手机的替换,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第二轮风口。对于互联网手机的发展而言,荣耀在这个时间节点宣布品牌独立。从这个节点开始,传统手机品牌纷纷推出互联网子品牌,无论是必需还是跟风;从这个节点开始,互联网手机都有较高的硬件配置和软件体验,都有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渠道方式,都有自己的社群和粉丝。此时互联网手机的竞争,基本就是营销战+价格战。
2014年3月
红米Note发布前的营销战与价格战最为典型,大品牌如
华为荣耀3X畅玩版、
中兴红牛V5、
联想黄金斗士S8均参与其中,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套路很简单,就是死磕。而小米也荣升为诸多互联网手机品牌发布会上的友商。
这一阶段可以认为是互联网手机的第二次非理性繁荣。尤其是运营商在2014年中忽然停止补贴,线下渠道变得异常重要,互联网品牌是否要继续?在没有想好的情况下贸然跟进,没有学到点子上,致使每一次营销与价格战都在助力小米,最终出现品牌被收购、多互联网品牌、消费者认知不清等各种问题。
这个阶段的明星是小米和荣耀,在友商们有意无意的营销支持下,小米在2014年取得了6112万台出货量的杰出业绩,以及提出2015年1亿的目标,还有
互联网营销标志性人物小米黎万强的离开;而荣耀在跟随半年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路,提出勇敢做自己的
品牌口号,开始探索与小米不同的互联网手机之路。
这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小米销量出现下滑,同时荣耀总裁赵明提出;笨鸟不等风的口号及发展思路。
新阶段
2015年4月份以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OPPO、vivo等线下渠道强势、更懂消费者的品牌快速崛起,互联网手机品牌有着不同的布局和结局。
一是在竞争中消失。联想品牌整合,原来的互联网品牌成为MOTO旗下系列或者消失。
酷派大神被收购后品牌消失。还有一些小品牌,如大可乐倒闭,IUNI被传关门,一加发展重心转向海外。
二是快速布局线下。如小米之家从服务店升级为线下零售店,雷军微博称每个月将开五到十家线下实体店。尽管如此,因为布局较晚、而且线上受到狙击,小米在2015年销量增速放缓,2016年开始下滑。
三是回归产品根本。新入局的
360手机,2016年实现500万部的销量,新任掌门人李开新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2017年就想认认真真专心做手机。荣耀属于回归式进化,创造了互联网手机的荣耀模式:一方面体现在遵循商业规律,互联网手机还是要有利润的,这样才有加强品质、持续创新、提供更好体验的动力。另一方面,很早找到了战略控制点,即品质、创新和服务,所在才敢在其他品牌衰落的时候喊出无惧风停。
努比亚是中兴品牌化发展独立的品牌,也曾一度被认为是互联网品牌。
经过五年的发展,互联网手机进入了概念模糊期,最初的互联网手机与传统手机有着明确的界定方式,即互联网企业造手机、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销售、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而当曾经的互联网遵守商业规律追求硬件价值、布局线下渠道,而所谓的传统品牌开始谈以用户为中心,全流程服务以及同样推出高性价比产品,似乎互联网手机和传统手机已经没有了区别。
回顾两次非理性繁荣,狭义来讲,第一次可以认为是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互联网+,而第二次可以认为是传统企业发起的+互联网。当互联网逐步成为基础设施,从生产制造到销售都会联网的可能。也许很快不再提互联网手机,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小米模式、荣耀模式,或者智慧手机、在线手机、生态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