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宫木(Sauropus androgynus (L.) Merr.)为叶下珠科守宫木属的灌木。全株无毛;幼枝上部具棱,老渐圆柱状;叶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托叶长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雄花腋生,几朵与雌花簇牛叶腋,雕花常单生叶腋;蒴果扁球形或球形;花期4-7月;果期7-12月。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小枝绿色,长而细,幼时上部具棱,老渐圆柱状;全株均无毛。叶片近膜质或薄纸质,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圆或截形;侧脉每边5-7条,上面扁平,下面凸起,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4毫米;
托叶2,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长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毫米。
雄花:1-2朵腋生,或几朵与雌花簇生于叶腋,直径2-10毫米;花梗纤细,长5-7.5毫米;
花盘浅盘状,直径5-12毫米,6浅裂,
裂片倒卵形,覆瓦状排列,无退化雌蕊;雄花3,花丝合生呈短柱状,花药外向,2室,纵裂;花盘腺体6,与萼片对生,上部向内弯而将花药包围;
雌花:通常单生于叶腋;花梗长6-8毫米;
花萼6深裂,裂片红色,倒卵形或倒卵状三角形,长5-6毫米,宽3-5.5毫米,顶端钝或圆,基部渐狭而成短爪,覆瓦状排列;无花盘;雌蕊扁球状,直径约1.5毫米,高约0.7毫米,
子房3室,每室2颗胚珠,花柱3,顶端2裂。蒴果扁球状或圆球状,直径约1.7厘米,高1.2厘米,乳白色,宿存花萼红色;果梗长5-10毫米;种子三棱状,长约7毫米,宽约5毫米,黑色。花期4-7月,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
野生时通常生于林下和山脚草丛中,耐旱耐湿能力强,能耐较高的温度;对土壤适应性较好,
pH值在5.5-8范围内都能生长,但宜在偏酸性、潮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积水,积水时间长,常引起落叶和缺素症、甚至烂根死树;不耐寒,如遇霜冻,地上部分会因干枯而不能越冬,翌年由基部或地下部重新萌发新梢,在25-30℃下植株生长发育良好,而在低于18℃、干旱的条件下生长缓慢,产品易木质化。10-15℃时,遇较强冷风,会引起落叶。气温降至5℃以下,植株产生寒害,其后落叶,较嫩的枝条枯死;守宫木是喜光植物,强光、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的生长,阳光不足会抑制嫩梢的萌发,而干旱、短日照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开花。生产上,以阳光和水分充足、略有荫蔽及土壤肥沃而湿润条件下生长最佳。
分布范围
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中国香港、广西、海南、广东(高要、揭阳、饶平、佛山、中山、新会、珠海、深圳、信宜、广州)和云南(河口、西双版纳等地)均有栽培。
繁殖方法
通常采用枝条扦插繁殖法,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法。
扦插
扦插繁殖可采用直接插于大田或育苗后移栽,但以育苗移栽为好。在广东扦插适期为春季(2-3月),必要时也可于夏季和秋季扦插。春季扦插以过冬植株上芽体开始膨大而将要萌发时最为适宜,夏、秋季扦插以阴雨天最为适宜。插条选粗壮茎按其节间长短截取2-4个节、长12-15厘米,去除小枝。插时可垂直插或斜插,让1-2个节外露。春插的需25天左右发根,夏、秋插的需15天左右发根。育苗移栽的可将插条插于营养袋或苗圃地。苗圃地的苗床通常宽1.2米、高30-35厘米,春插如需提早进行,可用薄膜作保护性栽培。苗圃地苗床上的株行距通常采用(5-6)厘米×(6-8)厘米,大田插植的株行距按大田种植处理。
播种
中国民间曾误传守宫木不能用种子繁殖,但经试验后证实这主要是因种子干燥后失去发芽能力所致。据试验证明,当果皮转为乳白色、种皮转为深黑色时,便可采收果实并去皮取种,但以果皮开裂或脱落后及时采收的种子最好。采种后将种子洗净,用水浮选,然后用湿沙贮藏。具体操作过程是:将沉于水底的种子与干净的河沙混匀,贮于疏水的容器内,但容器底、面及周围要放一层沙,以利于保水和防止种子靠壁或外露。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容器底部先垫一层沙,然后撒一薄层种子(撒时尽量防止种子靠到容器壁),再放一层沙,又放一层种子的层贮法。贮藏的种子需要定期浇水,保持湿润,严防发霉与鼠害。播种多于2月上旬至3月上旬进行,如需提早,也可用薄膜加以保护。播种时,将种子从容器取出,筛去沙粒,用水浮选,取沉水的种子播于营养袋或苗圃地上进行育苗,也可直接播于大田,但以育苗为好。由于每千克种子有1.19-1.2万粒,故每亩通常用种子5-6千克,条播或撒播后覆土约1厘米。
栽培技术
幼苗培育
苗圃宜选前作为水稻的砂壤土,经反复精耕细作,每亩施腐熟
农家肥1000-1500千克、
复合肥20-30千克作基肥。扦插或播种后,要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松土和酌施稀薄的腐熟农家水肥及尿素液。播种的要及时间苗。有薄膜保护的,要适时通风,并于定植前几天揭膜炼苗。在良好的条件下,扦插苗培育35-45天、种子苗培育60-70天便可定植。
大田种植
在移苗定植、大田直播或大田插植之前,要翻耕和耙细泥土并适施除草剂,然后开沟起畦,通常为1.33米包坑,即畦宽1米、坑宽0.33厘米。起畦后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1000-2000千克,株行距一般采用(30-35)厘米×60厘米。不施除草剂的也可在植后用地膜覆盖。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及水肥管理:田间管理主要是除草、追肥、培土、排水或灌水。追肥通常每10-20天进行一次,肥料可用农家水肥、尿素和复合肥,随植株长大而渐增施肥量。投产后,一般每亩每次施尿素10千克、复合肥20千克,每年追肥5-7次。
摘除顶芽:当植株长至30-35厘米高时,就要摘除其顶芽,让侧芽萌生,待侧芽长至10厘米以上时又摘去其顶芽,让其萌生侧芽,如此反复摘顶2-3次,使植株呈多分枝状,便可开始投产。
越冬管理
由于守宫木怕寒冷,忌霜冻和雪害,因此一般不能在寒冷地区种植,如要种植,应于立冬后用稻草或薄膜保护其安全越冬。在无霜冻或少霜冻地区,则无需特意护理。春暖来临时,通常在离地20-30厘米处截断各分枝,让其重新萌发。如此周年复始,便可一次种植多年收益。
采收管理
当投产植株的侧芽长至12厘米以上时,便可开始采收嫩茎和嫩枝叶供食用。商品菜“天绿香”通常要求嫩茎长12-18厘米,下部断口平齐无丝,去除其上部已老化的末三或末四托小枝叶,以食时脆嫩无渣为度。当年春季插植的采收期为6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两年生以上的植株采收期为4月下旬至10月下旬。生长旺盛期,每隔两天就要采收一次,如采收不及时,对产量影响很大。
主要价值
营养
守宫木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具有其他蔬菜难于比拟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是普通蔬菜的6倍以上,胡萝卜素、维生素B2含量是普通蔬菜的10倍以上,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蔬菜含量的4-5倍以上,可与辣椒媲美。每百克鲜嫩茎叶中含:热量310千卡、水分79.5%、脂肪1.8克、纤维1.9克、总酸0.14克、碳水化合物6.9克、灰份2.09克、维生素A10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20.18毫克、维生素C136-180毫克。每100克食用部分干物质含矿物质元素磷0.326克、钾3.225克、钠0.024克、钙0.723克、镁0.490克、铁0.086克;含微量元素铜16.586微克/克、锌82.13微克/克、锰82.13微克/克、硒4.94微克/克、碘24.97微克/克、钼19.94微克/克。含蛋白质37.22克、含氨基酸24.16克、其中天冬氨酸2.04克、苏氨酸1.12克、丝氨酸0.94克、谷氨酸4.96克、脯氨酸1.32克、甘氨酸1.28克、丙氨酸0.68克、缬氨酸1.32克、蛋氨酸0.3克、异亮氨酸1.17克、亮氨酸1.81克、酪氨酸0.9克、苯丙氨酸1.4克、赖氨酸2.06克、组氨酸0.74克、精氨酸2.06克。
食用
守宫木外形美观,嫩梢和嫩叶均可食用,而以嫩梢、嫩叶供食为主。煮(炒)熟后清香脆嫩,无其他野菜的异味,是绿色食品中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菜。守宫木带有特殊清香,纤维少,嫩叶柔滑,可作汤菜、炒食、凉拌,也可白灼、打火锅、烧烤,甚至生食。
药用
守宫木能补充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减少疾病,同时具有清凉去热、消除头痛、降低血压等功效。经常食用守宫木,养颜润肤,降压降脂、养肝明目,开胃消滞,清热解毒,利血祛湿,滋阴补肾,去腻醒酒,能有效防治肥胖症、小儿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冠心病、动脉硬化和癌症,并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天然绿色食品,被誉为美容食品的“奇迹植物”。
物种危害
中毒剂量
长期大量进食可引致中毒。中毒个案中每人平均食用8.2公斤守宫木。
中毒事件
在1995年,台湾出现大规模的守宫木中毒事件,起因为长期及过量饮用由守宫木鲜叶搅拌而成的菜汁,用以减肥,却引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后在2005年,日本亦曾有报导因长期及过量服用守宫木粉末而引起类似的中毒案例。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守宫木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