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冠龙是发现于中国的小型暴龙类,其化石发现于新疆的石树沟组,年代为晚侏罗世。五彩冠龙体长3米左右,与大型的异特龙超科中华盗龙生活在同一个区域。与身长9米的中华盗龙相比,五彩冠龙体型娇小,可能是当时生态系统中的边缘捕食者。五彩冠龙属于原角鼻龙类,与原角鼻龙,蜥状龙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虽然这三种恐龙的复原图都会加上鼻骨冠,但实实在在保存这一结构的只有五彩冠龙。
命名由来
属名冠龙世描述它的鼻骨冠。同样发现于中国的单脊龙虽然也具有冠饰,但它的冠饰是由前颌骨和鼻骨构成的,这与冠龙有本质的不同。种名是强调发现地五彩斑斓的岩石。
基本信息和形态描述
五彩冠龙目前有两具标本。
正型标本:IVPP V14531为一具接近完整的骨架,死亡年龄大概12岁。
归入标本:IVPP V14532为一具接近完整的骨架,体型比正型标本小,死亡年龄大概6岁。
前颌骨与上颌骨相关联处的外侧面有一明显的开口。鼻骨上具有高度发达的气腔化的冠饰。两侧额骨相关联的中线处具有一低矮的多褶皱的脊。顶骨的背面较为平坦,具有两条平行的矢状脊。上颞孔中具有一横脊。处于颈椎和背椎过度阶段的椎体后关节突具有骨质板,且背端向外侧膨胀。尾椎的背面和腹面均有很深的纵向沟。肩胛骨柄的腹缘截面略呈三角形,且背侧缘厚。手部具有三个有功能的手指。第三掌骨的近端具有显著的内腹侧突和外背侧突。第三指第二指节骨近端具有显著的内腹侧突。股骨大转子前后向扩展的程度不如小转子在同方向上扩展的程度多。距骨和跟骨远端的后面具有明显的窝。第二脚趾第二趾节骨近端具有成对的腹侧突。
系统发育位置
五彩冠龙的系统发育位置较为稳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暴龙超科的基部。在一些分析中,五彩冠龙是原角鼻龙类中最早分异的一支,但这一结果并不稳健。但可以确定的是,五彩冠龙属于原角鼻龙类,并且代表了暴龙类的早期形态。
前肢功能形态学
2015年的一项研究对五彩冠龙正型标本的手部进行了三维建模来模拟它手部的运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五彩冠龙手部的第1指和第2指的背展能力在基干坚尾龙类高棘龙和副鸟类恐爪龙之间。第3指的掌骨-第1指节骨关节几乎没有活动能力,而第1和第2指节骨间关节活动能力与高棘龙相当,第3指节骨间关节活动能力与恐爪龙相当。依据有限的样本量,兽脚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手部背展能力减弱,屈曲能力增加的趋势。然而这一结果是否稳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科学意义
五彩冠龙的文章在2006年登上nature是因为以当时的知识水平,它是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基干暴龙类。不过目前,随着发现于英国中侏罗世时期的原角鼻龙分类位置的重新划定,五彩冠龙已经不是最早的暴龙类了。尽管如此,五彩冠龙依然代表着早期暴龙类最完整的化石记录,对于科学家重建这一类群的演化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多数对于原角鼻龙类其它成员的艺术复原都会给它们加上冠饰,虽然除了五彩冠龙,其它的原角鼻龙类都没有保存完整的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