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善指疮疡疾病预后较好的五种善证的表现。善证、顺证,是人体感受病邪后而发生一系列的局部情况和全身症状,此时人体盛实,气血尚充。相当于疡科疾病阳性疮疡的范畴,在治疗中,根据病情,合理用药,这样的病情最易治愈,不易发生变证、危证,治疗得法,病人很快痊愈,恢复健康,预后良好。
解读
五善指疮疡疾病预后较好的五种善证的表现,往往与七恶并称,为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五善疮疡患者为顺证,易治易愈。
五善七恶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太平圣惠方》继承历代医家的经验。加以归纳总结,最早创立了五善七恶学说,《外科正宗》始创五善七恶配合五脏之说,所言善恶,与疡科症状吻合,条理清楚,易学易懂,至今临床仍然应用。疡科疾病,病情变化多端、了解、掌握五善七恶的要旨,对判断疾病的善恶顺逆,指导疡科临床,提供了可遵循的指标,为正确诊治疡科疾病,创造了条件。同时,善恶顺逆的判定,要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季节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局部及全身症状的轻重,治疗的正确与否,综合分析,才能判断正确。
中医应用
1、关于五善的两种分法
千余年来,历代医家对五善七恶的记载,互有异向,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太平圣惠方》和元·齐德之《外料精义》为代表;一类是以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和清·吴谦《医宗金鉴》为代表。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症状是散在的,后者将五善七恶分别隶属于五脏。现将这两类关于五善的说法摘录于下:
太平圣惠方五善:
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脓色鲜而不臭,三善也;神采精明,语声清朗,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
《外科正宗》五善:
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
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肾善: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寐安静。
当代对疮疡顺证的总结:
初起:由小渐大,疮顶高突,掀红疼痛,根脚不散。
已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
溃后:脓液稠厚黄白,色鲜不臭,腐肉易脱,肿消痛减。
收口:疮面红活鲜润,新肉易生,疮口易敛,感觉正常。
2、五善七恶的临床运用
(1)医生临证,应该仔细辨别疮疡善恶,才能正确掌握疮疡的发展规律,判断疮疡预后好坏,正确指导治疗。
(2)所谓善证,即病邪在肌肤局部、病微而邪轻,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只要治疗及时,养息护理适当,预后自佳。
(3)所谓恶证,即病邪传里入脏,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多见于阴证、虚证,或有严重的并发症,故预后不良。但是若能仔细辨证,及时抢救治疗,也多能化险为夷。
(4)不能刻舟求剑,要灵活应用。我们不仅要把全身症状和疮疡局部症状之“顺逆吉凶”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而且还应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更准确判断疾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