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草鱼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特产
五大连池草鱼,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五大连池草鱼体表有光泽,鳞片完整,不易脱落。鳃色鲜红,鳃丝清晰。眼球饱满凸出,角膜透明。肌肉坚实,有弹性。鱼肉没有泥味和腥味,香而不肥、嫩而不腻,吃后余香满口。
营养价值
五大连草鱼是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中生长,微量元素尤其是钙和磷含量高,每千克含钙大于70毫克,含镁大于230毫克,含磷大于1300毫克,粗蛋白含量大于17%,粗脂肪小于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大于69%,对人体健康有益。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熔岩台地和火山地貌,是中国火山最集中的区域。土壤是熔岩表面风化后形成的,具有母岩石龙岩的特点。经过长期土壤过程,黑土性火山土原腐殖质转化为黑土,棕壤性火山土经暗棕壤化,转化成暗棕壤。土壤酸碱度pH值一般在7.0-7.5之间,土壤肥力优良。
水文情况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内水资源丰富,讷漠尔河的支流白河,连着5个湖泊,5个湖的容量为10439万立方米。此外区内多矿泉,药泉山下有南泉北泉、翻花泉。五大连池属富营养湖,湖内生长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其中最大的是三池子,面积8.2平方公里。矿泉草鱼养殖天然池底泥,底泥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心,无农田残留污染,水源来自于五大连池上游的系列火山泉,水质清洁无污染。
气候情况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冬季漫长严冬多雪,夏季短促高温少雨,春季风大干旱,秋季冷凉旱霜,夏季最高气温达37.6℃,冬季最低气温-44.2℃,年有效积温2200℃,年平均光照2624小时。年平均风速每秒3.4—4.2米,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区域内没有大型工厂,车辆较少,无大气污染。区内由14座火山及5个堰塞湖组成。年均温-0.5℃,无霜期119天,最大冻深2.47米。年降水量476.3毫米,适宜养殖草鱼。
历史渊源
2012年,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利用池塘堤埂种植鱼用牧草,获得成功,草鱼产量成倍增长。
2014年,五大连池市启动了库区坝体山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山口湖水源地保护工程等多个生态项目。
2018年,五大连池风景区“冰天雪地连池有鱼·中华第一网”矿泉鱼冬捕活动在火山堰塞湖面上举行。
生产情况
2011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产矿泉草鱼300吨。
201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2500亩,水产品总产量710吨,渔业产值实现1890万元。
2014年,五大连池市养殖面积达到鱼类11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109000亩,取得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100000亩,驯化养殖面积达到3300亩,涌现出部级健康养殖场四个、省级五个。全市综合养殖面积4300亩,休闲渔业近千亩,垂钓场近百处。
产品荣誉
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五大连池草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五大连池草鱼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一池子、二池子、三池子、四池子、五池子、南月牙泡、北月牙泡、药泉湖。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0′00″-126°26′00″,北纬48°34′00″-48°48′00″。
质量技术要求
(1)范围该规程规定了五大连池草鱼养殖的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淡水养殖水质,苗种运输、投放、养殖管理、捕捞、运输销售要求。
该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面生产无公害草鱼。
(2)产地环境条件
(2.1)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51-2002要求
(2.1.1)大气
产地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源,上风口没有污染源,没有有害气体排放,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要除尘、除硫装置,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标准。
(2.1.2)底泥
底泥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心,无农田残留污染,具有较高土壤肥力。
(2.1.3)水源
水源来自于五大连池上游的系列火山泉,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域上游没有大型用水单位,水源充足,保证养殖期供给量。池区注排水方便、水利设施齐全。
(2.1.4)交通
要求道路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水产品苗种及产品运输。
(3)苗种选择
(3.1)除选择高产、高效益的品种外,考虑到对病害的抗御能力,尽量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
(3.2)选择苗种应大小一致,体质健壮,无伤,活动力强,品种纯,生长速度快的苗种。
(4)苗种检疫
苗种经检疫检测没有草鱼白头白嘴病,草鱼跑马病、白皮病,草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烂鳃病,并且不带其他病菌及寄生虫类鱼病的苗种。
(5)苗种运输
(5.1)运输材料
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灌原塘水或地下水,水量为容器袋容量的三分之一为宜,水质符合生产A级绿色食品用水标准,每袋2000-2500尾。
(5.2)鱼种运输
采用充氧篓运输,篓内装水用原塘水或地下水,水质应符合生产A级绿色食品用水标准,短途运输鱼水比为2:1,长途运输鱼水比为1:1。途中需换水,水质应符合标准才能使用。
(6)苗种消毒
运回后的苗种要用1%的食盐水浸浴5-20分钟,可有效杀灭病原,预防疾病。
(7)苗种投放
苗种入池,选择库区上风口处投放,操作动作要轻,要快,不能弄伤鱼体,以防伤口感染病菌。
(8)养殖管理
(8.1)草鱼是草食性以高等旱生或水生植物为主要食料,例如蒿草、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浮萍等。五大连池中有草鱼所需的大量天然饵料,能够充分的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不需要投入人工饵料。
(8.2)全天巡池,观察鱼的活动及其摄食情况和有无逃鱼情况。日测量水温3次,适度调节水的放流量,以保持鱼塘水质新鲜,及时清除库内污染物,保持库水清洁。
(8.3)作好放养记录:每天记录水温、流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量测定,鱼类活动情况,摄食情况,进水流量,排污,出鱼和投放情况,记录应保持该批水产品出池二年以上。
(8.4)定期检查:检查鱼的生长情况,检查鱼的大小、品种、生长速度。
(8.5)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坚持对养殖用水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度、透明度、化学耗氧量、有害生物、病原体等各方面情况监测管理。
(9)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消毒,自然放养的原则。应定期全库泼洒生石灰,每月以10kg/亩泼洒。一是起消毒,二是起调节钙质的作用。
(10)捕捞
捕捞采取网捕,禁止使用电捕、药捕等破坏资源、污染水体、影响水产品品质的捕捞方式和方法。
(11)运输
短途运输采取敞口(铺塑料布或帆布)箱式装水运输长途运输采用活鱼运输车运输。尽量保持活鱼入市,禁止使用化学防腐剂和保鲜剂。
(12)销售
捕捞出的水产品要达到商品鱼规格,经检疫无病后并附产品标签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五大连池草鱼执行GB/T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产品执行标准 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
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使用规范》的要求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共标识授权规定,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正确使用全国统一的公共标识,建立标识使用制度,对标识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登记造册并存档,存期三年。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4:54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